《大運河傳》,夏堅勇著,文藝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基于作者對京杭大運河現實及歷史考察后寫下的綜合性著作,融合了歷史、地理、文化、社會等多方面內容。全書由南至北、由古至今,將大運河分成四段講述,相應形成四章,每章采用“空間篇”和“時間篇”的交錯結構,巧妙地將大運河的地理特色與歷史變遷相結合,完整地勾勒出大運河兩千多年來從開掘到更道的發展史。閱讀此書,我們得以一窺這條古老河流的壯麗與深邃,感受其背后蘊藏的豐富文化與歷史底蘊。
作為一個在運河畔長大的孩子,我對京杭大運河有著特殊的情結。這條縱貫南北的河流不僅是我童年的情感寄托,更見證了朝代的興衰更迭與城市的繁榮變遷。如果說長城是凝固的歷史,那大運河就是流動的文化。夏堅勇的《大運河傳》以其深刻的洞察和生動的筆觸,為我們展現了大運河的興衰榮辱,以及它在歷史進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結構獨具匠心。此書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為大運河立傳。“空間篇”是帶有游記色彩的地理散文,夏堅勇以運河的流經地域為線索,由南到北逐一介紹運河沿線城市,描繪大運河兩岸的風土人情、景致風貌、人文特色,展現了這些城市在運河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讓讀者不僅能領略到運河沿線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更深入地感受到中華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和交融。“時間篇”則是筆調悠揚的歷史散文,以時間為軸,從古至今敘述分析大運河的籌備、興建、興盛和沒落。講述了大運河從春秋時期開鑿,到隋唐時期的繁榮,再到明清時期的衰落與復興的歷程。作者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敘述和人物命運的描繪,特別是對一些重要歷史人物如隋煬帝、唐太宗、乾隆皇帝等的描寫,生動地展現了運河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這種“地理 + 歷史”的結構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層次感和立體感,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既能感受到大運河在空間上的遼闊與壯美,又能體會到它在時間上的深沉與厚重。

內容情理并重。此書以宏大的歷史視角,講述了大運河二千五百多年的滄桑歷史。從戰爭與和平、陰謀與愛情,到宮闈秘事與大野風云,從政治家的鐵腕到民眾的苦難,所有的歷史細節都在大運河的濤聲中被一一訴說。夏堅勇在書中不僅關注歷史事件,更深入挖掘了人文風情和地理物候。從光風霽月到水木清華,從生命的堅韌與歡悅到沿途所有的色彩、氣息和生活情調,都被他精心擘畫。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個在運河邊長大的作家,夏堅勇對運河有著深厚的情感。他在書中將大運河擬人化,以其為抒情對象,用“傳”的形式書寫大運河的歷史,使得整部書具有可讀性和感染力,讓讀者能隨著他的筆觸摸得到大運河的肌理,嗅得到大運河的氤氳水汽,聽得到大運河上的槳聲。著名散文家袁鷹贊譽此書:“氣勢恢宏,理、情、文皆為上乘。”
品讀以史鑒今。大運河縱貫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聯結了五大水系,見證了春秋、隋、唐、宋、元、明、清的歷史,為溝通南北經濟和文化做出巨大貢獻。作為中國水利工程史上的里程碑,大運河的興衰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夏堅勇的《大運河傳》借史抒懷,述說運河哺育之情,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大運河,讀后深感余韻悠長。以史為鏡,可知興衰;審視當下,方明得失。我們應當汲取歷史的智慧和經驗,更好地保護、傳承和弘揚大運河文化,為實現大運河文化的發展、復興與可持續利用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