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領域因蘊藏巨大潛力,被稱為“第三利潤源”。深入探究企業物流轉型,從企業層面來看,有助于優化內部資源配置,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服務質量,增強物流組織化程度和效率,進而增強市場競爭力。從行業層面來看,其轉型實踐能夠為同行業以及其他企業提供經驗借鑒,有助于促進物流與產業融合創新,加強協同銜接和要素保障,推動物流體系向著現代化、信息化、高效化的方向邁進,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從社會層面來看,推動現代物流業“提質增效降本”,是一堂“必修課”,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1]
1物流轉型的驅動因素與目標設定
1.1 外部驅動因素
近年來,鹽業經營政策環境發生重大變革,市場競爭格局從相對壟斷轉向充分競爭,必須通過物流轉型提升競爭力以適應新的市場規則。從全國鹽行業來看,同行企業紛紛加大物流投入,優化物流流程,提升服務水平。同時其他行業物流企業的先進模式與技術也對鹽業物流產生了強烈的沖擊與示范效應。
1.2 內部驅動因素
降低成本是所有企業提升盈利能力的關鍵訴求。由于物流成本在企業總成本中占比較大,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增強企業價格競爭力。提升服務質量是滿足客戶需求、樹立企業良好形象的核心任務。高效、精準、優質的物流服務能夠提高客戶滿意度,促進客戶忠誠度的提升,為企業贏得市場份額[2]
1.3 轉型目標設定
總體目標是實現倉庫一張網、庫存一盤棋,構建現代化、高效化、智能化的物流體系,實現物流成本降低 20% 以上,配送準時率提高至 90% 以上,庫存周轉率提升 50% 以上,客戶滿意度達到 95% 以上。具體而言:(1)在倉儲環節,實現倉庫布局合理化、設施現代化、庫存管理精細化,提高倉庫空間利用率 30% 以上;(2)運輸配送環節,建立統一高效的運輸管理體系,優化配送網絡與路徑,降低配送成本 30% 以上,縮短配送時間 50% 以上;(3)物流運營管理方面,制定統一規范的標準與流程,建立精確的成本核算體系,提升物流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使具備專業資質的人員占比達到 50% 以上。全面提升物流運營效率與服務質量,增強鹽業企業在相關市場的核心競爭力,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2物流轉型路徑的具體策略
2.1 物流組織架構變革
成立獨立的物流公司是實現物流專業化管理的關鍵舉措。企業應組建獨立運作的物流系統,新部門應具備完善的組織架構,設立物流規劃部、運營管理部、倉儲部、運輸部、信息部等核心部門。通過明確各部門職責,打破原有部門間的壁壘,形成高效協同的物流運作機制,提升物流決策與執行效率。在人員配置方面,要招聘和選拔具有豐富物流經驗和專業知識的人才擔任各部門的負責人和關鍵崗位人員。同時,建立完善的員工績效考核機制,并加強與企業內部成員單位的溝通與協作,確保物流工作與生產、銷售等環節緊密配合,形成一體化的企業運營體系。
2.2 信息化建設推動
2.2.1系統選型與實施
基于企業需求,應選擇功能強大、擴展性好的物流信息平臺,如選擇集成倉儲管理系統(WMS)、運輸管理系統(TMS)、訂單管理系統(OMS)以及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的綜合性解決方案。在實施階段,制定詳細的項目計劃,分階段推進系統建設。(1)進行系統需求調研與分析,梳理企業物流業務流程,確定系統功能模塊與數據接口規范;(2)開展系統設計與開發,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與易用性;(3)進行系統測試與優化,模擬實際業務場景,查找并解決系統漏洞與功能缺陷;(4)組織員工培訓,使員工熟悉系統操作流程與應用技巧,確保系統順利上線運行,并在運行過程中持續進行維護與升級。
2.2.2信息系統的建設范圍
根據業務特點,新一代物流信息系統應構建既總又分的集團化物流運營管控體系。各地倉庫有相對獨立完整的物流系統,總部設立指揮控制塔實現對各地倉庫運營情況的檢查和監督,在必要時總部可以干預接管,進行訂單挑倉發貨等操作,確保客戶服務質量。通過該系統優化配送路線,提高車輛裝載率,降低運輸里程與油耗,提高配送準時率,同時通過與承運商的信息系統對接,實現運輸過程的可視化監控,提升運輸服務質量與安全性。
2.3倉儲資源整合與布局調整
根據物流管理理論,物流的效果在于規模化,分散經營的物流無法體現規模效應。優化倉儲布局的主要任務是整合現有物流資產,減少倉庫數量,減少作業人員,增強倉庫存儲量和配送量,將多余的倉庫、碼頭等資產盤活,通過出租或經營,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形成高效、集聚的物流網絡,發揮物流的規模效應[3]
在倉庫庫區設置及規劃過程中,主要依據3個關鍵參數:(1)各分子公司食用鹽、工業鹽及非鹽產品的經倉作業量;(2)所處的地理位置,與供應商的距離,以及所覆蓋的分子公司倉儲及大型商超客戶分布;(3)碼頭等周邊物流資源的配套情況等。
3結論
物流,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紐帶,是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的重要支撐。通過變革物流組織架構,可以實現物流管理的專業化和高效化,打破原有部門之間的壁壘,提高決策和執行效率;信息化建設可以推動物流流程的深度優化,提升信息透明度和決策科學性,使物流運作更加精準和智能;倉儲網絡的優化可以構建“全省倉儲一張網”,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通過資源整合和布局調整,倉儲和配送效率能夠得到有效提高,這些策略的綜合實施,能夠使企業在物流成本控制、運營效率提升、服務質量改善和創新能力增強等方面取得成果,并應對市場變革帶來的挑戰,為企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眉,莊文英.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供應鏈協同研究現狀與發展分析[J].今日科苑,2023(2):46-54.
[2]吳奕.綠色發展視域下新技術群對物流業轉型升級的空間效應研究:基于我國25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數據[J].商業經濟研究,2024(10):92-96.
[3]王晴,郝曉燕.我國物流產業空間集聚與專業化水平的空間差異研究[J].時代經貿,2022,19(8):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