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之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規律的學科,是醫藥類專業的核心課程,為臨床合理用藥及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論,也是我校臨床醫學和藥學專業的必修課。藥理學知識理論性強,須掌握的藥物多,作用機制復雜,學生學習時容易混淆,比較枯燥,難學難懂[1]。傳統藥理學教學模式注重教師課堂理論教授,存在課堂互動性不強、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差等現象,難以滿足現代教育需求[2]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普及,教育模式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新一代大學生對互聯網更為熟悉,基于網絡平臺的教學模式逐漸成為改革傳統教學的重要途徑[3],這種模式不僅能夠提高課堂的互動性和學生的參與度,還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反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雨課堂”作為一種基于微信平臺的教學工具,以其便捷性、無需安裝和功能全面等優勢,成為各高校青睞的教學平臺[4],它通過掃碼簽到、實時彈幕、課堂測驗等功能,極大地提升了課堂的互動性,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教學和學習平臺。本文采用“雨課堂”平臺,探討藥理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青海大學的應用效果,為藥理學教學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5]
1構建適合我校“藥理學”教學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圍繞課前預習及自主學習、課中重點講授、課后鞏固提升3個階段,開展藥理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構建基于“雨課堂”的藥理學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利用新穎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拓展教學深度,依據合理充分的數據完善教學評價,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培養具有發展潛能的應用型醫藥專門人才。同時,將課程思政作為人才培養的價值引領,貫徹教學全過程。
1.1 課前準備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進行教學資源準備和任務布置。錄制與上課內容相關的基礎課程音視頻等線上資源;收集、制作整理藥理學相關內容的思維導圖,收集整理經典臨床案例素材,精心制作上課PPT,設計相關習題,并將以上資源上傳至雨課堂學習平臺。同時,在雨課堂平臺發布預習任務,包括觀看視頻、閱讀教材、完成自測題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1.2 課中實踐
課中進行線下與學生面對面教學。上課前5min ,教師讓學生掃碼進人雨課堂,統計進人課堂人數。相比于傳統點名,該方式更加方便快捷,避免點名浪費時間,更適合于100人左右大班學生的考勤。
上課時,教師根據線上學習任務,進行預習測驗,通過學生的預習測驗情況和雨課堂顯示的學生線上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理解程度,根據反饋,有針對性地調整線下課堂授課計劃,合理安排課程進度,重點講解反饋的知識薄弱點和教學內容的重難點。
課中在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穿插案例,設置問題、情景,采用比較法和引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方式,使學生迅速構建知識體系,并以圖片、視頻、表格、文字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將原本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也增加了“藥理學”課程的趣味性。
同時,充分利用“雨課堂”的測驗和投票等功能,在某個知識點講完后,發送提前準備好的課堂習題,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發送課堂習題不但可以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還可以督促學生認真聽講。
1.3 課后鞏固及反饋
課后,教師通過“雨課堂”發布案例分析和思考題,通過題庫發布課后習題。同時,充分利用“雨課堂”教學平臺上的學習情況統計信息,收集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情況,并將其作為“藥理學”形成性評價的一部分,實現多維度評價學生學習狀況,避免傳統學習中死記硬背應付考試情況的出現。教師分析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給予個性化引導,做到因材施教,同時為后續的教學做準備,促進教學相長,提高教學效果。
2藥理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
2.1 研究對象與方法
選取青海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2020級1、
2班和2021級1、2班作為研究對象,2020級1、2班作為對照組,主要采用傳統教學方法,2021級1、2班作為試驗組,主要采用如上所述的基于雨課堂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兩組均由同一名教師進行授課,教學內容、教學時數相同,兩組的期中、期末考試試卷內容、難度、題型一致,綜合成績評定方法一致,均由期末考試成績 70% 、期中 10% 平時測驗和作業 10% 、實驗 10% 組成。通過對比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課堂參與度、滿意度調查等指標,評估兩種教學模式的效果。
2.2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軟件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x±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 檢驗。 P<0.05 具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 學習成績
實驗結果表明,采用基于雨課堂的藥理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試驗組,在期末考試成績和最后綜合成績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且試驗組在80分以上和70\\~80分的學生比例高于對照組,但無顯著性差異,在60\\~70分的學生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在60分以下的學生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詳見表1、表2。


3.2 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學生對基于雨課堂的藥理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學生普遍對藥理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持積極態度。絕大多數學生對教學資源、作業、課堂互動和學習氛圍表示滿意。教師的教學方法、互動方式和課堂氛圍得到了高度認可。這為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提供了寶貴的反饋。
4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劣勢及建議
通過對比分析基于“雨課堂”平臺的藥理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發現混合式教學在提高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和綜合成績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在提高課堂互動性和學生滿意度方面也具有明顯優勢。并且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果。
同時,通過“雨課堂”平臺的實時彈幕、課堂測驗等功能,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實現教學的個性化和精準化。
這種互動性強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
(1)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部分學生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下,難以持續保持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導致學習效果不佳;(2)收集、整理和篩選與教學內容和目標相匹配的教學資源,需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何高效地制作、整理和優化教學資源,仍然是一個挑戰;(3)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并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針對這些問題和挑戰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設置合理的學習任務和監督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2)建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鼓勵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教學資源的制作和整理效率;(3)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學方法創新能力,以適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要求。
5結語
基于“雨課堂”的藥理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改革嘗試。它通過整合線上和線下教學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個性化和互動性強的學習體驗。然而,要實現更高質量的教學效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師生培訓,優化教學資源,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技術水平。同時,也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推動教學模式的持續改進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谷仿麗,黃仁術,朱富成,等.“以學生為中心”的藥理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海峽藥學,2023,35(10):50-53.
[2]雷敏,鄒萍,顏笑盈.大學生厭學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J].智庫時代,2020(11):63-64.
[3]李慧,宋一志,田明君,等.多種信息化技術在解剖學實驗課中的綜合運用[J].基礎醫學教育,2021,23(2):120-121.
[4]侯曉麗,賀浩珂,蘇蘭娣.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藥理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3,21(2):45-52.
[5]王曉鈺,鄭冰清,王靜,等.多元化教學模式在中藥藥理學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3,21(3) :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