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進程速度加快促進國民經濟水平穩步提升,而鄉村地區的建設與發展相對滯后。由于大量人口遷出,使鄉村內部耕地資源縮減與城市發展不平衡。在國土空間規劃的大背景下,鄉村應當結合區域環境,提升生態資源保護能力和生態修復意識。以產業建設發展為目標調整空間資源,實現農村健康、持續、協調發展的目標。
1村莊規劃背景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的導向下,屏南縣王林村加強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前提,全面提升鄉村發展目標底線,沿著國家發展建設規劃思路形成“五級三類”的鄉村規劃體系,為鄉村未來空間規劃工作提供體系指導。從市、縣管控重點來看,對上位規劃和下位規劃各項內容指標提出要求,上位規劃指標統籌優化3條控制線,下位規劃進一步明確各項約束性指標。結合鄉村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內容提出針對性的約束要求,鄉鎮級方面的管控重點為確定3條控制線的具體邊界,形成全域用途管制藍圖。
針對農村地區土地資源利用方面的問題,應當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結合鄉村經濟情況以及各項產業的發展預測未來趨勢,從而創建和諧宜人的鄉村環境。
在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從村莊規劃編制與環保方面來看,應重點關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結合地域環境綜合分析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和歷史文化傳承等影響因素,確保編制內容具有實用性。其次,化工產業與村莊規劃密切相關,應綜合分析化工產業對環境的影響,科學規劃化工設施與村莊居民區等領域的距離,制定風險預防措施。此外,鄉村要推動經濟建設發展,需要結合現代化國土空間規劃背景要求,為各項閑置的農村資源注入生命力,打造更加集約的經濟增長點。
根據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的科學性、現代化要求,鄉村在編制發展規劃的過程中需要秉持全域管控、統籌兼顧、科學指導原則,強化村莊空間規劃的實用性和有效性。根據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布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福建地區提出以產業興旺為中心,結合鄉村實際打造具有現代化特色的農業;基于生態環境保護理念,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進程;以生活富裕為自標增強農民生活幸福感;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內容,遵循創新發展原則和激發鄉村振興動力等建設性要求,為屏南縣王林村編制鄉村規劃提供了科學性指導。
2村莊規劃普遍問題
2.1缺乏區域全要素統籌
村莊規劃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需要以相關政策文件為依據明確規劃目標。而當前各區域村莊在編制空間規劃時往往局限于單一村莊的獨立規劃,未能在工作實踐中探尋各個村莊的內在聯系,在優化資源配置的基礎上實現聯合發展。
2.2規劃產業發展雷同
多元化產業是支持鄉村建設發展的關鍵要素,也是開拓鄉村未來發展前景的客觀條件。村莊要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目標,就需要依托現有資源打造具有鄉村特色的產業。從目前各個區域村莊產業建設情況分析,鄉村容易忽視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導致村莊在產業建設規劃方面產生同質化、過空過大等普遍性問題,嚴重阻礙現代化建設進程。
3國土空間背景下王林村村莊現狀
3.1 村莊區位分析
屏南縣地處福建省東北部,經過勘測全縣平均海拔 800m ,素有“八閩頂冠”的稱號。從屏南縣總體區位情況來看,周邊包括寧德市蕉城區、周寧縣、政和縣、建甌市、古田縣等區域,分別與屏南縣的東南、東北、北部、西北部、西南部接壤。屏南縣全境東西寬約 54km ,南北長約 50km ,總面積 1472km2 ,縣城至福州 170km 、至寧德市 100km 。
王林村處于屏南縣南部,東南面、西部、南部、北部分別與古田縣前山村、前塔村、平湖鎮南嶺村、甘棠村毗鄰,235國道縱觀村域連接3個關鍵的居民點。
3.2 基本概況
山地是王林村的主要地形,地勢總體呈現由東向西南方向傾斜,森林覆蓋率達到 61.64% 。用于農業生產建設的土地較為平坦,古田溪支流縱貫村莊,為村莊生產建設提供豐富的水資源。王林村的整體氣候屬于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整體環境溫暖濕潤且晝夜溫差較大,年降水量充足適宜利用土地資源發展農牧業。
耕地、園地、林地、草地、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城鄉建設用地、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陸地水域等都是王林村內部的用地類型,各類型用地總面積為951.69公頃,其中以林地、園地、耕地占比大,園地多數為高山芙蓉李種植園。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包括鄉村道路用地、種植設施建設用地,總用地面積為9.47公頃。村莊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服務用地、商業服務用地、工業用地、鄉村道路用地等,總用地面積為10.88公頃。
王林村屬于福建省第三批傳統文化村落,總文化資源包括不可移動文物4處、古民居16座、掛牌古樹33棵、古橋1座、宗祠1處以及其他具有閩東傳統風格特色的民居。其中不可移動文物包括王林寶興寺、閬苑仙宮、王林拓主殿、梧洋拓主殿,古建筑分別建于后唐和清代。
3.3產業現狀和村莊發展訴求
王林村為了帶領農民實現脫貧致富目標,自2003年起到如今開發種植規模已經達到6000畝,使得村莊成為屏南李種植的主要區域。“古村 + 產業 + 旅游 + 扶貧”是屏南縣的主要發展模式,王林村在這一模式下深入挖掘自身資源,同時與周邊旅游資源有機結合實現全年旅游期[1]
王林村在編制村莊空間規劃之前,通過調查走訪進一步明確村民的建設意見和訴求。結合SWOT分析內容來看,村莊發展優勢在于區位條件優越,處于屏南縣的南部地區,屬于福建省的傳統型村落,內含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并且依托高山資源不斷擴大種植規模,成為高山水果的主要產區,優越的自然條件是發展農業的主要優勢。從產業發展劣勢方面分析,王林村的產業鏈條相對單一化,在村莊開發和規劃中缺乏競爭度,村民傾向于發展第一產業,而第三產業相對弱化,未能建設全面的旅游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面對鄉村人氣衰退、品牌效益尚待提升、旅游競爭環境激烈的挑戰,村莊需要以鄉村振興政策為導向,在政府相關政策支持下深人挖掘產業資源,提升村莊規劃編制的科學水平[2]
4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村莊規劃編制實踐
4.1協調落實重要控制線
在生態文明保護理念導向下,王林村編制村莊規劃應當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避免在后續建設發展過程中破壞生態平衡。在編制規劃的過程中,應勘察周邊環境資源情況,引入大數據分析等現代化技術開展調查活動,以便于動態化收集村莊信息做好數據分析工作,為編制規劃方案提供客觀數據依據,避免后續建設出現生態紅線設置與對外交通用地的沖突。
4.2 保證耕地供應
不同區域的村莊在建設發展中都會受到城市化進程的影響,年輕村民們希望獲得更好的物質條件和工作機會,紛紛遷出農村進入城市,嚴重影響農村的耕地建設和經濟發展。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農村勞動力逐漸流失,造成村莊內部農田用地范圍逐漸縮小,不利于提升糧食產量,甚至對國家糧食安全產生威脅。
因此村莊編制空間規劃需要結合發展實際,采取科學的方式整改農田用地情況。在政府扶持資金的支持下激發村民積極性,依托現代化技術實現耕地資源的科學化供應[3]
4.3宅基地邊界劃定
結合村莊發展建設實際情況,雖然大多數農村人口流向城市,使得村莊人口量逐漸下降,但是農村的建設用房數量不減反增。究其原因主要是農村人口受傳統思想影響,通常看重土生土長的家鄉,從而推動了農村用房的建設,同時也阻礙鄉村編制規劃的總體目標的實現,難以保障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減量規劃的自標難以在實際工作中落實。
因此王林村應當依托大數據分析技術收集整合地籍資料,通過精確分析數據信息,確定村莊實際新增宅基地的需求,從而為規劃工作的推進與完善提供數據與方案上的支持。
5結語
村莊規劃編制作為一項系統化的工作,需要充分發揮各個部門的聯動作用。結合村莊的發展實際提升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同時從經濟建設視角考慮,為激發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活力,將其主動納入空間規劃工作中,提高鄉村內部各項空間資源的利用效率。此外,針對城市和農村發展不協調的問題,農村需要深入挖掘本地資源打造特色產業,提高第三產業的開發范圍和效率,從而實現產業升級換代目標。
參考文獻:
[1]鄒育君,康君.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村莊規劃編制實踐[J].數字化用戶,2020(46):149-151.
[2]戴玲玲.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村莊規劃編制的思考與創新[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4(5):9-11.
[3]劉月紅.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策略選擇[J].華北自然資源,2024(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