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崇:成都嘻二三曲藝劇社演員
擅長快板、相聲、小品、山東快書。四川省曲藝家協會會員,四川省青年文藝人才交流發展促進會會員。2009年進入藝校學習曲藝,畢業以來曾多次參加公益文化項目進社區、慰問演出、曲藝文化進校園等活動。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從生活的土壤中汲取養分,經過藝術家的精心雕琢,最終以舞臺或熒幕的形式回饋生活。只要我們用心留意身邊生活的點滴,就會發現許多有趣好玩的事情,那些看似尋常的生活細節,往往蘊藏著無窮的創作靈感。一個生動的笑料經過藝術加工,或許就能延伸出一個精彩的故事,它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虛構的,只要具備動人的情感、巧妙的情節和鮮活的人物,瞬間的靈感也可能孕育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在當代社會快節奏的浪潮中,傳統的節目也需要與時俱進。將經典作品轉化為更具時代氣息的通俗表達,“曲隨時代”正是傳統文化煥發新生的關鍵。以相聲表演為例,演員們不僅要通過反復排練打磨技巧,更要學會在即興互動中捕捉靈感。然而,由于每場演出的氣氛和情緒不同,演出效果也會有所差異,從而產生許多“意料之外”的驚喜,擦出精彩的火花,這就是藝術的獨特之處。即便是相同臺詞的演繹,演員根據觀眾反饋調整語氣節奏,也能產生截然不同的藝術效果。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演員在持續實踐中逐漸形成獨特的表演風格,在重復中創造新意。
一個優秀節目的誕生,離不開與觀眾的共生共長。當新作首次亮相時,演員通過聲情并茂的演繹,將觀眾逐步引入精心構建的藝術情境。用通俗易懂、生活化的語言搭建溝通橋梁,讓舞臺上下形成默契共振。正如相聲大師常連安先生所言:“要讓人回味甘美,而非笑后生悔。”真正成功的表演應當經得起回味,讓觀眾在會心一笑中獲得精神滿足。這種表演者與欣賞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構成了曲藝藝術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
在這個快餐式娛樂占據主流的時代,我們青年創作者肩負著雙重使命:既要守護傳統藝術的精髓,又要探索符合當代審美的表達方式。通過持續創作優質作品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讓他們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觀眾席上每一次真摯的掌聲,每陣發自內心的歡笑,都是對藝術工作者最好的激勵。這條永無止境的藝術征途上,我將始終秉持初心——用真誠的創作傳遞歡樂,以藝術的光輝溫暖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