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怡
成都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作品曾入選:七十五譜華章 扇舞巾幗墨香——2024成都市女子扇面書法作品網絡展。
六歲執筆,在陳學祥老師指引下與翰墨結緣。顏真卿《勤禮碑》渾厚筆畫如忠厚長者,啟蒙“字如其人”的品格;智永《千字文》靈動的牽絲似江南春雨,滋養線條審美。學書多載,筆墨紙硯間流淌的不只是技藝精進,更是一場生命修行。
碑帖問道
篆書獨鐘《袁安碑》,其線條如玉箸垂露,結體端嚴疏朗,令我悟得“靜中寓動”的篆籀氣韻;隸書沉醉何紹基沉雄波磔,如老藤盤曲間窺見金石與書卷的交融。顏楷《勤禮碑》始終是立身之本——橫畫似梁柱撐起廟堂正氣,豎筆如蒼松扎根大地,雄強風骨至今滋養筆墨魂魄。鐘繇、二王的小楷名帖或秀美或靈動,也補充了我對楷書的學習。
趙孟頫《前后赤壁賦》秀逸筆意引我神游晉唐煙波,提按使轉間“清風出袖”的典雅,恰似與松雪道人共覽江山。及至草書,王鐸《秋興八首冊》墨色自濃墨重彩轉向渴筆飛白,字勢跌宕如江河激蕩礁石,教我參透“法度與性情”的共生之道。
破繭之聲
成都遇見刁莉老師,成為轉折點。她以現代意識解構草書,認為書法與音樂舞蹈相通,墨色、線條都可以隨呼吸起伏。在其指導下,我以《袁安碑》篆書中鋒為骨,何紹基隸書線條為筋,融王鐸草書氣韻,在傳統與現代間尋找平衡。
首次參展入選了成都市書協扇面展,選用篆書書體,取彭端淑“登臨追往事,千載慕高風”詩句。圓形構圖打破傳統章法,字間疏密隨墨色層疊流轉,參悟書法也是聯通古今的密碼。
時空回響
觀全國草書展,王厚祥老師的《古瓦硯》枯筆似刀劈斧鑿,漲墨如滄海橫流,連綿的氣勢讓我看見草書血脈從歷史長河中奔涌而來,這一刻頓悟,學書非復刻形貌,而是借古人雙眸,窺見萬象森羅。
以筆為楫
《袁安碑》教我敬畏,《勤禮碑》育我風骨,《前后赤壁賦》啟我心手雙暢,《秋興八首冊》贈我破壁之勇。未來愿做書法長河的擺渡人——以篆隸為錨固守根脈,攜行草為帆逐浪新風,讓每個字都成連接時空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