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莉
成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作品先后入展: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成都市女書法家書法作品網絡展,翰墨凝香 雅韻華章——女書法家扇面作品展,第六屆“翰墨天府”書法年度作品展,“女書春韻·墨香迎新”春聯主題作品展,“翰墨芳華·巾幗風采”成都書法作品網絡展,“七十五譜華章 扇舞巾幗墨香”2024成都市女子扇面書法作品網絡展,“丹心妙筆·春意盎然”主題春聯作品展,“筆墨生花 墨彩流韻”2025“三八”國際婦女節書法小品網絡展。
邂逅書法,跟師學藝,兩年多來,我從先寫橫豎畫圈都感胸悶憋氣到現在縱情筆墨的快意,在篆書碑文中感受那些被時光打磨得溫潤如玉的篆字,在懷素的書帖中感受“醉僧舞劍”的書風狂逸,在黃庭堅的書帖中感受理性與詩性的高度融合,以筆墨重構歷史的人文精神史詩的精湛美妙,身心健康皆獲益。
《袁安碑》的線條筆鋒起處圓潤如垂露,收筆時自然出鋒,仿佛漢代工匠在鑿刻時注入了某種溫柔的克制。這種圓勁的筆觸讓我想起漢代青銅器上的云氣紋,既有禮器的莊重,又暗藏生命的律動。如碑文中“年”字的豎畫微微向右搖曳,像極了漢畫像石中仙人衣袂的飄動;又如“月”字外框的弧線飽滿如初升的滿月,內里短橫卻似月下徘徊的流云。這種方圓相濟的結構美學,恰似漢代哲學中“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在靜態的碑刻里蘊藏著動態的平衡。
初時以為草書是放縱的狂歡,學時方知長槍大戟般的舒展,是在疾馳中精準地提按,中鋒與側鋒交替中的頓挫變換,形成一波三折的韻律,章法布局疏密對比與留白虛實相生,行氣上的跌宕起伏,軸線上的擺動與空間錯位如交響的樂章。
學書不能躲進小樓,要走出去多觀看碑林、館藏。在參觀漢中博物館時,我已然被這一東漢末年的摩崖石刻所震撼,它不僅是漢隸之極品,更是一部刻在石頭上的史詩。深感其筆墨間的山河氣魄與刀石間的文明密碼。線條似斧鑿,結構似云涌,章法載天地,一鑿一刻皆是史詩,一筆一畫可窺眾生。《石門頌》告訴我們學書臨帖務求做到法度之上有神采。
春秋二載,在與筆墨紙硯廝磨愛戀中,感受到了書法之美,讓人甘之如飴,蕩氣回腸,欲罷不能。在鍵盤取代書寫的時代,習篆書如同守護一簇不滅的火種,讓我在橫平豎直的構造中,觸摸到漢字最初的體溫;習草書是讓筆墨說出那些言語難斷的頓悟,在疾馳的線條里安放現代人躁動的心魂。學習書法是對中華先賢、歷史文化的膜拜禮贊,亦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