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黨員領導干部不僅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領導核心和中堅力量,同時還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各項工作的帶頭人和領路人。黨員領導干部的作風往往是政風、社風、民風、家風的風向標。在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中一度存在的漠視群眾、脫離實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鋪張浪費、貪圖享受,以權謀私、驕奢淫逸等問題,背離了黨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帶壞了清正廉潔的社會風氣,必須認真加以解決。針對這些日益明顯的作風問題頑瘴痼疾,2012年12月4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主要內容包括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范出訪活動、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表、厲行勤儉節約等八個方面,一般簡稱“中央八項規定”或“八項規定”。
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會議上專門指出,黨風廉政建設,要從領導干部做起,領導干部首先要從中央領導做起?,F在,有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東西,有些鋪張浪費、豪華奢侈的東西,上上下下都有些表現,不能安之若素、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作風建設最重要的是要抓好落實,言必信、行必果。對此,領導干部需要以上率下,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2017年10月27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又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2022年10月25日,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的重要議程之一,就是審議《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黨的十九大、二十大之后的首次中央政治局會議,都是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為重要議題,針對的都是人民群眾長期反映強烈的問題,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反映出管黨治黨的新動向,展示了黨中央的執政新姿態。
配合八項規定,黨中央還制定出臺了多項重要黨內法規和黨內規范性文件,包括《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關于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因公臨時出國經費管理辦法》《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成為全黨全國加強作風建設、厲行勤儉節約的制度依據和導向遵循?!鞍隧椧幎ā奔捌渑涮滓幎ǖ某雠_,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導向作用,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也積極向黨中央確立的標準看齊,根據“八項規定”要求,制訂了自己的具體規定,這些規定均屬于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細化措施,體現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實質要求。
從實質上看,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實際上是加強為民務實清廉的工作作風,強化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倡導厲行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嚴禁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違背了這些精神,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搞大吃大喝、奢靡浪費,實際上就是違反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因此,“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是指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所列類型之問題的違紀行為,主要是涉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四風”方面的違紀行為。由于“中央八項規定”主要是規范中央政治局的,因此,對廣大黨員和公職人員而言,違反的不是“中央八項規定”,而是“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反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處理依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而是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來予以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的六大類違紀類別中,并沒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這一單獨違紀類別。實踐中,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主要有兩大類:第一大類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第二大類是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從定性上看,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一般認定為違反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性質的行為,特殊情況下也可能認定為違反政治紀律性質的行為。為了鮮明立場、彰顯導向、突出重點,在紀檢監察文書實踐中,一般是將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單列為一個違紀類別,具體性質和處分條款需根據被審查人的具體行為和黨紀規定作出認定。一般情況下,如果被審查人的一個行為同時違反了兩個規范,如,在違反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同時,又違反了政治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按照規范競合的基本原理,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之精神,應該是依照處理較重的規范定性處理。
據此,如果將違反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問題,認定為屬于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的,應該在紀檢監察文書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中予以單列表述,在其他列舉違反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行為中則不再予以重復認定。但是,如果被審查人的行為同時被認定為違反政治紀律,則不宜簡單認定為“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可以在匯總“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統計數據時,將其納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予以統計,但是在定性上應該根據規范競合原則,認定為屬于處理較重的違反政治紀律性質的行為。這里主要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六章“對違反政治紀律行為的處分”中第五十七條的規定:“黨員領導干部政績觀錯位,違背新發展理念、背離高質量發展要求,給黨、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較大損失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從重或者加重處分?!边@里,“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既屬于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也屬于違反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行為,但政治紀律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紀律,違反的處理結果也最嚴厲,因此這里宜認定為違反政治紀律性質的行為,而不再認定為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行為。因此,在紀檢監察文書“主要違紀事實”中,一般是將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單列,表述在“違反政治紀律行為”之后、“違反組織紀律行為”之前,體現的就是規范競合中的擇重處理原則。
(作者為山東大學法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