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用戶量大、鏈接精準、互動性強、轉化率高等多重優點的直播經濟,在激發市場經濟潛能方面能夠發揮更大作用。
在促消費“主戰場”,直播經濟成為激發消費潛力、優化供應能力、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在謀發展“第一線”,直播經濟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多地密集出臺相關政策,左手抓扶持,右手抓規范,紛紛搶灘“直播之城”,意在撬動地域經濟轉型升級。
如果說2019年是直播電商元年,那么6年來,直播電商生態始終在不斷的調整之中。從頭部主播分庭抗禮,到各大主播百花齊放;從達人直播風生水起到品牌店播后來居上;在政府這個“看不見的手”和市場這個“看得見的手”的共同作用下,直播經濟在經歷野蠻生長、有序整頓后,正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迎來自己的成熟期。
一是更加規范化。類似“成本89元只賣39元”的惡性價格競爭絕非長久之計,雖然一時讓消費者得了小利,但是會給實體經濟發展帶來實打實的傷害,最終也會侵害消費者的長遠利益。此外,產品質量問題、售后服務不佳、銷售數據造假、虛假宣傳以及價值觀偏差等問題仍需持續得到有力監管和有效引導。
二是更加產業化。電子商務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方式,是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直播經濟發展的后半場,實現平臺產業深度聯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是必然之舉,也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的應有之義。
三是更加精準化。第5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5.97億人。這是非常龐大的消費群體,蘊藏著巨大的消費空間。直播經濟打破了傳統消費時空的現實,連接供需兩端,讓產品端直面消費端。2023年以來,抖音、快手等各大平臺持續加大店播力度,豐富店播供給,讓消費者更加直接地參與消費品創新與升級。
四是更加專業化。《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4年,電商直播領跑、各類型垂類直播全面發展,我國職業主播達3880萬人。短視頻直播生態孕育和催生了174個新職業,推動傳統職業視頻化轉型及數字類新職業發展,帶動普惠型就業創業。對于新職業群體,同樣需要完善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職業素養水平。
直播經濟本質上依然是信任經濟,只有從重量走向重質、從“吸血”轉向“輸血”,讓流量與熱度成為澆灌實體經濟之根的營養,才能收獲真正的長期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