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猴假說
人們?yōu)槭裁聪矚g喝酒,科學(xué)家們提出了“醉猴假說”,他們認為人類對酒精的偏好可能源于人類祖先經(jīng)常食用含有酒精的成熟水果。
人類的祖先是喜歡吃成熟水果的靈長類動物。成熟的水果含有充足的糖分,可一旦水果過于成熟,里面的糖分就會轉(zhuǎn)化成酒精。久而久之,人類的祖先就逐漸愛上了和糖分“難舍難分”的酒精。后來,由于基因突變,人類的祖先能夠快速分解酒精,減少了酒精帶來的不良影響。當然,人類的祖先還是會喝酒喝到飄飄然,變成醉酒的“猴子”。
倉鼠是喝酒小能手!
其實,自然界中的很多動物都有對抗酒精的本事,其中倉鼠就是自然界中有名的“酒鬼”。科學(xué)家們發(fā)現(xiàn),只要把酒放到倉鼠面前,它們就會大口大口地喝起來。而且倉鼠對酒精的代謝能力也強得嚇人它們能在喝下大量的酒后依舊“穩(wěn)如泰山’。研究表明,一只倉鼠一次的酒精攝八量相當于一個成年男性喝下大約21瓶葡萄酒。
倉鼠對酒精的耐受能力,和它們儲存糧食的習(xí)慣有關(guān)。糧食在儲存過程中會發(fā)酵產(chǎn)生酒精,它們無可避免地會攝入灑精,酒量就這么被“練”出來了。當然,想要倉鼠戒酒也很容易,只要給它們準備更高熱量的巧克力奶昔就可以了。
吃了消炎藥,就不能喝酒了?
人們常說:“頭孢就酒,一喝就走!”這并非危言聳聽,實際上很多抗生素藥物,都不能和酒精一起服用。這其實和酒精在人體內(nèi)的代謝過程有關(guān)。很多抗生素遇到酒后會發(fā)生“雙硫侖樣反應(yīng)”,抑制乙醛脫氫酶活性,阻礙乙醛分解成乙酸,進而導(dǎo)致體內(nèi)有毒的乙醛越來越多,使人即使少量飲酒也會乙醛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