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平原的廣袤大地上,一場農業科技的革命正在悄然發生。近日,成功建成了河南省首個“小麥一玉米”周年生產無人農場,并召開了現場觀摩會。這一創舉不僅標志著河南省智慧農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更為全國農業現代化進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示范。
智慧農業的里程碑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智慧農業已成為全球農業發展的新趨勢。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響應國家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號召,依托自身的科研優勢和技術積累,成功打造了河南省首個“小麥一玉米”周年生產無人農場。
“小麥一玉米”周年生產無人農場,一期工程400畝,由精心設計,位于。該“無人農場”集成了自動化耕地整地、智能播種及漏播預警、智能水肥輪灌、智慧化生長監測與病蟲害防治以及無人駕駛收獲等一系列智慧農業技術,構建了周年糧食作物無人化生產技術體系。這一體系的建立,實現了“耕一種一管一收”全鏈條的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作業管理,為傳統農業裝上了數字化的“引擎”。
在召開的現場觀摩會上,來自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濮陽市及清豐縣政府的領導、專家,與全省300余名種植大戶共同見證了這一農業科技領域的重大成果。植保無人機編隊呼嘯升空,智能灌溉系統悄然啟動,紅外相機掃描過青翠的麥浪這些“黑科技”的深度應用,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智慧農業的魅力。
無人農場的靈魂
在這場農業科技變革中,資環學院葉優良教授、農學院胡彥民教授、信管學院汪強副教授共同進行了整體規劃和設計,汪強副教授作為項目的總負責人進行了技術攻關和項目實施。他憑借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多年實踐經驗和在智慧農業領域積累的多項技術成果,為無人農場的建設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和指導。
汪強深知,無人農場的建成關鍵在于技術成果的集成與應用。因此,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他充分考慮了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和需求,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打造了一套高效、智能、可持續的無人化“小麥一玉米”周年生產技術體系。
在耕作環節,無人農場采用了搭載北斗導航的無人駕駛拖拉機,實現了2.5厘米級的定位精度,支持農具自動升降和遠程啟停,能夠全田塊無人駕駛作業。這一技術的應用,不僅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還降低了人力成本,為農業生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此外,汪強還帶領學校的師生們研發了智能播種系統、智能無人機巡田系統、智慧化水肥輪灌系統、病蟲害防控系統等一系列智能化設備和平臺。這些設備和技術的集成應用,使得無人農場能夠實現精準播種、精準施肥、精準灌溉、精準防治病蟲害等智能化作業管理,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作物產量。
在項目的實施和建設中,汪強深刻感受到,該無人農場的技術攻關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更要表現在耕作管理的“智慧”層面,即通過智能化的手段實現農業生產的精細化管理。因此,在建設過程中,他始終堅持以農戶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不斷優化和完善無人農場的技術體系和服務模式。
智慧農業的生力軍
在無人農場的建設過程中,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們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不僅是無人農場技術的研發者和應用者,更是智慧農業的生力軍。其中,李美琳和李清陽兩名研究生更是以他們的科研熱情和創新精神,為無人農場的建設責獻了自己的力量。
李美琳是信管學院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專業的研究生,她主要負責無人農場智能管控平臺的研發和實踐應用工作。在導師汪強的指導下,她深人研究了無人農場的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技術,成功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管控平臺。該平臺不僅實現了對無人農場各項作業數據的實時監控和分析處理,還提供了精準的管理決策支持服務。
在李美琳的努力下,農戶們只需通過手機連接到智能管控平臺,即可隨時隨地掌控田間作業情況,實現精準管理。這一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還為農戶們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除技術研發工作外,李美琳還積極參與了無人農場的推廣和應用工作。她多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們提供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無人農場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在她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嘗試使用無人農場技術進行農業生產,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同為農信專業的李清陽,主要負責無人農場中智能水肥輪灌系統的研發和應用工作。在導師汪強指導下,他深入田間地頭,經過一次次試驗和技術改進,成功開發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水肥輪灌系統,系統可按灌溉時間、灌溉量、作物需水量等多種方式進行無人化灌溉作業。該系統不僅具有高效、精準、可靠的特點,還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為農業生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益。
除技術研發工作外,李清陽還積極參與了無人農場的田間試驗和示范工作。他多次帶領科技小院的學生們深入田間地頭進行實地測試和示范展示,讓農戶們更加直觀地了解無人農場技術的優勢和特點。在他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使用無人農場技術,為智慧農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在無人農場的創建中,學生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培養了扎實的科研素養和創新精神。他們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始終保持著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和執著追求。
智慧農業的未來
“小麥一玉米”周年生產無人農場的建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測算,無人農場的智能化作業管理使小麥和玉米的畝均產量大幅提高,同時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分別降低 20% 和 30% 。這一成果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作物產量,還為農戶們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顯而易見。
“小麥一玉來”無人農場的建成推動了河南智慧農業技術的普及和應用。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使用無人農場技術開展農業生產,發揮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和帶動作用。同時,無人農場技術的實踐和應用也為智慧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示范,為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展望未來,將繼續深化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智慧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的師生們也將繼續發揚創新精神和科研熱情,為智慧農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一定能夠推動智慧農業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為農業現代化進程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小麥一玉米”周年生產無人農場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標志著河南智慧農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這一創舉不僅為農業生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益,更為全國農業現代化進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示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智慧農業將成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技術力量。
[責任編輯:李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