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南舊事》從小女孩英子的角度出發,將老北京城南胡同中人們的悲歡離合一一呈現出來,同時也展現了英子在成長中歷經的各種陣痛以及諸多領悟。這些情感,靜靜流淌在書中。本文將與同學們一起,從多個角度,捕捉與感受這些情感的流動。
一、捕捉童年的微光
《城南舊事》這部自傳體小說由臺灣作家林海音創作而成,以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敘述了英子在胡同當中所歷經的童年往事。書中處處都彌漫著老北京獨有的風土人情,胡同、駱駝隊、四合院、夾竹桃等元素相互交織,最終構成了一幅滿是溫情的畫卷。林海音憑借著她那細膩的文筆,把童年時期的純真以及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陣痛,十分自然地講述出來,使得讀者在閱讀之時,能夠于字里行間真切地感受到時光悄然流逝的痕跡以及人性中所蘊含的溫暖。
英子的童年宛如一串風鈴,在記憶的風中叮當作響。那些細碎且斑駁的光影是林海音憑借著文字精心編織而成的夢境,同時也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悉心珍藏的片段。同學們閱讀時,可以試著去捕捉那些能夠讓你怦然心動的瞬間一一也許是秀貞處于瘋癲狀態之時緊緊擦著的包袱皮,或是宋媽輕輕摸著英子的羊角辮時悄然落下的淚水。
秀貞的故事是令人心碎的。她每日都緊緊抱著包袱皮,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語著“小桂子”,就好像那個不慎丟失的女兒此刻正安然地躺在她的懷中一般。英子帶著天真詢問“小桂子”是誰,而秀貞的回答中隱含著一種難以言說的痛楚。同學們閱讀時可以將這種痛楚和自身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宋媽是英子童年時期最溫暖的陪伴者。她常常會伸出粗糙的手掌,輕輕撫摸英子的頭發,同時還會娓娓講述鄉下發生的那些故事。當她知曉自己的孩子不幸天折的消息時,淚水便悄無聲息地從臉頰滑落下來,可即便如此,她仍舊強忍著內心的悲痛,繼續為英子梳理頭發。這樣一種隱忍且深沉的愛,和我們身邊那些一直默默付出的長輩所給予的愛極為相似。同學們閱讀的時候,可以試著去回憶那些曾經被自己所忽略掉的溫情時刻,那些看似平常的細節,恰恰正是童年最珍貴的微光。
小偷哥哥的故事讓人深切體會到命運的無常。他偷竊,是為了能夠供弟弟上學,然而在他即將被捕之際,竟把最為珍貴的象牙手鐲塞給了英子。在那一刻,他的眼神里沒有悔恨,只有難舍。這種矛盾的情感,是人性最為真實的呈現。
二、傾聽離別的回響
《城南舊事》里的離別,恰似未曾唱完的歌。小偷哥哥在被捕之前塞過來的象牙手鐲,蘭姨娘坐著的漸漸遠去的黃包車,父親墓前的那株夾竹桃…諸如此類戛然而止的告別場景,皆是成長中難以回避的痛楚。同學們閱讀時,可以將書中所描繪的種種離別情形和自身的生活關聯起來——說不定你會在同桌轉學離去后留下的那塊橡皮擦上,真切地感受到“長亭外,古道邊”所蘊含的那種帳惘之情。
英子第一次直面人生中的無奈,便是與小偷哥哥的離別。他因要供弟弟上學,無奈之下做了小偷。在被捕前夕,他把最為珍貴的象牙手鐲塞到英子手里,彼時,他的眼中滿滿都是不舍。同學們閱讀時,不妨試著回憶自己所經歷過的離別。比如說,某位同學要轉學了,在臨走之前塞給你一張小字條;又或者是某位老師調職之前,在最后一堂課上露出的那抹微笑。
蘭姨娘的離去,讓英子初次體悟到成人世界的復雜。蘭姨娘乘坐的黃包車漸行漸遠,車影在夕陽的映照下被拉長。同學們閱讀時可以去深入探究這種未完成的告別的意味。也許你曾經在某個夏日的傍晚時分,默默目送一位親戚漸漸離去,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之感;也許你曾在畢業典禮上,眼睜睜看著一個個熟悉的背影陸續消失在走廊的盡頭,心中隨之泛起一陣淡淡的酸楚。這些有關離別的種種場景,恰似蘭姨娘乘坐的那輛黃包車一般,已然成為我們成長路途之上無法輕易抹去的深刻印記。
父親的離世是英子童年時期所遭受的最沉重的打擊。父親墓前的夾竹桃在雨水洗禮下,綻放得越發猩紅,好似在默默傾訴生命的脆弱無常。同學們閱讀時,可以試著把這種失去的感受和自身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珍惜所擁有的人和事。
三、描摹意象的溫度
林海音所描繪的意象飽含著溫度,那駝鈴發出的聲響、惠安館旁的夾竹桃以及秀貞屋里那仿佛永遠織不完的毛衣,都浸潤著情感。這些意象不單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它們同時也是情感的寄托。同學們閱讀時,要體會這種“以物載情”的手法,并將之運用在寫作中。比如,不必寫“思念成疾”,只需要細致描摹手腕上的藤鐲在月光的映照下微微發顫的情形;不必大聲高呼“物是人非”,只是描述父親墓前的夾竹桃在雨中開得越發鮮艷猩紅便足矣。
駱駝隊脖鈴發出的聲響,是童年英子最為熟悉的。每當那清脆的叮當聲從胡同口悠悠傳來,英子就會不由自主地踞起腳尖,然后把身子趴在墻頭之上,去細細地數駱駝身上那一個個凸起的駝峰。同學們閱讀時,可以把這樣的意象和自身的生活聯系起來。也許你曾經在某個清新的清晨,忽然聽見樓下賣豆漿的陣陣吆喝聲,就在那一瞬間,一種無比熟悉的溫暖感覺便會一下子涌上心頭;或許你曾經在某個寧靜的黃昏,抬眼看見夕陽余暉下正歸家的自行車隊,那車上的鈴聲叮叮當當,好似童年里的某個悠閑午后所聽到的聲音。
惠安館的夾竹桃,是書中極為動人的意象之一。它們在秀貞的窗前綻放得極為熱烈奔放;然而在英子父親的墓前,夾竹桃卻又開得那般凄清艷麗。同學們閱讀時可以去探究這種意象所具有的雙重內涵。也許你曾經在某個飄著雨的日子里,瞧見窗臺上的綠植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葉片上的水珠好似未曾干涸的淚痕;又或者你曾在某個節日,看到自家門口的紅燈籠在沉沉的夜色中悠悠搖電,那光影的交錯仿佛訴說著對遠方親人綿綿的思念。這些意象恰似惠安館的夾竹桃,成為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寄托。
四、連接過去與現在
《城南舊事》不僅是童年的回憶,更是一面能夠映照現實的鏡子。林海音憑借著極為細膩的筆觸,把20世紀20年代的老北京城刻畫得栩栩如生。那些存在于胡同里的笑聲以及淚水,仿若跨越了漫長的時空,和我們當下的生活產生了頗為奇妙的共鳴。同學們閱讀時,可以把書中所呈現出來的光影投射到自身的生活中。也許你會在校門口售賣糖畫的老人的皺紋中,瞧見“駱駝隊”穿越時空所留下來的倒影;又或者你會在某個夏夜的蟬鳴中,隱隱約約聽見英子與妞兒那清脆的笑聲。
英子眼中那脖鈴叮當作響的駱駝隊,也像我們童年的一道風景。當我們漫步于街頭時,也許會碰到一位售賣糖畫的老人,這位老人的手藝承載著歲月的溫度。
同樣在我們寫表達類似情感的作文時,也無需特意去尋覓那種宏大無比的主題,僅僅從生活的各類細節里面去抓取那些細微且不易察覺的聯系就行。恰似英子在數駱駝之時所展現出來的專注模樣,又如同秀貞織毛衣之際所呈現出來的執著狀態,像這樣的一個個瞬間所承載著的豐富情感,恰恰就是連通過去以及現在的一座橋梁。
總之,林海音憑借其細膩的文筆,讓我們借助英子的雙眼,得以目睹胡同之中所蘊含的溫情以及離別之情,同時也看到她在成長路途上所歷經的陣痛。同學們在閱讀這部作品之際,既走進了英子所身處的那個世界,又仿佛走進了自身記憶的幽深處。駱駝隊那清脆的脖鈴聲、秀貞那帶著故事的包袱皮、父親墓前靜靜綻放的夾竹桃,無一不在時刻提醒著我們:愛與責任恰恰是人生當中最為珍貴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