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都看過春晚中的小品吧,演員們幾句俏皮話,就能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也藏著許多這樣的“語言小品”,短短幾句話,就能讓文字鮮活、有趣起來。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品味課文中那些風趣的語言。
走進課文間,妙悟風趣言
屈老師:在學習本單元的課文時,你被哪些風趣的語言吸引了呢?
鈞峰:我發現《楊氏之子》中,當孔君平說“此是君家果”,楊氏子馬上回答“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里的對話風趣幽默,展現出楊氏子的智慧。
昶昶:是的,孔君平看到楊梅,就故意逗楊氏子,說楊梅和他姓一樣,是他家的果子。楊氏子也很聰明,用孔雀和孔君平的姓回應,很巧妙。
裕彤:楊氏子的巧妙應對,很有智慧。
屈老師:對,這就是一種語言智慧,通過巧妙的對話,既表現了楊氏子的聰明伶俐,又讓整個對話充滿趣味。比如寫兩個調皮的同學,一個說:“你跑得這么快,是身上裝了小馬達嗎?”另一個同學回應:“那你這么愛說話,是嘴巴上裝了小喇叭?”這樣的對話,讓人物形象更鮮活。
崠耀:我覺得豐子愷先生的《手指》中“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比人家少一個關節。”這里的描寫很有趣,把大拇指當作人來寫,說它身體矮胖,頭大而肥,很形象。
佳琪: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大拇指的外形特點生動地展現出來,很有趣。
英鉦:我覺得“但在五指中,卻是最肯吃苦的”也很有趣,把大拇指和其他手指作對比,突出它最肯吃苦。
屈老師:豐子愷先生運用擬人、對比的手法,把手指的特點寫得妙趣橫生。我們平時寫作,也可運用此方法,比如描寫小鬧鐘,“是個盡職的小衛士,每天早上準時發出清脆的‘叮叮’聲,催我起床”,用擬人句展現它的盡責;再和其他安靜的擺件對比,突出它“愛叫嚷”的特點 。
文雅:《童年的發現》中,“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我覺得作者這樣推算很有意思,把復雜的進化過程用簡單的方式表達,很幽默。
勤瑞:運用一種獨特的想象和推理,將復雜的科學現象解釋得通俗易懂,作者很厲害。
屈老師:作者憑借獨特的想象,把童年的發現以幽默的語言呈現。我們寫作時,大膽想象,從獨特視角描述事物。比如寫月亮,可以想象月亮是天空中的大圓盤,嫦娥在上面開派對,這樣作文就充滿趣味。
我們一起品味了三篇課文的風趣語言,現在來總結一下運用的表達方法:
趣味語言,妙筆生花
屈老師:現在,我們運用剛剛學到的方法,來“漫畫”老師。想一想,如何讓老師的形象在你的筆下生動又有趣。
琳恒:我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老師比作知識的播種機,每天在講臺上辛勤地播撒知識的種子。
昱欣:我用對比,把老師和嚴厲的教導主任對比,突出老師和藹可親,總是面帶微笑。
辰丹:我寫老師和我們的對話,比如老師說:“同學們,今天的知識大餐,大家要多吃點哦!”
屈老師:太有意思了!這樣的對話充滿生活氣息,一下就把老師風趣的形象展現出來了。大家把討論的內容整理一下,寫一個小片段。
韶娟:我來展示我的作品:
數學老師簡直是個“開心果”。她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師,再枯燥的公式都能變得妙趣橫生。有同學在課堂上開小差,老師沒有直接批評,而是笑著說:“嘿,你的思緒是不是坐著小火箭,跑到外太空去啦?快回來,我們的數學之旅還在繼續呢!”和隔壁班嚴肅的老師比起來,我們的數學老師就像春天里溫暖的陽光,能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
屈老師:誰來評價一下,這位同學運用了哪些表達方法?
青澤:用了比喻,把老師比作魔法師和陽光;還用了對比,和隔壁班老師對比;也有巧妙對話,老師說的那句風趣的話特別生動。
屈老師:這位同學把老師風趣幽默、和藹可親的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同學們,希望大家以后閱讀時,留意風趣的語言,積累好詞好句;寫作時,大膽運用這些方法,讓自己的作文妙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