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點,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膠州灣的薄霧,一座銀白色的建筑群開始“呼吸”。
海邊的波浪形光伏板陣列如藍色浪 潮般涌向天際,電解槽中翻涌的海水泛 起細密氣泡,加氫機屏幕上跳動的數字 顯示著實時加注量…
這里是中國石化海河路加氫站,也是國內首個獲得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認證的氫能樞紐。當傳統油氣加注站還在與碳排放纏斗時,這座“未來能源站”已悄然實現了“負碳”運營。
5月6日,記者實地探訪發現,這座占地僅16畝的加氫站正以顛覆性的技術邏輯重構能源供給體系——它不僅是氫能車輛的“能量補給站”,更是石化企業轉型升級的縮影,為觀察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微觀樣本。
第一樂章:光的變奏
“這片水上光伏陣列是我們加氫站區域最活躍的‘發電樂團’,晝夜不息地演繹著光的變奏。”5月6日8點,電氣儀表中心電氣主管劉磊的手指劃過監控屏幕,流動的數據瀑布映亮了他的鏡片。
“昨天,發電總計1.3萬千瓦時。”盡管最近大多是陰天,但水上分布式9620塊光伏組件的發電量能夠滿足加氫站一天的用電所需。
“天晴的時候,發電超2.5萬千瓦時,日均發電2萬千瓦時,不僅能滿足加氫站用電需求,富余電能更點亮了整個廠區的辦公系統。”劉磊笑著補充道。
記者在加氫站現場看到,大片大片的光伏發電板排列在加氫站旁邊的排洪集水區水域,總裝機容量達到5.48兆瓦。
“按照目前光伏發電的運營情況,年累計發電量達700萬千瓦時,可替代標準煤2100噸,減排二氧化碳超5600噸,相當于每天種下600多棵樹。”生產技術部能源管理主任師齊本東表示。
這些光合作用產生的綠色電流,正是支持整個加氫站運轉的生命線。
第二樂章:氫的賦能
5月6日12時30分的加氫站依然忙碌。儲運部加氫員高崗正在操作加氫機為氫能公交車服務。
在加氫站現場,記者目睹了整個加氫過程的高效與便捷。從車輛進場接受安全檢查到最終離場,整個流程大約需要15分鐘。其中,加氫時間僅8分鐘左右。1小時內就有4輛公交車陸續進場加氫,充分展現了高效性。
高崗的電子日志記錄著這場能源革命的微觀進程:15輛公交車、3輛長管拖車在此完成能量轉換,每輛氫能車駛離時會帶走相當于700平方米森林的碳排放量。
視線延伸至3公里外的青島港,氫動力軌道吊正演繹著“零碳裝卸”的奇跡。作為全國首個全場景氫能港口,這里與加氫站構建起了閉環生態:制氫、儲運、應用的完整鏈條,讓每個環節的碳排放無處遁形。
更遠處的青島市氫能產業園里,40億投資孕育的14個重點項目正將這張綠色版圖拓展至交通、儲能、建筑等多元領域。
近年來,持續提升綠色能源供給能力,把氫能作為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瞄準氫能產業關鍵技術,強化與地方港口、物流、汽車、高校科研院所等多領域合作,建鏈、補鏈、強鏈,加速構建覆蓋“制、儲、運、加、用”全鏈條的氫能生態圈,推動綠色低碳轉型邁入新階段。
第三樂章:海的詠嘆
在中國石化突出貢獻專家、發展規劃高級專家梁峰的手機相冊里珍藏著的兩張照片,定格了的蛻變。
2008年,廠區東南角的煉塔旁灘涂滿地、荒草叢生。2025年,同一視角下,6萬平方米光伏板如藍色海洋般起伏,岸邊矗立的國內首個工廠化海水制氫科研裝置猶如浪尖上的珍珠。
“17年前我們在煉油,現在我們在‘煉’陽光和海水。”5月6日,站在直通膠州灣的水渠旁,梁峰用礦泉水瓶灌滿了海水。“這就是我們的原料庫。”梁峰搖晃著瓶中泛著微光的液體說。
我國沿海地區和海域具有較為豐富的風能、太陽能和海水資源,具有綠電生產綠氫的資源優勢。利用海水直接電解制氫,可將不穩定且較難儲存的綠電資源就地轉化為相對容易儲存和消納的綠氫資源,而且能節省寶貴的淡水資源,為氫能產業發展開辟新途徑。“向光要電、向海要氫’,是我們現階段的攻關目標。”他說。
下午3時,在“產研加”示范園海水制氫科研裝置旁,電解槽正在上演“藍色魔術”。和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聯合攻關,攻克耐氯電極技術、高性能極板設計以及海水循環系統等關鍵技術難題。經過處理的海水,在綠電驅動下分解為氫氣和氧氣。這些氫氣會并入公司管網,用于煉化生產或氫能車輛加注,排放物只有水。
當電解產生的氣泡“咕嘟”冒起時,梁峰借機向記者科普:“這些氣泡就像地球的能量密碼,破解它我們就能擁有更清潔的未來。”
終章:城的協奏
5月6日傍晚6時的海河路漸漸安靜下來,忙碌了一天的氫能公交車緩緩進站。青島真情巴士集團30路公交車司機殷太平駕駛的氫能公交車剛完成運輸任務,車尾噴出的水霧在夕陽下映出了一道彩虹。
“以前開燃油車總被大家嫌棄噪聲大,現在連車內聊天的聲音都比發動機響。”他輕撫著車身上“氫燃料電動客車”巨幅LOGO笑著說,“這車充一次氫能跑300公里,尾氣還能給路邊綠化帶‘補水’。”
“從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開往青島國際啤酒城的真情巴士30路公交線只是我們運營的一條線路。如今,上線運行的氫能源公交車達到130輛,線路也由1條拓展到了5條。”青島真情巴士集團技術部主管王江表示。截至目前,青島真情巴士集團氫能源公交車行駛總里程已超800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200圈。
當月光爬上光伏矩陣,加氫站的燈光與煉廠星光遙相輝映。在這片曾經的重工業海岸線上,正書寫著新舊能源的交接詩篇。海風裹挾著電解氣泡的私語,潮汐應和著光伏板的低吟,共同譜寫著一曲碳中和時代的宏大交響曲。
在這部能源變奏曲中,沒有非此即彼的替代,只有科技賦能的升維。當每個氫分子承載著陽光與海水的記憶,當每千瓦時電凝結著智慧與技術的對話,我們終于找到了與自然和解的和聲一這或許就是能源產業進階最美的樂章。
責任編輯:鄭丹 znzhengd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