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2025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國際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專題活動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本次大會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小學工委會與杭州市建蘭中學聯合支持,專題活動以“人工智能與基礎教育的深度融合”為主題,聚焦前沿政策、實踐路徑與國際趨勢,吸引眾多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改革的機遇與挑戰,為構建面向未來的教育體系注入新動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熊璋作題為《堅持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學性》的研究分享。熊璋表示,當前國家高度重視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為確保人工智能教育健康發展,應堅持四項原則:一是堅持立德樹人,將價值觀教育融入技術學習,防止重知識、輕品德;二是堅持科學教育與素質教育并重,提升學生數智素養與創新能力,避免重技術、輕科學精神;三是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尊重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推進循序漸進、以生為本的教學設計;四是堅持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將人工智能教育融入德智體美勞育人體系,建立全新的綜合性評價機制。
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未來教育中心主任蔣里以《AI時代中小學教育的機遇與挑戰》為題,提出前瞻性思考。他通過分享斯坦福研究生“為2040年設計全新的AI時代的K12學校”的課題案例,啟發大家在全新的模式下思考人工智能時代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呼吁教育者主動探索人工智能時代的新教育模式。
清華大學長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青作《AI時代的科學教育》主題演講。他提出,人工智能將徹底顛覆現有教育體系。他認為,未來知識傳授可能完全由人工智能接管;社會將分化為“超人類精英”和“蕓蕓眾生”,教育核心轉為激發個體熱愛,“培養極致熱愛者”,而非知識灌輸;短期需培養學生“蘇格拉底式提問能力”,通過問題驅動與人工智能深度互動,這是傳統教育向人工智能時代平滑過渡的關鍵。
本次專題活動會聚了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重量級專家,不僅是一場教育界的思想碰撞,更吹響了人工智能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的沖鋒號。當前教育正面臨三重轉向:從知識傳授轉向素養培育,從統一教學轉向個性化發展,從學科割裂轉向跨界融合。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人工智能教育必須超越技術工具層面,回歸育人本質,讓其成為照亮學生成長的“智慧之光”,為培育適應未來的“極致熱愛者”與“跨界創新者”注入澎湃動能。(浙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