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有兩年我就90歲了,我的很多朋友到我這個歲數已經躺著不能動了。我還能旅行、演講,來跟年輕的朋友們見見面?!?8歲高齡的國際著名法庭科學鑒識專家、美國紐黑文大學終身教授李昌鈺站在講臺上,暢談他的“人生邏輯與刑偵科學”。
這一天是6月7日,第十一期“浦江科學大師講壇”在復旦大學相輝堂舉行,觀眾們冒著瓢潑大雨,將相輝堂擠得水泄不通,只為一睹“當代福爾摩斯”的風采。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講座,李昌鈺全程站立,時不時與臺下互動,用力拋擲警徽作為獎品:“接住哦!我還可以扔得很遠?!?/p>
精神矍鑠,思維敏捷,步伐矯健,讓人很難將他和九旬老人掛鉤。聽眾席上,不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人們深深地被李昌鈺博士幽默詼諧、充滿力量與溫情的勵志演講所打動。
“很多媒體給了我很多稱號,說我是‘華人神探’‘福爾摩斯’‘包青天’,其實,我只是很普通的一個人,和大家一樣。”從事刑偵工作65年、參與調查了8000多件案子的李昌鈺覺得自己始終是一名科學家,“只是用科學講話、用證據講話,有多少證據就講多少話”。
李昌鈺的職業生涯充滿傳奇。在他看來,有夢想與目標的人,生活態度自然會積極進取,做事的動力也就源源不斷。他不喜歡做官,最看重知識,因為“金錢、職位可以被偷走,唯獨腦中的知識沒人能偷走”。
李昌鈺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恰是這些關鍵詞的生動注解。
1938年,李昌鈺生于江蘇如皋。家中13個兄弟姊妹,他排行11。幼年時,他跟著父母先后到過上海、臺灣。7歲,父親遇太平輪海難去世,家道中落,全靠母親王淑貞一人把他們兄弟姊妹13人培養成才。
少年時,他在臺北求學。中學畢業,他考上海事??疲蚣依锝洕讚麍罂剂藢W費全免、提供生活津貼、一畢業就有工作的警校?!拔冶疽詾樽约菏且敶L,因為武術打得好,中間還差點被選去當演員(因為媽媽反對沒能成功),沒想到人生轉了一條路,最后當了警察?!?/p>
李昌鈺說,當時在臺灣破案完全靠刑訊,犯人抓來了,敲敲打打灌點水,不招,就換點汽油,一直等到你招為止。“那是真的破還是假的破?我想為什么我們不能用好一點的方法,所以就對科學產生興趣?!?/p>
1965年李昌鈺赴美留學,“我揣著50美元到美國念書,那時我白天念書、晚上當服務員、周末教老外中國功夫。賺外國人錢最容易的就是教他們中國功夫,別看他們人高馬大的,但是他們下盤不穩,狠狠踢他一腳,他倒在地上三次之后就拜你做師傅了。”
靠著同時打三份工,李昌鈺以兩年半時間修完4年大學課程?!白畛?,我要靠打三份工才能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后來,我不要博士學位了,很多學校偏偏給我發博士學位。到現在,我已經拿了30多個博士學位了?!崩畈曈哪刂v述,最怕拿波蘭的博士學位?!八麄冏屛掖┎┦糠?,我一看博士服是綠色的,還要戴一頂綠帽子。我就說不戴帽子可以嗎?結果校長說,你嫌小,我們拿頂大的給你戴!”

1975年,李昌鈺師從諾獎得主奧瓦喬,獲紐約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當時許多美國名校,像哈佛、伯克利都向李昌鈺發出邀請,但他沒有聽從導師建議,放棄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而是選擇了鑒識科學這個冷門行業?!耙驗槲业呐d趣在這里?!?/p>
Make the impossible become possible,“使不可能成為可能”,是李昌鈺的人生座右銘。李昌鈺說,對他影響最大的人就是母親?!皨寢尳塘宋?,面對困難,只有一條路不能選擇,那就是放棄的路,你只要勇敢挑戰不可能,那就會變成可能,就有希望?!?/p>
李昌鈺確實把很多不可能都變成了可能:在華人不占優勢的國外,成為康州第一任鑒識中心主任兼首席鑒定專家;把簡陋的實驗室擴建成具有國際水準、獨立作業的鑒識科學研究室,成為全美頂尖;紐黑文大學還用他的名字成立李昌鈺刑偵司法學院,且該學院在國際上享有知名度;擔任美國康州警政廳廳長,是全美首位州級警界最高職位的華裔首長;在任期間,他以身作則,帶領團隊進行州警改革,還頗有“心機”地放寬了警察招收的外形標準——
“當時外出站在我身后的保鏢都是身高六尺二寸、體重240磅的彪形大漢,顯得我特別矮小。我說法律沒有規定必須找這么牛高馬大的警察吧?那我們招點矮的,招點女的,這樣出去我就顯得比較高大了?!迸浜螾PT上兩張對比明顯的照片,觀眾們心領神會地哈哈大笑。
偵破無人問津的冷案、出任康涅狄格州警政廳長,這些重大選擇的背后,都是李昌鈺媽媽的極力主張?!拔椅ㄒ慌碌木褪俏覌寢?,我唯一聽話的也就是我媽媽??抵莸闹蓍L去找我媽媽說情,不想做官的我只好聽媽媽的話,為后來的人創造更好的機會?!?/p>
從曾經的臺北警校少年到全球公認的現代法庭科學奠基人,如今在刑偵界,無人不曉李昌鈺。
他首開以科學證據將嫌犯定罪的先河,把DNA鑒定技術引進案件偵破工作中,深陷政治漩渦中仍堅持讓證據說話,獲得過國際鑒識學會終身榮譽獎、美國司法基金會最高司法榮譽獎、世界杰出華人獎、中國政府友誼獎等800多個榮譽獎項。
憑借獨到的刑事偵查與鑒識技術,李昌鈺先后在美國各州與全球47個國家協助破獲8000多起,參與過碎木機殺人案、小肯尼迪強暴案、尼克松“水門事件”、辛普森殺妻、陳水扁“3·19槍擊案”等大案。其中,有些刑案已成為國際法庭科學界與警界的教學范例。
“任何案件光憑一個人單打獨斗是行不通的,而是需要團隊協作。”李昌鈺和團隊努力用高科技手段進行材料分析,通過多次實驗和犯罪現場重建,推理出當時兇案現場究竟發生了什么。這些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能為偵查指明方向,有些甚至成為鎖定真兇的決定性證據。
即便身處輿論漩渦,李昌鈺始終堅持讓證據說話,讓科學說話,不為任何一方站臺。
其中最為令人發指的當屬布朗炸雞店屠殺案,兇手作案的手法令人發指,當年現場辦案的探員多年后依舊被陰影籠罩,而最終只因為一塊雞骨頭,讓正義得到了伸張。
1993年1月8日晚,美國伊利諾伊州帕拉丁市的一家布朗炸雞店發生慘案。當晚大雪紛飛,9點打烊后,7名員工和老板夫婦未歸,家屬陸續報警。警方起初未發現異常,次日凌晨才在后廚冷藏室和冷凍室內發現7具尸體,所有人被槍擊致死,部分尸體頸部有刀傷,收銀臺1800美元現金丟失?,F場唯一異常是垃圾桶中一份未吃完的炸雞套餐及一張9點07分的收銀小票,此外還有帶血的拖把,兇手未留指紋。

警方排查300名前員工和???,抓捕上百名嫌疑人,均因證據不足釋放。1994年,李昌鈺受邀助陣,他鎖定垃圾桶物證,認為正常套餐僅含1個雞翅,垃圾袋中多出1個,推斷老板贈送,兇手是熟人;兇手僅吃掉雞翅,結合收銀時間超時,推測其為西班牙裔或黑人,因為華人愛吃雞腿,美國人愛吃雞胸。李昌鈺讓警方提取雞骨上的唾液DNA,但因當時DNA技術不成熟,只能封存等待。
2002年3月,女子安妮揭發前男友詹姆斯及其同伙胡安(西班牙裔)為真兇,兩人曾炫耀作案細節,并威脅安妮偽造不在場證明。警方發現胡安曾是炸雞店員工,熟悉環境。隨后警方比對胡安的DNA與雞翅骨樣本,完全匹配。
2007年,胡安與詹姆斯被判終身監禁。原來,兩人是高中毒友,案發當晚吸毒后為尋求刺激,持槍劫財,因員工試圖逃跑,二人失控掃射,并將尸體藏入冰柜。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一生破案無數的李昌鈺,說自己印象至深的案子并不是辛普森殺妻案、肯尼迪刺殺案件,而是一件母親一定要他去偵破的祖孫三代滅門案。
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有一家祖孫三代,70多歲的祖母、先天耳聾且眼盲的兒子和7歲的小孫女。1989年一個風雨交加的周五晚上,三人在家中被殺,老太太被刺30多刀,兒子中20多刀,孫女中17刀,場面慘絕人寰。案件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現場被廚房流水沖刷得非常干凈,幾乎沒有留下太多有價值的線索。
這家人沒有錢,沒有仇家,也沒有毒品,到底是什么令他們遭遇滅頂之災?起初,警方認為是老太太的女兒和女婿為謀奪遺產作案。但李昌鈺根據水流速度和地下室被淹情況,推翻了法醫之前確認的死亡時間,排除了女婿的作案嫌疑——女婿當時在外地參加婚禮,根本不可能作案。

隨后,李昌鈺在現場發現一塊普通的自動手表,上面有一根帶有黑人皮膚組織的頭發,他還在現場未被水流沖刷的地方獲得了一個鞋印,在浴室墻上發現一個很大的沒有紋路血手印?!巴ǔE缘氖钟?寸,男的7寸,這個手印有8.5寸,所以我推斷兇手一定是個籃球或者橄欖球運動員?!?/p>
經調查,當地一所中學的籃球助理教練有重大嫌疑。黑人教練曾是學校籃球隊隊長,拿過獎學金去西部打球,后因吸毒被學校開除回到小城做籃球助理教練。憑借腳印、鞋印、手表等確鑿的證物,籃球助教被繩之以法。
談及最近熱議的愛潑斯坦案,李昌鈺指出,盡管所有的跡象表明他是自殺,但是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監控怎么突然壞掉了,是什么時候壞掉的,或者是人為地關掉了?然后,那些布帶怎么會進去?好像本來他是兩個人一間房,那個人怎么會調走了,所有這些都不是我們做物證的問題,是刑偵的問題?!?/p>
“我是名科學家,但不是對每個問題都能有答案,我只能是手頭有多少證據,我就說多少真話?!奔幢闵硖庉浾撲鰷u,李昌鈺始終堅持讓證據說話,讓科學說話,不為任何一方站臺。
人的一生究竟該怎樣去選擇與生活呢?李昌鈺給出好幾個關鍵詞:Purpose,Passion,Hard Work,Knowledge,Persist and Believe(注:目標,熱情,勤勉,知識,堅持和相信)。
“有了Purpose,就會有Passion,比如說,來復旦的Purpose,還有回祖國跟老朋友、同學們見面的Passion,然后我就能行動,能好好Hard Work。”透露每天都會打拳保持好身體的李昌鈺,從美國坐13個小時的長途飛機來到上海,第二天就神采奕奕地站在講臺上侃侃而談,毫無疲態。他說保持健康的秘訣就是專心和忘我,從而一直保持工作的狀態。
即便已經接近90歲高齡,他依然在每天堅持學習?!昂茈y每個案件都立刻偵破,可破不了的時候你不要放棄?!崩畈曊f,每個案件都會有線索,你不斷地努力尋找,新科技不斷發展,總會迎來真相。因此保護好案發現場物證的完整性,對于是否能破案至關重要。
Forensic Science,早期在國內被翻譯成“法醫學”,現在叫做“法庭科學”,有的叫“刑事科學”“鑒識科學”,還有叫“法科學”。學科名稱多樣,但李昌鈺肯定的是,從事這門科學是要跟物證打交道的。隨著這個學科的不斷發展,調查的范圍也由證人、物證、犯罪現場,擴大到數據挖掘、公共信息、情報分析等。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國土安全、食品安全、環保、事故鑒定、文物鑒定也都有所涉及。
在許多人印象中,法醫學是男性主導的領域,冷峻、理性、技術密集,似乎與女性天然疏遠,但李昌鈺的觀察卻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耙郧拔覄側胄校瑤缀跬耆际悄猩?,一個女生都找不到;現在,70%都是女性做刑偵科學。”李昌鈺表示,如今,這一領域不僅迎來了越來越多女性從業者,她們的表現也毫不遜色于男性,相較于男性,女性的觀察力更加細致、更有耐心。

談及鑒證學科發展的未來,李昌鈺第一個想到的是DNA技術的突破:“將來是否可能通過一滴血,不只是知道這個人是誰,還能看出他是圓臉、多少年紀、左手大拇指和中指的指紋長什么樣……”他設想有朝一日,DNA分析能與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特征全面融合,為破案提供前所未有的精確線索。
當下人工智能發展迅速,電腦、手機等通信設備也可能成為現場,刑偵破案中所采用的技術也在快速迭代。比如李昌鈺早期處理案件時曾使用血跡拉線法重建犯罪現場,如今,3D建模、激光掃描等技術也逐漸取代了這一方法。

人工智能為學科發展會帶來哪些影響,是否可以取代人工?面對學生提問,李昌鈺回答:“人工智能確實已經在法醫調查中有許多現實應用,比如物證收集與識別,證據關聯與追蹤,新型DNA技術與數據庫等?,F在也依托很多人工智能聯合大數據搜索,實現罪犯分析與現場重建。但現場分析仍需人類的智慧判斷與數據分析的結合,處理整個案件還是要靠著我們的經驗來判斷。”
在他看來,人工智能強大卻非萬能,不可能取代人工,“現場人員還是不能取代的,一定要有專業的現場人員”。例如從一根羊毛中提取信息,推斷出其產地、傳播路徑乃至犯罪嫌疑人的活動軌跡,就依賴數據比對與經驗分析的雙重支撐。
他寄語年輕學子:“自媒體時代,虛假新聞、網絡暴力現象普遍,鑒識人員會面臨更大壓力。如果你們決定以后從事這一行,就要想得開,堅守原則,做好準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