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度:不僅有“小我”,而且有“大我”。
高考作文需要“我手寫我心”,但這個“我”有“小我”和“大我”兩種境界,一類文不僅要有“小我”的情思,更要有“大我”的情懷。何為“有大我”?它直指“社會參與”這一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兩個方面。
2.寬度:不僅能“讀書”,而且能“涉世”。
高考作文要有書卷氣,但不能不食人間煙火。一類文不僅要能“讀書”,能“知”,而且還要能“涉世”,從“知”走向“行”,從而呈現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寫作氣象。“知識”是由“知”和“識”兩方面構成的,“知”可以從“讀書”中得來;而要形成“識”,則不僅需要“讀書”,還需要“涉世”。廣大考生要運用從讀書中練就的慧眼、慧心去關注現實,思考立身處世;關注生活,思量人情世故;關注社會,思辨經世濟用。
3.深度:不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高考作文不僅要“知其然”,能從事實上說清“事物是什么樣子”,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能從事理上講明“事物為什么會這樣”。考生需下一番打通文史哲、揣摩天地人的功夫,在此基礎上,根據文題情境繪制一張事物發展的思維導圖,從而將其事理邏輯捋清楚,學會用“對立統一的”“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分析問題。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所謂優績主義,是說一個人只要具備足夠的才能,努力學習工作,就能獲得相應的社會地位和財富。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沒有獲得世俗標準中的某些榮譽、某些成績,那么他便是不夠努力,自然也稱不上成功。然而,近些年來,優績主義受到越來越多的詬病。人們漸漸發現,優績主義可能是一個話語陷阱。
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寫一篇文章。
【思維分析】
優績主義強調才能、努力與回報之間的直接關聯,認為只要個人足夠優秀并付出足夠多的努力,就能在社會上獲得相應的地位和財富。然而近年來,優績主義遭受到諸多質疑和批評。人們開始意識到,這一觀念過于簡化了成功的復雜因素。同時,還可能導致對失敗者的過度責備,認為他們之所以未能成功,完全是因為不夠努力,從而掩蓋了更深層次的問題。
寫作時,考生可以批判優績主義的局限性,分析優績主義如何忽視了各方面因素對個人成功的影響;可以探討成功的多元標準,提出除了才能和努力外,成功還應考慮其他多元因素;可以討論優績主義背景下社會對成功的過度崇拜和單一追求等對個人成長、社會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