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三杰”之一,其一生雖然短暫,卻為世人留下了眾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創作于1786年的喜歌劇《費加羅婚禮》是歌劇領域中的杰作。在該部歌劇中,莫扎特克服了意大利喜歌劇中偏重表面夸張的手法,讓抒情性與戲劇性并存,同時彰顯了啟蒙運動帶來的影響,用歌劇這樣一種藝術形式展現了社會現實。文章以《費加羅婚禮》為主要研究對象,重在探索其人文精神的體現。
莫扎特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是他的經典之作。在這部歌劇中,莫扎特運用生動的音樂語言為劇中的主要人物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和更濃厚的抒情性。這部歌劇之所以深受大眾喜愛,不僅僅是因為其音樂上的成就,更為重要的是它的故事情節與內容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強烈的社會性,并通過故事情節反映了在啟蒙運動影響下所展現的人文精神。
莫扎特及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莫扎特的生平
莫扎特出生在奧地利薩爾茨堡的一個宮廷樂師之家,他的父親利奧波德·莫扎特原籍德國,曾先后生有七個兒女,不過其中五個都過早地夭折,只有莫扎特和他的姐姐娜奈爾頑強地活了下來。莫扎特三歲時,父親便開始教姐姐學習音樂,那時他便展現出了不同尋常的音樂天賦。
1762年,六歲的莫扎特開啟了他長達十年的旅行演出生涯。在父親的帶領下,他們前往慕尼黑、維也納以及普雷斯堡等地,進行了一系列嘗試性的巡回演出,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后,他們先后踏上前往法國、德國、荷蘭、英國、意大利等國家的旅程,開啟了一段長達十年的巡演。在此期間,莫扎特大放異彩,不僅聲名遠揚,更借此機會開闊了眼界,廣泛吸收了各地優秀的音樂技巧。這些旅行演出給莫扎特的音樂創作、藝術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使莫扎特成為那個時代創作風格最為多元的作曲家。
1772年,他結束了十年的旅行演出生涯,回到了薩爾茨堡,擔任大主教宮廷樂隊的首席樂師。盡管莫扎特是公認的稀世之才,并有極大的榮譽加身,可也沒能擺脫那個時代的音樂家們社會地位卑微的狀況。在大主教眼中,他仍是一個極為普通的仆人。莫扎特強烈的自尊心使他和大主教決裂,他辭職來到了維也納,開始了他的自由藝術家生涯。莫扎特的音樂創作涵蓋了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弦樂四重奏等體裁領域。其中,歌劇最能彰顯他的創作才能,也是莫扎特音樂創作中最重要的體裁。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時代背景
法國的博瑪舍在18世紀30年代創作了喜劇《費加羅的婚禮》,這是“費加羅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這部劇首演于1784年,在法國巴黎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好評如潮。這部喜劇對諷刺與揭露封建貴族的丑惡面,反映社會現實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785年,莫扎特決定根據博瑪舍的喜劇《費加羅的婚禮》創作同名歌劇,他請來腳本作家洛倫佐·達·彭特為新歌創作歌詞。莫扎特用了一年的時間譜寫歌劇中的音樂,在延續了原著中對貴族封建勢力諷刺與批判的基礎上,歌頌了以費加羅與蘇珊娜為代表的市民階層勇敢正直的品格,并充分地表現出莫扎特不甘于被封建勢力欺壓,追求自由平等的先進思想,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樂觀主義精神。在多方的多次爭取下,這部歌劇最終上演。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的故事發生在17世紀西班牙塞維利亞附近的阿爾瑪維瓦伯爵的別墅中。阿爾瑪維瓦伯爵對蘇珊娜不懷好意,當他得知蘇珊娜要與費加羅成婚時,他想要恢復已經廢除的貴族舊制,即奴隸結婚時主人享有農奴新娘“初夜權”。伯爵夫人對這件事傷心欲絕,卻沒有絲毫辦法。蘇珊娜和費加羅得知后,用巧妙的計策,成功打破了伯爵的詭計。最終,伯爵深知自己的錯誤,向伯爵夫人懺悔。費加羅和蘇珊娜重結良緣,喜劇收尾。
整部劇劇情豐滿立體,劇中人物眾多,下文主要介紹劇中主要人物,如費加羅、阿爾瑪維瓦伯爵、蘇珊娜和伯爵夫人。
主要男性角色
(1)費加羅。劇中的主要男性角色費加羅是塞維利亞的一個普通人,雖然身為平民又是伯爵的仆人,但是他樂觀開朗、機智勇敢、不畏強權,充滿了階級斗爭的精神。當他得知伯爵想要恢復舊制,對他的愛人蘇珊娜行使“初夜權”的時候,他充滿了憤怒,想盡辦法與伯爵周旋,頑強抵抗,并在劇中激昂地唱出了《你想要跳舞嗎?我的小伯爵》。莫扎特在其作品中塑造了眾多經典人物形象,其中費加羅這一角色最能體現他的內心世界。他用貴族使用的音樂來展示費加羅的形象,無疑宣告了他內心真實的想法,他認為真正的高貴是內心的正義和智慧。費加羅這一人物形象除了勇敢與智慧,同時也帶有魯莽和沖動的性格特點。在他誤以為他的愛人蘇珊娜與伯爵之間關系曖昧時,唱出了詠嘆調《男人們睜開你們的眼睛》表現他嫉妒的情緒。這種生動的人物形象刻畫,出自于博瑪舍之手,也同樣完全符合莫扎特音樂創作的風格。
(2)阿爾瑪維瓦伯爵。伯爵在這部劇中是作為一個反面形象出現的,他身為貴族,試圖利用自己的權利恢復舊制對蘇珊娜行使“初夜權”。陰險狡詐、虛偽好色,通見的觀點是這樣定義伯爵的。伯爵在劇中不止一次向蘇珊娜側面暗示自己的想法,并使用一系列卑劣的手段想要得到蘇珊娜。蘇珊娜聯合伯爵夫人和費加羅一同對付伯爵,使伯爵最終沒能得逞。當伯爵意識到自己被蘇珊娜欺騙時,他唱出了詠嘆調《你已贏得了訴訟?》顯現出了伯爵的失落與悲傷,展現了他內心深處的脆弱。這種人物形象的刻畫,使伯爵這個人物更加立體和生動。
主要女性角色
(1)蘇珊娜。蘇珊娜是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真正的主角,她是費加羅的未婚妻,同時也是伯爵夫人羅西娜的仆人。她善良勇敢、聰敏智慧、對愛情堅貞,是整部劇的關鍵人物。她與劇中的每個人物都有密切的關聯,與費加羅的愛情使她堅貞不渝地捍衛自己的“初夜權”不被伯爵剝奪。她與伯爵之間的博弈推動著劇情的發展。她不屈不撓,利用自己的智慧與伯爵周旋,最終使伯爵的詭計成為泡影。與伯爵夫人不同,她完全代表著平民,代表著另一個階層,性格更加樂觀活潑。在她與伯爵夫人互換衣服的情節中,她看到費加羅在偷看,可她卻故意唱出一首《美妙時刻即將來臨》的經典詠嘆調,與費加羅開著玩笑,展現了她對待愛情的態度,是一個熱情奔放的女性角色。在她對抗伯爵的過程中,一直鼓勵身為貴族的伯爵夫人調動智慧與她聯合抗爭,在這一時刻身為平民的蘇珊娜勇敢地捍衛了自己的權益。她與伯爵夫人強烈的對比,同樣展現了她不畏強權的勇敢形象,呼應中心主題思想。
(2)伯爵夫人。伯爵夫人在劇中展現了一個封建貴族女性形象。她雖生活華麗,但在華麗背后卻有令人心酸的無奈與可悲。她深愛著伯爵,但因時間的消磨,伯爵已不再愛她。得知伯爵的想法后她傷心不已,這時她在臥室中唱出了經典的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她雖是貴族,并深愛著自己的丈夫,但無計可施,只能祈求愛神的幫助,希望伯爵回心轉意,否則她寧愿選擇死亡。這樣的情節能夠清晰地表現出伯爵夫人羅西娜膽怯懦弱的性格特點。之后她與蘇珊娜、費加羅聯合對付伯爵,打消了伯爵恢復舊制的想法,又表現了她打破貴族身份的束縛,勇敢斗爭。伯爵夫人的人物性格從剛開始的怯懦到最后的勇敢都是莫扎特表現中心思想的設計。這個具有諷刺意味、階級屬性清晰的人物形象極具藝術魅力。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的人文精神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根據博瑪舍的戲劇腳本改編而成。劇作家博瑪舍文采斐然,曾下海經商結交權貴,在社會沉浮中,積攢了豐富的社會經歷,這恰好使他對法國的封建王朝有了更深的認識。在啟蒙思想的影響下,他的創作對封建勢力進行了深刻批判。《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和《費加羅的婚禮》都是諷刺批判封建貴族勢力的喜劇,在兩部劇中對費加羅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十分經典。然而,在費加羅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有罪的母親》中,對封建勢力的批判程度明顯減小,這不難看出博瑪舍思想上的變化。
莫扎特是當時歐洲公認的音樂天才。他的才華令音樂界矚目,可回到家鄉卻仍是一個普通的仆人。莫扎特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他不能接受這樣的現狀。面對當時在歐洲風起云涌的啟蒙運動,他毅然決然地維護自己身為一個藝術家的自尊,身為一個普通人的人權。莫扎特性格開朗,善于交友,在面對欣賞他音樂的權貴時謙遜有禮但也不卑不亢。即使當他非常尊敬的約瑟夫二世對《后宮誘逃》的首演發表了并不中肯的意見:“音樂美極了,可惜音符太多了”。莫扎特也敢于反駁皇帝說:“陛下,劇中的音符不多不少,恰如其分。”他的名言“使一個人高貴的是他的心靈而不是他的地位”,更代表了那個時代受啟蒙思想影響的歐洲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人人生而平等”的概念沖擊著每一個靈魂。就在這樣大的思想背景下歌劇《《費加羅的婚禮》誕生了。
在《費加羅的婚禮》這部歌劇中“人人生而平等”的人文精神貫穿整部歌劇,在劇中許多情節中都有清晰表達。
在第一幕中,費加羅在蘇珊娜那里得知伯爵想要恢復舊制,對蘇珊娜行使“初夜權”時,憤然地唱出了《你想要跳舞嗎?我的小伯爵》。他為了愛情、為了平等、為了自由決心和自己的主人斗爭到底。費加羅不畏權貴,維護自身的權利。
在第一幕第二場景中,女監護人馬切琳娜以一紙契約譏笑嘲諷蘇珊娜,蘇珊娜毫不退縮,以一首《慈祥的淑女我是你的仆人》予以還擊,將馬切琳娜氣走。在這個情節中,蘇珊娜同樣運用自己的智慧,不屈不撓地維護著“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
當伯爵使用各種陰險的計謀,百般阻撓蘇珊娜和費加羅的婚姻時,身為女仆,地位極其卑賤的蘇珊娜也并未因此而妥協,而是不甘接受貴族的欺壓,奮起反抗,最終費加羅與蘇珊娜喜結良緣。這樣的劇情安排不僅僅展現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還抨擊了封建貴族荒淫無度、貪婪腐敗,歌頌了身為平民的費加羅與蘇珊娜的勇敢與機智、正直與善良及不畏強權勇往直前的樂觀主義精神。
劇中的伯爵夫人羅西娜同樣是劇作家濃墨重彩的一筆,她身為貴族,但卻對自己丈夫的不忠無可奈何,想要懲治丈夫的不忠,還需要依靠仆人的幫助。莫扎特用音樂將這種矛盾與無奈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人人生而平等”的主題精神。
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克服了傳統喜歌劇中偏重于表面夸張的手法而賦予其更濃厚的抒情性,并在戲劇性的重唱中推動了歌劇情節的發展。《費加羅的婚禮》這部歌劇所展現出的“人文精神”,深深烙下了莫扎特獨有的印記,不僅展現出莫扎特的內心世界,還表現了他對音樂的獨特追求。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
作者簡介:張麗娜,遼寧錦州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西方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