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美學范式——“人民美學”,把大眾置于審美主體與敘事的核心位置以構建獨特的人物群像美學體系?,F實主義題材電影受此美學理念影響,在敘事時用平視姿態站在人民審美立場直面現實矛盾,運用線性敘事手法呈現現實困境,通過傳遞價值取向引發情感共鳴,使人文關懷、社會思考和藝術審美深度交融。文章以人民美學為理論框架,從現實性、審美性、人民性三個維度深入剖析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多元敘事特質,同時結合大眾接受美學與技術美學理論探討這類電影在類型創新和藝術表達上的拓展路徑以揭示其獨特的美學價值和社會意義。
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作為反映社會現實、傳遞文藝價值觀的重要藝術載體,其敘事表達與美學價值備受關注?!叭嗣衩缹W”強調以人民為主體的審美取向,為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創作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與實踐指引。從這一視角出發,探究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敘事類型延伸及拓展,不僅有助于挖掘電影藝術對社會現實的深刻觀照,還能通過創新電影敘事方式滿足大眾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作品的感染力與影響力,對推動電影行業發展、構建文藝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人民美學”視角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敘事特征
“人民美學”理論框架下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敘事有著獨特鮮明的特征。其既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也彰顯電影藝術反映社會現實和主流價值觀的重要作用。
平視角度下的真實敘事
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從“人民美學”角度出發,摒棄了高高在上的俯視或者過度仰視的視角,將平視的敘事視角對準普通民眾日常生活,以真實客觀的態度展現群眾生存狀態、情感需求和奮斗歷程。電影不刻意回避生活矛盾困境,也不渲染放大無節制地用平實筆觸描繪生活的本真面貌,通常使用質樸平實的鏡頭語言刻畫普通家庭在城市化進程里住房、就業、教育等面臨的問題,讓觀眾感同身受的同時引發情感共鳴。使用平視角度敘事使電影更貼近生活實際,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性可信度,讓觀眾能在銀幕上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從而產生情感認同。
人民主體的敘事內容
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把人民當作審美主體與敘事對象,于是人民成了其敘事內容的核心,電影聚焦人民群眾的故事,展現人民于時代浪潮里的成長、掙扎與堅守。不管是基層勞動者在平凡崗位默默奉獻的故事,還是普通家庭面對重大社會變革的應對與選擇,都成了電影敘事的重要素材。這些故事從人民視角展開,凸顯了人民的主體地位,強調了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講述人民自己的故事。電影不只展現個體命運,更折射出時代變遷與社會發展,讓觀眾深切體會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
線性敘事與主題融合
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常使用線性敘事策略。這是一種以線性時間線為主導,結合事件情節的因果性、連貫性、統一性的經典敘事手法。這種敘事手法清晰明了,讓觀眾容易理解和接受,能使觀眾跟隨劇情發展深入體會故事中的人物情感變化和命運起伏,并且把解決現實問題和弘揚真善美的主題情感融合起來。電影敘事時會展現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與挑戰,也能通過人物努力奮斗的情節,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正能量。例如,《秀美人生》反映了脫貧攻堅的故事,其圍繞貧困地區人民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脫貧致富展開,在展現脫貧過程中諸多困難的同時也弘揚了團結互助、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等好品質。觀眾在觀影時,既能了解到社會現實問題,也能感受到人性的光輝和力量,從而使主題和敘事有機統一。
人文關懷與社會關注并重
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從“人民美學”視角出發,關注社會,彰顯人文關懷,表達人民群眾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世界,深入挖掘人物內心世界以展現喜怒哀樂、夢想追求,讓觀眾感受到人物的鮮活真實,且不局限于個體情感表達,而是將個體命運與社會現實緊密聯系起來,深刻反思與關注社會問題。有些電影反映教育公平、醫療保障等社會熱點問題,描寫具體人物和事件,促使觀眾思考這些社會問題,并促使社會關注和解決問題。這種既有人文關懷又有社會關注的敘事特征使電影不但具有藝術價值,還有重要社會意義,能讓電影藝術在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情感共鳴與價值觀傳遞
此類電影注重通過敘事來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在此基礎上傳遞積極價值觀和主流情感,靠刻畫人物命運、描繪生活細節喚起觀眾內心的情感記憶,從而讓觀眾與影片人物情感共振??吹接捌宋餅閴粝肱^斗、為家庭無私奉獻,觀眾會聯系自身經歷而產生強烈情感共鳴。電影常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敘事,借人物行為和選擇默默影響觀眾價值判斷,引導觀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種敘事方式既能娛樂觀眾,又能發揮教育引導作用,對營造良好社會文化氛圍有益,有著情感共鳴與價值觀傳遞的特點。
“人民美學”視角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類型拓展
“人民美學”理念指引著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突破傳統桎梏、融合時代議題、創新藝術手法、推動跨界融合、挖掘地域特色,實現電影類型多元拓展并彰顯人民主體地位和社會關懷。
新的電影類型因與時代議題深度融合而催生。在科技浪潮下,電影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如展現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困境從而引發社會關注,生態環保領域中,生態現實主義電影講述基層環保工作者和民眾守護自然的故事以傳遞綠色發展理念。
電影類型的拓展從藝術手法創新中獲得能量。敘事結構上,單一模式被非線性敘事和多線敘事打破,從而增強故事層次感。電影技術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提升沉浸感且細膩音效可強化情感共鳴,這在保留現實質感基礎上增添了藝術張力。
全新形態由跨界類型融合催生。現實題材跟喜劇類型相結合,用幽默來反諷社會現象,與懸疑類型結合借助推理揭示社會問題根源。這種融合不但豐富表現形式,還吸引多元觀眾,并傳遞主流價值觀。獨特類型分支由地域文化特色孕育,如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展示民族風情、江南水鄉題材描繪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這既傳承文化又為文化賦予時代內涵。在多維度拓展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能更好滿足民眾精神需求,推動電影藝術繁榮發展。
“人民美學”視角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敘事延伸
敘事時空的多維延伸
傳統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常把當下生活場景作為焦點,而“人民美學”視角下的敘事沖破了時空限制,朝著歷史深處和未來想象拓展。
在時間維度里,電影回溯歷史,挖掘不同歷史時期人民群眾的奮斗歷程和精神傳承。以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為例,影片不再只呈現宏大歷史事件,而是把鏡頭對準普通群眾,以刻畫個體命運來展現人民在歷史進程中的主體作用,讓觀眾在歷史敘事里感悟精神力量的延續。
在空間維度里,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打破了地域界限,個體故事被置于更廣闊的社會敘事空間,一些反映城鄉融合的電影展現了鄉村振興發展成果并呈現出城市務工人員的生活狀態??臻g轉換揭示出城鄉關系的變遷,讓觀眾對社會發展進行深層思考,而且部分電影融入對未來社會的想象,探討科技發展、社會變革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在現實與未來交織中拓展敘事維度與深度。
情感敘事的延伸
在“人民美學”視角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情感敘事持續深化,從引發觀眾表層情感共鳴邁向價值認同層面,不再靠情節沖突、人物命運起伏賺取觀眾眼淚,而是深挖人物情感背后價值訴求與精神追求。在家庭倫理電影中,通過展現家庭成員矛盾與和解探討親情、責任、犧牲等價值觀念,引導觀眾思考家庭意義與價值,達成從情感共鳴到價值認同的升華。
電影注重群體情感的表達,通過展現人民群眾在重大事件面前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情形來傳遞集體主義精神和家國情懷,如電影《穿過寒冬擁抱你》中呈現的無數普通人挺身而出、共克時艱的故事能激發觀眾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懷,讓觀眾在情感共鳴下認同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敘事視角的延伸
傳統現實主義電影個體敘事居多,在“人民美學”視角下,電影敘事視角漸漸拓展到集體敘事和全民敘事。某一群體的共同經歷與命運是集體敘事的焦點,且能展現群體力量和精神,反映脫貧攻堅的電影把一個村莊、一個地區的群眾當作敘事對象,呈現他們在黨和政府帶領下齊心脫貧的過程,偉大的集體奮斗力量由此凸顯。
全民敘事進一步沖破群體的限制并將敘事視角拓展到全體人民。這類電影依托宏大社會背景,通過眾多人物、事件的交織展現全體人民在時代發展中的共同追求與夢想,用不同職業、不同身份人物的故事構建全民奮斗的時代畫卷,讓觀眾感受到每個人都是時代的參與者、創造者,從而增強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和歸屬感。
敘事功能的延伸
在“人民美學”視角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敘事功能從單純反映現實朝著社會建構拓展,電影不僅如實呈現社會現實問題,還借敘事給出解決方案以引導社會思考和行動。有些電影反映教育公平、醫療改革等社會熱點問題,在揭示問題的同時也呈現出政府、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為解決問題而付出的努力,從而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思路和借鑒。通過塑造正面人物形象與傳遞正向價值觀念來積極影響社會文化和道德建設,電影里誠信、友善、奉獻等美好品質為觀眾樹立學習榜樣,有利于營造良好社會風氣,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敘事功能從反映現實到社會建構的拓展,讓電影在促進社會發展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人民美學”視角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敘事類型的延伸和拓展不但突破了傳統創作范式,還深度回應時代精神與人民需求。敘事視角革新的同時,電影類型上實現跨界融合,使電影從現實描摹跨越到價值建構,既傳達人民的心聲,又展現社會發展的脈絡?,F實主義題材電影創作者要通過不斷扎根人民生活、深化藝術創新,在滿足大眾精神文化需求中,發揮電影社會引領和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推動中國電影藝術走向新高度。
作者單位:鄭州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宋小妍,吉林扶余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電影研究、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