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品評
保持平常心,敢上虎山行
◎羅子權
庖丁一心求“道”而常避大軱,而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只有不避難才能戰勝難。知難而退,可保全自身,不至于滿盤皆輸;迎難而上,很可能遇火涅槃,實現超越。知難而退,體現成熟穩重;迎難而上,體現勇氣魄力。青年既要心懷對客觀規律的尊崇,也不能在困難面前退縮。何時進,何時退,是人生的大學問。在成長的征途中,吾輩當以心中準則為指引,勇挑重擔,方能在時代浪潮中行穩致遠,綻放華彩。那進與退之間,青年應如何抉擇?在我看來,保持平常心,敢上虎山行,是青年徘徊于進與退之間的最佳選擇。【開篇立意高遠,從知難而退和迎難而上兩個角度展開討論,引出核心話題,引發讀者深度思考。語言簡潔有力,通過對比,清晰呈現兩種態度,為后文論述做了很好的鋪墊。】
保持平常心態,退一步海闊天空。
有時候,回避不是懦弱,恰是一種勇敢,敢于回避也需要魄力,防守亦是一種進攻。庖丁故意遠離“技經肯綮”,經脈連通處容易損害刀尖,要想刀全身而退,必須回避。正是因為一次次回避,庖丁才練就舉世無雙的技藝。《將相和》中,藺相如完璧歸趙后,官高職顯,卻遭廉頗嫉妒。廉頗自恃有功,欲攔車擋道侮辱藺相如。而藺相如深知“將相和睦,國之瑞兆”,多次回避。他的回避并非畏懼,而是以大局為重,將國家利益置于個人恩怨之上。最終,他的寬容與退讓感動了廉頗,廉頗負荊請罪,二人結為刎頸之交,共同保衛趙國,成就歷史佳話。同樣在創業熱潮中,大疆沒有跟風競爭激烈的電商、社交領域,而是專注無人機賽道,全力投入技術研發,避開正面交鋒,最終成為全球無人機行業的領軍者,開辟獨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由此可見,懂得適時回避、不盲目硬拼,亦可謀得出路,收獲成功。【論述角度新穎,打破對“回避”的刻板印象,以庖丁解牛、藺相如避讓廉頗、大疆專注無人機賽道為例,從歷史和現代兩個角度論證觀點,邏輯清晰,層層遞進,語言流暢,有較強說服力。】
敢上虎山行,領略涅槃霞光。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打虎壯士看似很莽撞,殊不知他是最有頭腦的。最重的擔子往往挑著最豐盛的晚餐,最危險的山上往往有著最美妙的風景。美好生活并不會輕輕松松實現。考古專業被認為是冷門專業,但常書鴻、鐘芳蓉為了考古事業而勇挑重擔,勇啃最難啃的骨頭;塞罕壩上,無數青年開墾數十年,植樹造林,沙漠成綠洲;實驗室里,抗瘧研究困難重重,屠呦呦團隊無畏挑戰,以身試藥,成功擊退瘧疾;奧運賽場上,蘇炳添直面挑戰,克服先天劣勢,改良訓練方法,挑戰體能極限,最終打破亞洲紀錄。敢上虎山行,且見涅槃霞光,就必須有魄力與毅力,敢于求“進”,敢于直面眼前的困難與挫折。【運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俗語,生動形象地表明迎難而上的態度。列舉考古專業常書鴻、鐘芳蓉以及塞罕壩青年、屠呦呦團隊、蘇炳添的事例,素材豐富,感染力強,凸顯出勇敢求進者能創造非凡成就,見他人未見之景。】
進與退,迎難與避險,看似矛盾沖突,實則相輔相成。退是為了更快的進,進是退的目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能進亦要能退。
揆諸當下,一些青年或魯莽行事,或囿于懦弱,難以擔當重任。我們應端正心態,既有迎難而上的魄力,又保持自然平常的心態,才能于進與退中尋得平衡。正如一個物體,既要有牽引力,又要有摩擦力,才能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吾儕青年當——保持平常心,敢上虎山行!【結尾回扣主題,聯系當下青年易出現的問題,以物體運動需要牽引力和摩擦力類比,再次強調青年應既有魄力又有平常心,總結全文,升華主旨,發出有力號召,發人深思。】
【湖北隨州市第一高級中學】
技法提純
這篇作文優點突出,其成功之處主要有 三:
1.立意精準,條理清晰。圍繞青年面對進與退的抉擇展開論述,立意深刻且具有現實意義,引導青年思考如何在人生道路上把握進退,展現出對青年成長的深切關懷。開篇拋出進與退的話題,提出“保持平常心,敢上虎山行”的觀點,隨后分別從“保持平常心態,退一步海闊天空”和“敢上虎山行,領略涅槃霞光”兩個方面進行論證,最后聯系當下青年問題,再次強調觀點,邏輯連貫,層次分明。
2.論據豐富、手法多樣。舉例論證生動恰當,如用庖丁解牛回避“技經肯繁”練就技藝,常書鴻、鐘芳蓉投身冷門考古專業,塞罕壩青年墾荒等事例,有力支撐論點,增強說服力。同時,運用比喻論證,將青年在進退間的平衡比作物體的牽引力和摩擦力,生動形象。
3.語言流暢,富有文采。文中大量引用詩句和名言,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增添文化底蘊;長短句結合,整散句錯落,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強了作文的節奏感和表現力。
課后練兵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我們更應突破自身的局限性,還是接受自身的局限性?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此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
這是一道二元思辨型材料作文,材料聚焦于“突破自身局限性”與“接受自身局限性”這兩種對待自身局限性的態度,并以問句形式引發思考,沒有給出明確的傾向引導,為同學們提供了廣闊的思考空間。寫作時應當在二者中做出比較選擇或進行辯證分析,不能偏離主題。
同學們先理解材料中的關鍵詞。“自身局限性”指個人在能力、認知、性格、環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或限制。“突破”意味著通過努力打破這些限制,“接受”并非消極妥協,而是客觀認識并接納自己的不足。接下來確定立意角度:可以偏向“突破”,論述突破能挖掘潛力、實現夢想;也能偏向“接受”,闡述接受能讓人理性定位、避免盲目;還可以辯證看待,分析二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價值及相互關系。
【曹海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