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欸——”一聲乍吼,穿云裂石,華陰老腔皮影戲開場了!臺上,5位老藝人操著月琴、板胡、梆子、馬鑼,扯開嗓子吼起《張飛戰典韋》。只見那幕布上,張飛胯下烏云踏雪馬,手持丈八蛇矛,與身披重甲的典韋殺在一處……在影偶藝術周上,炫酷的“特技”與“一人唱滿臺吼”的演出氣場,讓觀眾不住驚嘆,大呼過癮。華陰老腔皮影戲,只是中國皮影藝術的滄海一粟。目前,僅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皮影戲就有37項。小小皮影,在中華大地處處生根。 今天的皮影戲,在保留傳統劇目的同時,不斷書寫現代故事,更貼近現實生活和時代精神。猶如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創排皮影戲《我要飛翔》,講述愛踢足球的小男孩與所救小丹頂鶴相互治愈、共同成長的故事。在演出現場,平素看慣了動畫片的小朋友們都目不轉睛地盯著幕布。同時一些超大影窗幕布、現代舞臺聲光電運用,乃至全息投影等數字技術加入,讓華縣皮影制作技藝陜西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薛宏權創作的皮影劇《懲惡揚善小哪吒》大放異彩。
◆素材解讀
皮影戲作為我國民間藝術瑰寶,藝人們憑借一腔熱愛與執著,守護著這門傳統藝術。隨著時代發展,皮影戲也在主動求變,在內容上,創作貼合時代的新故事;在形式上,融入現代科技。這不僅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吸引了年輕群體,也賦予了皮影戲新活力。皮影戲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前行,持續散發獨特魅力,成為文化傳承創新的生動典范。
◆適用話題
創新變化 繼承與發展 數字化發展
【劉禹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