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必須修改,誰也不能一下子就寫成一大篇,又快又好。怎么修改呢?
我們應當先把不必要的話,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刪去,像農人鋤草那樣。不要心疼一句好句子,或一個漂亮字,假若那一句那一字在全段全句中并不起什么好的作用。文章正像一個活東西,全體都勻稱調諧就美,孤零仃的只有一處美,可是跟全體不調諧,就不美。若是整段可有可無,整段就都可以刪去。文章必須簡練經濟,不要以多為勝。一句話說到家,比十句八句還更頂事。不著邊際的話一概要刪去。這樣“鋤”一兩遍,看一看全篇已經都連貫清楚了,再細細修改字句。
為多修改就須多念自己的文章。這里所說的“念”是朗讀的意思。
文字寫在了紙上,我們不容易知道它們的聲音好不好,音節好不好,用字現成不現成。非出著聲兒念不可。嘴里念,耳朵聽,我們會立刻聽出文字的毛病來。有的句子太長了,應當改短;有的句子念著繞嘴,必是音節或字眼安排得不對勁,要設法調換修正;有的句子意思好,可是念起來不嘹亮,不干脆,聽著不起勁,這必是句子的結構還欠妥當,或某幾個字不大現成,應當再加工。一個好句子念起來嘴舒服,耳朵舒服,心里也舒服。念給自己聽是個好辦法,可還不如念給別人聽。別人的耳朵有時候比咱自己的更可靠。特別是詩和話劇,一個字用得不好不對,聽者馬上就會感到別扭。我們必須要求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先能教別人聽得明白,然后更進一步教別人聽了挺過癮。可千萬別把自己的文章藏在口袋里,不敢念給朋友們聽;也別怕朋友們聽了提意見。說到歸齊,文章是寫給別人看的聽的呵!我們還要多念別人的作品,這里的“念”是閱讀的意思。光自己寫,而不多念別人的作品,不容易進步。頂好是寫和讀并進;自己常常練習寫作,也不斷地閱讀好作品。自己老不寫,就不能充分得到閱讀作品的好處;光自己寫而不閱讀作品,就不能吸收經驗,豐富自己。
(選自《老舍談寫作》,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