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基礎設施老化與新興業態風險疊加,消防安全監管正面臨挑戰,消防救援機構單一的監管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發展需求,亟待聯合其他主體協作履行消防安全監管職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七十四條明確將安全生產領域納入行政公益訴訟范疇,允許檢察機關針對重大事故隱患或違法行為提起公益訴訟,以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基于此,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七十四條有關規定,對消防安全監管模式現狀進行研判,并結合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職能,分析在消防安全領域適用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特點和模式,推動解決消防安全風險隱患,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關鍵詞:消防;公益訴訟;監管模式;司法監督
近年來,部分城市的基礎設施、高層居民住宅、化工裝置等逐漸老化。與此同時,新能源、新行業、新業態又帶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及風險隱患,導致消防救援部門防滅火壓力日趨增加。消防救援部門單一的監管模式,已不能滿足目前的發展需求。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發布落地,安全生產領域正式納入行政公益訴訟適用范疇,參考、借鑒《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七十四條有關規定,消防安全領域可以作為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等”外領域的一部分逐步納入法定領域。對消防救援機構履職情況進行監督,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于法有據[1]。
1 現行消防安全監管模式
隨著《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的頒布實施,消防工作逐步實現由消防機構包攬式管理到單位自我管理、消防機構依法監督方式的轉變,消防救援機構僅負責監管涉及公共消防設施建設的消防安全管理內容[2]。由于消防安全領域的專業性和封閉性,導致各防火主體自身消防力量和技術手段相對薄弱,對消防救援機構在心理和技術上還保持著強烈依賴。
消防安全管理兼具綜合性與復雜性,在實施過程中,很多主體對自身的消防責任認識不清,不了解自身任務;消防安全責任涉及多方主體,不同主體因對消防安全的訴求存在差異,承擔責任的方式方法也不甚相同,由此可能產生權力責任邊界模糊,導致部分火災隱患長期存在未能及時發現[3]。
此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負責日常消防監督檢查、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公安派出所負責對消防救援機構非列管單位進行消防監督檢查及火災隱患篩查,這對提高社會面消防安全控制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但從日常執法情況來看,公安派出所行政檢查數量較多,實施行政處罰數量相對較少,且對整改執行情況的監管相對不足,難以形成監管閉環[4]。
2 消防安全領域行政公益訴訟的適用
檢察公益訴訟重在突出“精準性”“規范性”,但就檢察公益訴訟實踐而言,還存在一些不夠精準的問題。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類型目前共有“4+10”個法定領域,對消防安全等法定領域外的探索拓展遲緩,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益保護職能的全面充分發揮。消防安全無小事,關乎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這與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制度所要維護的公共利益不謀而合,在消防安全領域適用行政公益訴訟具備理論正當性和實踐必要性。
2.1" 行政公益訴訟在消防安全領域的適用特點
2.1.1" 消防安全領域適用行政公益訴訟與現行法律制度框架相契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立法者采用“正面列舉+概括”的方式來理解公益訴訟制度所要維護的公共利益,即“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5-7]。隨后,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等法律規定,增加了英烈權益保護等多個法定領域。由此可見,公共利益并不完全局限于明確列舉的四大領域。《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七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由于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導致重大事故隱患或者重大事故出現,以致國家或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依據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提起公益訴訟。這標志著行政公益訴訟已經可以在安全生產領域予以適用[8-9]。
2.1.2" 消防安全領域可以歸入行政公益訴訟“等”外領域
從消防安全領域公益性來看,消防安全不僅會對社會產生經濟效益,而且在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定、保護環境等多個方面都有積極影響,如果消防安全領域出現問題,將危害社會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危害公共利益甚至國家利益。因此,將消防安全領域歸入行政公益訴訟“等”外領域,引入檢察權介入消防安全執法過程,有利于解決行政機關履職不到位的問題,保護公眾利益不受侵害。
2.1.3" 消防安全領域引入行政公益訴訟符合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消防安全領域的公共利益被損害,檢察機關有責任運行公益訴訟制度來恢復客觀法律秩序,這也是憲法對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的要求。檢察機關通過消防公益訴訟對抗損害公共消防安全的行為,也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政府機構改革措施的現實體現。
2.2" 行政公益訴訟帶給消防監管的新機遇
2.2.1" 多元主體優化消防安全監管符合新期待與新需求
僅靠消防救援機構監管的“單軌”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社會的高度發展和人民群眾對于消防安全的新期待與新需求,消防安全行政公益訴訟由檢察機關作為主體發起,符合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有學者認為:“與其說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探索是‘挑兵挑將’,不如說是被動排除”。當前,我國其他政府機構對消防安全領域業務了解相對不足,當面對對象不特定的消防安全公共利益受到安全隱患威脅時,既無能力也無動力尋求司法救濟,因此,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的檢察院代為訴訟迫切且必要。
2.2.2" 有利于權責劃分和安全隱患整改
在消防公益訴訟的進行過程中,檢察機關作為司法機關,具備專業性、公正性和中立性,能夠在下達檢察建議或開展行政公益訴訟過程中,明確相關權責模糊地帶的責任劃分,具有說服力和公信力,有助于解決消防執法過程中“單打獨斗”的局面,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將有效推動各責任主體的權責認領,解決部分執法部門消極觀望甚至推諉責任的難題,有利于安全隱患的徹底整改,真正實現消防安全檢查的閉環,形成各司其職、共同發力、聯動共治的良性循環。
3 探索構建中國特色消防公益訴訟
3.1" 建立“消檢”協作工作機制
2022年3月,柳州市消防救援支隊與柳州市人民檢察院召開“檢察+消防公益訴訟”協作工作聯席會議,雙方從協同領導、聯席會議、日常聯絡、信息共享、線索移送、協作辦理、專項整治、合作交流、日常宣傳等協作機制方面進行了商討。建議各地消防救援機構可以此為借鑒,通過建立消防安全領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充分發揮消防與檢察機關在火災隱患治理中的監督檢察職能,增強檢察機關在消防安全隱患排查和處理解決階段的司法介入和助力助推作用,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堵塞漏洞,不斷突破消防安全領域監管難點、堵點,達到“辦理一起案件、理順一個行業、治理一片隱患”的效果。
3.2" 構建多部門溝通交流平臺
一方面,消防救援部門的業務獨立性較強,系統相對封閉;另一方面,消防救援人員由原武警序列轉制為公務員序列,人員身份較為特殊,這導致其與其他政府部門在人員流動及業務聯絡方面缺乏溝通。行政公益訴訟為各個行政執法部門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在司法監督的促進下,更有利于消防救援機構加速與其他行政部門之間的有效協作。消防救援機構應抓住機遇,及時建立起與自然資源、財政、水務、電力、應急、通信、教育、人力資源、文廣、新聞公安、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等部門的協助配合,互通有無,形成工作合力。
3.3" 不斷提升履職盡責能力
提高政治站位,端正思想認識,不斷提升消防行政執法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執法能力。推動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開展多專題交流培訓,緊扣執法一線工作實際,精準“對癥下藥”,分析研判執法難點、堵點并及時反饋,尋求解決路徑。高度重視行政公益訴訟相關工作,認真對待檢察建議,主動接受檢察機關和全社會的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消防安全領域規范運行行政公益訴訟,有效促進消防工作和檢察工作深度融合、專業互補,將消防安全領域公益訴訟專項工作和“檢消”合作開展火災防控工作提升到全覆蓋層面上,并以此為契機構建多部門溝通交流平臺,實現多行業多部門的多贏和共贏。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等方面消防安全風險隱患,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助推城市治理更安全、更精細、更高效,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4 結束語
當前消防安全監管面臨的挑戰,既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法治化治理亟須突破的瓶頸。通過行政公益訴訟將檢察機關納入監督體系,不僅能夠填補行政執法的縫隙,更能以司法權威推動責任落實,形成“監管-問責-整改”的閉環機制。展望未來,消防公益訴訟的深化需從3方面發力:一是完善立法,明確消防安全在公益訴訟中的法定地位,避免適用范圍爭議。二是強化技術賦能,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手段,提升隱患識別與整改效率。三是推動公眾參與,通過宣傳教育增強居民主體責任意識,形成“政府主導、司法監督、社會協同”的治理格局。唯有如此,方能在風險交織的城市化進程中,實現公共安全治理的現代化轉型。
參考文獻
[1]彭勁榮,劉昌強,余友前.消防安全行政公益訴訟初探[J].中國檢察官,2020(18):63-66.
[2]喻軍.在消防法律法規實施中引入公益訴訟的思考[J].消防界(電子版),2022,8(8):23-25.
[3]杜賢明.新時期消防監督執法正規化建設工作探討:以雨山區消防救援大隊為例[J].消防界(電子版),2021,7(10):93+95.
[4]王奮.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創新探析[J].今日消防,2020,5(12):64-65.
[5]王周戶,黃世偉.推動構建中國特色檢察公益訴訟法律制度[J].人民檢察,2022(5):26-30.
[6]趙丹蕾,盧意光.行政公益訴訟涵蓋衛生監督執法[J].中國衛生,2021(1):107-108.
[7]張坤.個人信息保護行政公益訴訟的證立與適用[J].西南法律評論,2023,35(00):141-152.
[8]錢美君,趙蔚.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研究[C]//中國消防協會學術工作委員會消防科技論文集(2023):消防監督管理,2023:51-53.
[9]朱寧寧.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劍指突出問題 加大處罰力度 強化監督管理[J].法治,2021(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