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層作為消防安全治理的第一道防線,其監督管理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社會整體安全水平能否提升。立足于基層消防隊伍的職責與工作內容,分析深化基層消防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的意義,并提出具體的能力建設路徑,旨在為提升基層消防監督的專業化、系統化和規范化水平提供方法依據,推動基層消防工作向精細、高效、協同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基層消防隊;監督管理;能力建設;技術賦能;社會協作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與社會結構日益復雜的背景下,基層消防安全形勢呈現出任務重、風險高、變化快等新特點。作為防火減災工作的最前沿,基層消防隊不僅承擔滅火救援等應急任務,更是消防監督管理職能的直接執行者。其日常工作涉及隱患排查、現場檢查、安全宣傳、火情處置和專項執法等多個方面,管理范圍廣泛、責任鏈條延伸,實戰要求與監督標準同步提升。只有通過機制優化、技術賦能與隊伍專業化建設,才能實現監管效能與風險控制水平的雙重躍升?;诖耍疚膶⑾到y分析基層消防隊職能與職責,探討強化監督能力的現實意義,并提出建設路徑與實踐對策,以期為構建高效、精準、協同的基層消防監督體系提供支撐。
1 基層消防隊的職責和工作內容
基層消防隊是消防系統的最前線,直接承擔著防火滅火、日常巡查等基礎工作。其具體職責包括開展消防隱患排查、執行日常檢查任務、開展消防知識宣傳、組織安全培訓、應對初期火情,并配合上級單位完成各類專項執法行動。在日常管理中,其工作主要分3部分:首先,日常防護,包括定期巡查重點場所,查找安全隱患,挨家挨戶檢查消防設施是否正常使用,給居民和商戶講解滅火器使用方法,組織單位員工參加消防演練。遇到小火情要第一時間到場處置,還要配合公安等部門開展聯合檢查。其次,動態管理,需要隨時掌握轄區安全動態,比如哪片老房子線路老化嚴重,哪個商場最近裝修動火作業多。根據這些情況合理分配救援物資,保證出現警情能快速反應。同時還要參與制定本地的防火方案,指導物業、企業做好消防臺賬管理[1]。最后,專項任務,隨著消防改革推進,基層要承擔更多管理責任,比如商鋪裝修前的安全評估、餐飲店燃氣使用檢查等。
2 深化基層消防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的意義
2.1" 筑牢風險防范根基
基層消防監管效能的提升是構建全域安全屏障的核心支撐,既構成基層治理現代轉型的關鍵要素,又承載著公共安全網絡基礎架構的優化需求。面對城市化進程中空間集聚加劇、建筑功能復合化、人口高頻流動的現實情境,火災威脅呈現空間聚集性與傳播路徑多樣化的雙重特征。增強基層監管主體的履職能力,能夠推動風險隱患的全過程管理與動態化控制。通過機制完善、隊伍職業化發展及技術工具創新等系統性措施,可切實改善基層在執法協同性、信息整合度與應急聯動效率方面的薄弱環節,系統性增強區域安全韌性。這一實踐既是對民生安全保障責任的切實履行,也是對國家安全治理體系向基層縱深推進戰略部署的積極響應。
2.2" 推動屬地責任落實,提升監管體系效能
深化基層消防監督管理能力,對于推動屬地責任落實、提升監管體系效能具有重要意義。在多層級公共安全治理體系中,屬地管理是最基礎、最直接的執行環節,其作用體現在對轄區內單位、場所、人員及設施的常態化監管。消防監督管理能力的增強,能夠促使屬地在風險識別、隱患排查和執法處理等方面發揮更主動、更精準的作用,從而推動責任邊界的明晰與管理責任的具體化。強化監督管理能力有助于建立起職責清晰、信息閉環、反應迅速的屬地監管體系。通過監督機制的持續完善,屬地管理的功能不再局限于被動執行,而是在體系內部形成目標一致、指令順暢、任務明確的協調格局[2]。
2.3" 引領治理模式轉型,助力公共安全現代化
治理模式的持續轉型是推動公共安全領域實現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方向。通過提升基層消防監督能力,有助于打破傳統“單向管理”的模式限制,推動建立協同、聯動、透明的治理新機制。在信息多源、風險交織的社會背景下,單一職能部門已難以獨立完成復雜監管任務。通過機制重構、制度融合與技術引導,基層治理體系可以逐步實現從“應急響應”向“風險預防”、從“條線運作”向“綜合協同”的方向轉變。在推動公共安全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消防監督能力的提升不僅強化了監管的專業性,也為構建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部門聯動、社會協同的現代監管格局奠定了基礎。這種能力的進步體現了治理理念的更新、機制的重構和管理邏輯的轉變,是實現公共安全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管理的關鍵環節。消防監督職能在治理模式變革中所體現出的結構重塑和效能提升,標志著公共安全管理正朝著更加規范、高效和智能的方向持續發展。
3 深化基層消防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的路徑
3.1" 完善快速響應的消防監督各小組工作機制
基層消防隊應建立一套能快速行動、分工明確、團隊協作的工作機制,這樣才能滿足現今防火工作的實際需求。首先,需要把工作機制理順,比如接到任務后,通過統一調度平臺立即把任務通知和相關情況同步給隊員,保證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梢越柚值篮蜕鐓^現有的管理網格,形成從發現問題到處理完畢的完整鏈條,這樣既不會耽誤時間又能準確定位問題。其次,要調整人員安排,成立專門負責應急監督的小組,把轄區劃分成不同片區,每個小組固定負責自己的區域。特別是像違規存放危險品、存在嚴重火災隱患這些高風險情況,要提前制定專門的處理流程,做到發現就能按步驟快速解決。最后,需要將規矩立清楚,把責任劃分清楚,比如規定必須在多長時間內到達現場,明確每個崗位具體負責的工作,做好每次任務的跟蹤記錄[3]。
3.2" 制定標準統一的日常檢查操作流程
為了推動基層消防監督工作更加規范有序,有必要建立一套結構清晰、能有效執行的日常檢查操作流程。第一步,提前規劃。每年初要根據轄區特點制定檢查計劃,比如學校開學前重點查宿舍,商場節假日前查安全通道。把全年任務拆分成每月清單,具體到哪天查哪家店、誰負責查、重點查什么,分工明確不混亂。第二步,現場執行。檢查時要帶統一制作的記錄本,列好必查項目,包括滅火器壓力是否足夠、消火栓是否被雜物擋住、員工是否會使用消防器材。發現應急燈不亮這類小問題當場提醒整改,看到私拉電線這種大隱患就要詳細記錄處理。每個檢查項后面都備注評分標準,比如“安全出口暢通”達標記3分,堆放雜物扣2分[4]。第三步,跟進整改。檢查完3天內要發書面通知,把問題分成“馬上改”和“限期改”。小餐館滅火器過期這種屬于7天內必須解決的,工廠防火間距不足這種大問題要給一個月整改期。第四步,結果運用。把檢查記錄和商戶誠信掛鉤,連續3次達標的可減少檢查次數,多次不改的列入重點名單。把數據同步給市場監管部門,開新店辦證時可以參考過往消防記錄。整套流程最關鍵的是形成閉環——從計劃到檢查,從發現問題到督促解決,每個環節都要留痕,方便隨時調取歷史記錄。
3.3" 實施全員培訓與專業技能提升計劃
基層消防救援隊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處理多種復雜情況,這對隊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整體提高隊伍的業務素質,有必要開展覆蓋全體人員的系統性培訓,把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確保每位成員都能掌握崗位必需的關鍵技能。
1)按崗位特點制定培訓內容,把學習內容分成不同板塊。消防隊伍內部不同崗位的工作職責各有側重,要根據實際工作需求設計培訓計劃。比如負責安全檢查的執法人員,重點要學習如何運用消防法規、掌握規范的檢查流程、熟悉各類執法文書的正確填寫方法;負責設備維護的技術人員,需要深入了解消防設施運行原理、掌握專業器材的操作技巧和保養要點;擔任管理職務的人員,要加強人員物資調度、跨部門協作配合以及緊急情況現場指揮等方面的訓練。
2)科學規劃學習周期與培訓模式,保障教學實效。以自然年度為培訓周期,根據各崗位工作強度、業務特點及轄區實際靈活安排時間節點,避免影響常規勤務。在組織形式上,采取專題授課、典型事故研討、器材實操訓練、虛擬場景檢查等多元化手段,課堂教育與現場演練并重。為提高教學水平,可組織資深業務能手和外部技術權威擔任教學任務,形成理論指導與技術經驗的深度融合。有資源基礎的單位應當聯合相鄰區域共同建設實訓基地,促進跨地域技術溝通與協作。
3)完善考評機制,強化培訓成果轉化。為有效轉化知識技能,需構建完整的考核評估體系。將培訓成績納入職務晉升、評優表彰參考指標,通過筆試測驗、實操測評、情景處置等方式驗證學習成效。新進人員及轉崗職工需完成定向崗前培訓,加速崗位適應過程。投入使用新型救援裝備時,及時組織專項技能輪訓,確保隊伍具備處置新興災害事故的技術儲備。
4)健全管理制度,規范培訓工作流程。在組織管理層面,需制定包含培訓方案編制、課程質量管控、實施細則及效果追蹤等要素的專項管理辦法,形成標準化運作機制[5]。
5)穩步推進專業化人才梯隊建設。持續開展差異化、精細化的分級培訓,基層消防力量將逐步建成技能精湛、適應力強、具備持續發展潛能的職業化團隊。
3.4" 完善監督執法裝備和設備
在提升消防監督管理效能的過程中,基層消防隊伍需著重優化執法裝備的配置與管理體系。
首先,基層消防隊伍需要合理分配各類執法裝備資源。在日常檢查和處理隱患的工作中,要確保工作人員隨身攜帶符合實際需求的工具。比如能同時錄音錄像的電子設備、方便攜帶的移動辦公設備、檢查消防設施的專用儀器以及應對突發情況的照明工具。對于存在不同火災風險的場所,比如存放危險化學品的地點、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或重點防火單位,要根據不同場所的特點配備相應數量和類型的設備,保證所有工作環節都有合適的裝備可用。
其次,加快更新技術裝備對提高監管水平非常重要?;鶎訂挝粦斨鲃硬捎眯滦涂萍荚O備,比如能自動識別異常情況的監控系統、可遠程查看現場畫面的管理平臺、能自主檢查設備的智能機器人等。運用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系統和網絡信息平臺,可以隨時掌握重點單位消防設備的運行情況,這樣既能提前發現潛在問題,又能更準確地處理各類安全隱患。
再次,必須建立標準化的裝備管理制度。要制定從購買設備到最終報廢的全周期管理規定,具體包括設備采購、日常操作、定期維護、性能檢測和淘汰更新等環節。需要安排技術人員定期檢查設備性能,及時更換損壞或老化的工具,防止因為設備故障影響正常工作。同時要定期開展操作培訓,促使每位工作人員都能熟練掌握新型設備的使用方法。打造規范的管理流程,保證所有裝備隨時處于可用狀態。
最后,需要改進裝備保障方式提升應急能力。根據本地區常見災害類型和任務需求,制定設備快速調配方案,確保突發情況下能及時調運所需裝備??梢試L試與鄰近區域的消防單位建立合作支援機制,共享設備資源減少重復配置。對于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要提前規劃特殊裝備的調用方案,形成日常管理與應急保障相結合的工作模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深化基層消防監督管理能力建設,既是筑牢防火安全網的基礎工作,也是國家整體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一環。本文提出的能力建設路徑,從快速響應機制的建立到日常檢查流程的規范化,從隊伍培訓到裝備的現代化,均體現了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從技術中汲取力量的思路。實施這些路徑,將有助于基層消防隊更好地履行監督管理職能,提高消防安全治理的精準性與有效性。未來,基層消防監督管理必須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法治體系為保障、以體系聯動為支撐,持續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治理路徑與管理方式。
參考文獻
[1]張濤.基層消防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善策略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4,10(18):78-80.
[2]李京.威海市基層消防治理體系構建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3,42(12):1729-1732.
[3]孫旭光.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探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3,9(19):1-3.
[4]陳曦.關于構建消防綜合監管與基層力量建設的思考[J].消防界(電子版),2023,9(13):22-24.
[5]張冉.完善基層消防監管建設的措施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3,9(1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