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消防救援面臨復雜地形環境和多樣化災情挑戰,而傳統消防裝備在機動性和功能適應性方面存在顯著局限。鑒于常規消防車一線初戰力量到場平均耗時較長、地質災害或不明路況無法高效快速應對以及使用維護成本高等問題,根據“前突速報、快反投送、滅火攻堅”的作戰需求,研發設計了一款多功能快速反應前突消防車,以便能夠覆蓋各類災種消防救援作業,全面提高消防救援隊伍應急處突、搶險救災快速反應能力,提高救援效率。
關鍵詞:消防裝備;前突消防車;消防車設計
火災現場往往情況復雜多變,救人救火分秒必爭,然而,傳統消防車存在功能單一、應對能力有限的短板。針對這個痛點,根據“前突速報、快反投送、滅火攻堅”的作戰需求,研發設計了一款具備模塊化快換功能的多功能快速反應前突消防車,以滿足各種消防作業的需要,實現一車多用,減少作業前的準備時間,提高救援效率。
1 多功能快速反應前突消防車設計的重要意義
1.1" 滿足不同地域、不同災種的救援需求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且災害類型較多,對消防救援裝備的適應性提出了較高要求。多功能快速反應前突消防車采用模塊化設計理念,能夠靈活應對抗洪搶險、地震救援、氣象地質災害以及大型石化、倉儲、森林草原火災等多元化消防救援作業場景[1]。該裝備配備滅火模塊、指揮偵檢模塊、救援救助模塊、水域救援模塊4大功能模塊,可根據實際需要設計開發特定功能模塊,實現了救援能力的高度定制化。其覆蓋各類災種的技術特性,使得單一裝備能夠滿足城市密集區域高層建筑火災撲救、鄉鎮地區自然災害救援以及工業園區特殊險情處置等不同救援環境需求,有效解決了傳統消防裝備功能單一、適應性差的技術瓶頸,為構建全域覆蓋的現代化消防救援體系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2]。
1.2" 大幅提升消防救援效率
研發應用多功能快速反應前突消防車,可以實現提升消防救援效率的目標。具體而言,模塊化集成設計使滅火、破拆、救援等多類任務可在單次行動中同步開展,裝備切換效率提升顯著。技術參數方面,配備的大功率越野底盤最高時速超150km/h,單位功率密度達40.3kW/t,40%的極限爬坡能力確保其在復雜地形下快速通行。車廂結構經設計后,空間利用率較傳統車型提升50%,配合智能分區存儲系統實現破拆工具組、生命探測儀等8類裝備的高效裝載。這種“快換模塊+高機動底盤+智能裝載”三位一體的設計理念,使該車型既能承擔城市火場突進任務,又能勝任山地、洪澇等特殊場景救援任務,單次出勤可減少3臺常規車輛的調度需求,為黃金救援時段的應急處置提供了革命性裝備支撐。
2 多功能快速反應前突消防車的設計
2.1" 底盤設計
在消防車底盤設計方面,以國產大載重二類皮卡底盤為基礎,驅動形式為4×4,通過四輪全驅系統與強化懸掛結構的協同優化,在保障良好承載能力的同時,實現消防車在復雜地形的高效通行[3]。其動力強勁,可以保證在高速和越野工況下具有強悍的動力輸出,比功率達40.3kW/t的卓越指標支撐起150km/h公路疾馳與40%坡度攀爬的雙重性能需求,配合30.2kN牽引力,確保重載越野工況下的動力輸出。底盤幾何參數經精密計算,27.1°接近角與30.2°離去角的組合設計,輔以最小離地間隙,使其能輕松應對陡坡、溝壑等地形障礙。針對洪澇災害場景實現了涉水性能的升級,通過對發動機進排氣系統加高改造,將最大涉水深度提升至610mm,確保車輛在暴雨過后積水嚴重的道路和橫渡河流等水域中持續作業。期間,創新設計的隱蔽式前絞盤系統集成于保險杠內部,在保持底盤通過性優勢的同時,使車輛具備沼澤、雪地等惡劣環境下的快速自救能力。這些關鍵技術的突破共同構建起適應全地形、全氣候的機動平臺,為后續消防功能模塊集成奠定堅實基礎。
2.2" 廂體設計
2.2.1" 廂體模塊化設計
廂體設計作為多功能快速反應前突消防車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基于實際需求,引入模塊化設計理念,實現裝備的有效、靈活應用,為此,可以通過標準化快拆接口與智能艙位布局,實現滅火、指揮偵檢、救援救助、水域處置4大功能模塊的快速重組。這種創新設計理念不僅可以豐富消防車功能,突破傳統消防車應用的弊端,還可以根據實際災情需求快速重整功能模塊[4]。由此可見,引入模塊化設計理念,可以在實現功能高度靈活化的基礎上,具備可擴展性。為實現這一目標,設計人員可以在充分分析救援需求及功能要求的基礎上,設計特定的專用模塊——滅火模塊集成高壓水炮與泡沫系統,救援模塊配備液壓破拆工具組,偵檢模塊搭載有毒氣體分析儀,各模塊均能獨立執行專項任務。通過統一設計的機械接口與電氣接駁標準,實現模塊間即插即用,確保從城市火場到地震廢墟等場景的快速功能切換,攻克了傳統消防車“一車一用”的技術瓶頸,為應對復合型災害提供了靈活高效的裝備解決方案。
同時,研發的快換裝置系統創新采用滾輪滑軌與智能鎖止的復合結構,使功能模塊更換時間壓縮至3min以內。具體實施中,模塊轉移支架與底盤平臺通過激光定位實現毫米級精準對接,操作人員僅需扳動解鎖手柄即可完成模塊的抽離與新模塊的嵌入,整個過程無需專業工具輔助。該裝置徹底改變了傳統消防車數小時的功能轉換模式,使單臺車輛在處置城市高層火災時可快速切換滅火模塊,面對山體滑坡時立即轉換為生命探測模塊,遭遇洪澇災害時迅速啟用排水搶險模塊。這種革命性設計不僅解決了多災種救援的裝備適配難題,還大幅提升了消防救援能力。
2.2.2" 廂體輕量化和空間設計
為了實現廂體特定功能設計目標,還需注意輕量化與空間設計思路,基于三維建模技術全面優化廂體架構,引入高強度鋁合金板材與精密鉚接工藝,構建無框架整體式承載結構。輕量化設計有效降低了車輛重心,配合鋁合金材料的耐腐蝕特性,顯著增強了整車在復雜路況下的機動穩定性,為快速應急救援提供了可靠裝備保障。同時,輕量化設計為車輛的動力性能和燃油經濟性創造了有利條件,使整車在保持強悍越野能力的前提下,獲得了更加靈活的機動特性。
在空間設計方面,通過科學布局和結構改進,成功解決了傳統前突消防車器材空間不足的技術難題,空間利用率較同類車型提升50%,這一指標充分說明了設計方案的有效性。廂體內部采用科學分區存儲架構,將破拆工具組、生命探測儀等多類器材按使用頻率與功能屬性分類存放。此外,引入的快換式抽拉板結構——每個功能單元配備獨立滑軌與磁吸定位裝置,兩側器材欄通過旋鈕式快拆接口實現秒級固定,操作人員僅需旋轉鎖扣即可完成裝備組的快速拆裝。這種模塊化布局使單臺車輛既能裝載多種常規滅火救援裝備,又可擴展配置激流救生包、山岳救援套裝等特種器材,空間利用率較傳統設計大幅提升,徹底解決了多功能救援裝備兼容存儲與快速取用的技術難題。
2.3" 器材快速調整和分區布置設計
在現代消防車設計中,可以通過提升空間利用,確保空間與功能適配來達到良好的功能效果。具體而言,可以在調整器材配置系統的基礎上將其分區布置,見圖1,這不僅可以滿足各類救援任務對器材配置的要求,還可以通過空間結構的快速調整應對現場實際情況,從而解決以往消防車救援中器材布置的難題。系統核心采用快換抽拉板結構作為主要載體,抽拉板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分區安裝,為各類消防器材提供了靈活的安裝平臺。這種設計理念突破了傳統消防車器材布置固化的技術局限,實現了器材配置的動態化管理。車廂兩側配置的快換器材欄通過快擰接頭實現牢固固定,操作人員可以根據救援任務的具體要求快速更換抽拉板或器材欄,整個調整過程簡便高效[5]。
圖1" 器材快速更換模塊
消防車器材的智能分區設計通過功能屬性與使用頻次的雙重維度實現科學布局,高頻使用的水帶、破拆工具組置于腰部易取區域,低頻特種裝備存放于頂部艙柜,結合人體工程學原理構建三級存取體系。期間,專用器材固定裝置的設計確保了器材在車輛高速行駛和越野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有效防止器材在顛簸路況下發生位移或損壞。這種模塊化存儲方案使常規救援任務裝備準備時間縮短數分鐘,復合災情處置時通過艙內功能區動態重組,實現滅火、偵檢、醫療3類裝備組的并行取用,顯著提升了首戰力量的多任務應對能力。
3 多功能快速反應前突消防車的應用效果驗證
研究通過實戰模擬驗證了前突消防車的多場景適應能力,其在叢林火險、城市坍塌等復雜災情處置中展現出顯著優勢。模塊化設計的裝備系統使操作團隊能在15min內完成功能切換,例如,從常規滅火模塊轉換為山地救援套裝,響應效率較傳統裝備提升3倍以上。該車型的應用范圍覆蓋抗洪搶險(涉水深度610mm)、地震救援(破拆模塊承載能力5t)、石化火災(防爆偵檢系統)等9大類災害場景,環境適應性測評顯示其在-30~55℃工況下性能穩定。
市場需求調研表明,該類裝備在省級消防系統的配置需求旺盛,例如,某省的需求量可達150臺,這種需求激增源于其“快速轉換+多任務處置”的核心優勢——既能作為首車突入核心災區建立指揮前哨,又能通過模塊更換承擔不同救援主戰任務,有效解決傳統消防隊“車等人、人等裝備”的協同瓶頸,為構建“全災種、大應急”救援體系提供關鍵裝備支撐[6]。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多功能快速反應前突消防車的系統設計與應用驗證進行研究,形成了以模塊化理念為核心的消防裝備創新方案。技術驗證結果表明,該車型在底盤、廂體設計和器材配置等關鍵環節實現了預期設計目標,模塊更換時間控制在3min以內,空間利用率提升50%,有效解決了傳統消防裝備功能單一和地形適應性不足的技術局限。實戰模擬測試證實了裝備在9大類災害場景中的良好適應性,響應效率相比傳統裝備提升3倍以上,為消防救援體系建設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市場調研顯示該類裝備存在較大需求空間,但仍需在成本控制、標準化生產和維護保障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未來應持續優化技術方案,推進產業化應用,為構建現代化應急救援裝備體系貢獻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李軍,張勇,張寶海,等.高機動多功能應急救援車研發與應用[J].工程機械,2025,56(2):139-144+13.
[2]王志文.基于模塊化設計理念的輕型消防車設計研究[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24.
[3]華樂.多功能消防車動態取力器設計與優化[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24(3):62-65.
[4]朱陳.多功能森林消防車改進設計與改造方法研究[J].南方農機,2023,54(11):139-141.
[5]羅常明.多功能城市主戰消防車發展過程及趨勢分析[J].專用汽車,2022(9):50-51+71.
[6]鄭凱恒,路鵬,王姝懿,等.基于模塊化設計理念的城市消防車優化設計[J].設計,2020,33(7):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