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文。
有社會學家用兩個詞總結現代一些年輕人的特征:“無所謂+無所畏”。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
本文題旨在探討現代一些年輕人“無所謂”與“無所畏”的特征,需破解二者的表層悖論。前者體現為價值判斷的虛無,如對傳統成功學等的消解,后者則表現為行動邏輯的激進,包括對風險成本和權威體系的蔑視,它們共同構成當代青年的生存辯證法。“無所謂”可拆解為對物質焦慮的超越、對標準化人生模板的抵抗及對規(guī)約的疏離;而“無所畏”則區(qū)分為建設性反叛和破壞性冒險。思考二者與生活、成長關系時,需注意避免將消極莽撞等同于個性解放。寫作時,要避免片面認識、盲目批判,要全面深入地剖析這一現象。
原文在線
破無謂以立志,堅無畏之前行
“無所謂+無所畏”是現代社會學家對現代一些年輕人特征的生動總結。青年心比天高,堅信自己是塊美玉,故細細琢磨,是為無畏;面對現實的殘酷,青年不敢對自己加以雕刻,對成長成材無動于衷,是為無謂。雖前路漫漫,但未來仍是屬于吾輩青年的,故我們應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心,堅定奮斗目標,破無謂;應以“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勇氣解決困難,持無畏。
拒做躺平青年,應有雄心而邀四海。
適當的休閑娛樂可以放松身心,但一味沉溺于享樂的海洋,這不是青年應有的舉動。近年來,面對生活壓力的增大,一些青年打著“只要躺得足夠平,一切都不會卷到我”的旗號,在家躺平啃老,喪失了自己的上進心,從一方小小的屏幕中窺探世界,以無所謂的態(tài)度生活。再看挑燈夜戰(zhàn)的高三學生,拼命“內卷”似乎成為日常,實現大學夢是前進的動力,每年六月,有志青年將收獲成功的果實【語病需修改】。因此,當代青年應有所謂,明確目標,接力奮進。【此段類比對象錯位,當代青年的躺平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高三學生內卷是特定人生階段的行為,二者不具備可比性。建議選取同類的比較對象(如同年齡段的不同地區(qū)青年就業(yè)選擇),形成可比性論證(如就業(yè)期望值與現實落差比進行類比)。】
心懷無畏之心,乘風破浪會有時。
何為無畏?無畏是列強侵華時,革命先輩以生命和鮮血抗爭;無畏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科研工作者用汗水挺起中國脊梁;無畏是運動健將擦去汗與淚,為國爭光;無畏是電影哪吒中“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當代中國青年因世界燦爛盛大,做出“我想去看看”的行動。此刻,無畏已成具象。當代青年要以無畏之心,勇敢奔赴詩和遠方。【此段將革命烈士犧牲(生死抉擇)與運動員訓練(職業(yè)付出)、電影人物臺詞(藝術表達)等不同維度行為強行并列,削弱了類比的說服力。建議選定統一比較維度,建立遞進式類比鏈,突出從民族存亡到個體突破的“無畏”精神內核演變,避免簡單羅列事例。】
破無謂以立志,持無畏以前進。
成功是明確目標和無畏奮進的集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有三個夢,為了這三個夢,他一生扎根農田;《哪吒》電影的導演餃子五年前說想讓世界看到中國電影的崛起,在今天成為現實。因此,青年應堅持奮斗目標,不畏艱辛。
年輕人或許是無所謂和無所畏的代表,但年輕人更是努力拼搏的具象。【邏輯混亂。】年輕人是社會的新生動力,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以勇敢無畏的身影寫下壯麗篇章。【沒有回扣論點,有偏題之嫌。】
◆升格建議
這篇作文緊緊圍繞“無畏與無謂”兩個主題詞行文,立意準確,邏輯清晰。但在使用類比論證時,有不妥之處,一是在第一個分論點的論證中,未區(qū)分好類比論證與對比論證,沒有抓住類比雙方的深層內核。升格時,建議選取針對同一社會現狀的不同時空維度的相似作為來印證自己的觀點。二是在第二個分論點的論證中,沒有抓住類比論證的邏輯,從不同維度進行類比比較牽強,削弱了說服力。升格時,建議選定統一比較維度(如“對抗結構性壓迫”),建立遞進式類比邏輯鏈,突出從民族存亡到個體突破的“無畏”精神內核演變,避免簡單羅列事例。
化蝶之作
破無謂以立志,持無畏以遠行
◎朱玥涵
“無所謂+無所畏”是現代社會學者對當代青年的生動總結。青年躊躇滿志,力圖開創(chuàng)新的天地,是為無畏;但現實道路并非一馬平川,往往遍布溝壑,青年又會心生退意,妄圖“躺平”,是為無謂。雖前路漫漫,但未來仍屬于吾輩少年,故我們應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心,堅定奮斗目標,破無謂;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的勇氣解決困難,持無畏。
拒做“無謂”青年,應有雄心而邀四海。在經濟轉型的浪潮中,青年面臨相似的困境,卻有著不同的應對方式。日本的“尼特族”因就業(yè)期望與現實生活落差較大,有超40%的青年人選擇長期居家,加劇了老齡化和消費萎縮的惡性循環(huán)。而中國青年,面對15.4%的失業(yè)率,他們通過技能培訓、創(chuàng)業(yè)籌備等方式尋找機遇,展現“進擊型蟄伏”。這種智慧避免了日本式的社會“脫逸”,為個人發(fā)展保留了彈性空間。當代青年應拒絕“躺平”,以動態(tài)平衡的姿態(tài)在時代浪潮中錨定航向。既不透支未來于“內卷”,也不虛擲青春于“躺平”,而是積極進取,勇敢追夢。如此,方能在時代的洪流中勇立潮頭,實現自我價值,共筑美好未來。
何為無畏?是暗夜舉火、破曉而生的覺醒,是雄雞一叫天下明背后的火熱雄心,是千帆過盡依舊向光而行的執(zhí)著。當列強的炮火撕裂山河,革命青年以血肉澆筑長城,那是用生命對抗帝國主義壓迫的無畏;當貧瘠的土地亟待新生,建設者在斷壁殘垣中澆筑鋼筋鐵骨,那是用民族脊梁完成脫貧攻堅的無畏;面對新時代技術的日新月異,研究人員苦心鉆研,實踐創(chuàng)新,那是在外界多重技術封鎖下制造“中國芯”的無畏。這穿越百年的精神圖譜始終銘刻著同一內核:對抗困境時踔厲奮發(fā),終將劈開一條嶄新而又輝煌的大道。破無畏以立志,持無畏以前進。心向璀璨、山海可平,那些在星辰下奔跑的身影,終將抵達比遠方更遠的春天。
成功應是“有所謂”目標和“無所畏”奮進的集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有三個夢,為了這三個夢,他將一生扎根農田,為十四億國人解決溫飽問題;“天眼”之父南仁東二十余載心無旁騖,讓中國天文領先世界,叩問宇宙的奧秘;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隱姓埋名三十載,使華夏海防堅不可摧,捍衛(wèi)祖國的安寧。因此,青年應堅持奮斗目標,不畏艱辛。
年輕人不可事事無所謂和無所畏,而應努力拼搏,踔厲奮發(fā),勇往直前,破無畏以立志,持無畏以遠行。
【四川瀘縣二中實驗學校】
◆升格點評
升格后的作文邏輯維度高度統一,通過反抗“帝國主義壓迫——脫貧攻堅——技術封鎖”的遞進鏈條,使革命青年、建設者、研究人員的奮發(fā)努力形成歷史縱深,既體現精神傳承的連續(xù)性,又凸顯對抗對象從宏觀結構向微觀個體的時代演變。作文意象系統構建精巧,“暗夜/破曉”等意象群構成隱喻矩陣,使不同時空的案例在詩意空間實現恰當的邏輯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