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雨的時候,許多人會選擇待在室內(nèi),但雨中漫步能讓人立即與大自然重新建立聯(lián)系。
雨水打在皮膚上,這是人與大自然在親密接觸。無論你身在何處,在雨中漫步都是一種難忘的體驗,它能喚醒你的觸覺,增強你的存在感。
降雨時,空氣濕度提升,雨滴濺落、敲擊在石子等物體的表面,促使特定的物質(zhì)釋放并融入空氣中。幸運的是,吸入這些物質(zhì)能讓你產(chǎn)生幸福感。
雨中漫步能喚醒你的嗅覺。雨水激發(fā)了樹木、草和土壤的香氣,賦予了風景一股復雜而迷人的芳香。作家、漫步愛好者南·謝潑德指出,雨后的樺樹會釋放出一種“像陳年白蘭地一樣的果香”,這足以讓漫步者“如癡如醉”。
事實上,不只樺樹會在雨后釋放這種令人愉悅的芳香氣味,其他植物分泌的一些油脂也會帶有這種香氣,而這些油脂能防止植物在旱季生長得過于旺盛。
雨后黏土散發(fā)的氣味最明顯,最初被稱為“黏土氣味”。1964年,兩位澳大利亞礦物學家給這種氣味起了一個名字:潮土油。
干旱和烤焦的黏土被雨淋后,潮土油會變得更濃郁;在印度,工匠會收集這種黏土并通過蒸餾收集其中的香味,制作一種香水——土地的香水。你只需在下雨時(或雨剛停后)出去走走,鼻腔里就會彌漫著這種誘人的香氣。
研究人員現(xiàn)在認為,雨水也會產(chǎn)生香氣,因為雨水會擾動和轉移各種物體(包括樹葉上的細毛)表面的氣味分子。泥土的氣味通常是溫暖的,散發(fā)著麝香味;樹葉的氣味則可能是清新的,內(nèi)斂而含蓄,兩者結合會產(chǎn)生一種令人放松的雞尾酒香味。
建筑也會在下雨時散發(fā)氣味:雨水激發(fā)了石頭和混凝土內(nèi)的香氣。不過,并非所有建筑的氣味都芳香怡人。
重要的是,雨水還能沖刷空氣中的污染物。下大雨時或雨后的空氣總是更清新。隨著雨滴穿越大氣層,每一滴雨水都會吸附數(shù)以百計的污染物顆粒,包括煙塵和微小的PM2.5顆粒物,從而讓空氣變得清新、潔凈。
雨水能增加空氣中的負離子數(shù)量,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可以增強人的認知能力,讓人放松和改善情緒。
雨水改變了一切——萬物的觸覺、聲音、氣味,最重要的是,它改變了你所見的事物,以及你看待事物的方式。
在雨中漫步時,你會發(fā)現(xiàn)樹干閃閃發(fā)光,樹葉熠熠生輝,花瓣晶瑩剔透。雨水讓嫩葉和花朵幾近半透明,每一條脈絡、每一個標記都變得清晰可見?;ǘ?、枝丫和帶絨毛的小草在雨水的作用下變換著形狀,隨著水流昂首而后又低頭。
在雨中運動會燃燒更多的熱量。在檢測了參與者的血液和呼出的氣體后,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在雨天,人每分鐘的通氣量、耗氧量、血乳酸水平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都明顯更高?!?/p>
簡而言之,在又冷又濕的天氣里,身體必須更努力地工作,才能消耗更多的熱量。
在烏干達的熱帶雨林中,雄性黑猩猩經(jīng)常在暴雨來臨時跳舞,它們沖過樹叢,拍打地面,用粉紅色的腳底敲打樹干,長長的手臂在空中揮舞。沒人知道它們?yōu)槭裁匆谟曛刑?,但這幅壯麗的畫面讓人們明白了雨的魅力和感染力。
泥濘和濕漉漉的土地常常讓人們望而卻步。由于害怕滑倒或濕了腳,人們散步時總會避開泥濘的小路,選擇走柏油路。
但是,土壤泥濘而濕潤不應成為散步的阻礙。走出家門,踏上濕漉漉的小路(而非柏油路),在散步時深呼吸,這些都值得一試。
科研人員一直在研究一種名為“母牛分枝桿菌”的土壤細菌,這種微生物能讓小鼠的大腦產(chǎn)生5-羥色胺,后者是一種能讓人感到愉悅的激素,有抗抑郁的作用。
土壤(尤其是林地的土壤)中有一種細菌,這種細菌一旦進入腸道就會產(chǎn)生丁酸鹽。因此有人認為,接觸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土壤對腸道和心理健康都有好處。
接觸泥土,尤其是農(nóng)田地區(qū)的泥土,可能有助于降低患哮喘的風險。多項研究都表明,在農(nóng)場長大的兒童患哮喘的風險較低,這與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中有豐富多樣的細菌有關。
同時,一種名為“土臭味素”的物質(zhì)——提取自濕潤土壤中的細菌——被認為能誘發(fā)人產(chǎn)生平靜的感受。
人對這種濃郁的氣味非常敏感,即使只在泳池內(nèi)滴7滴土臭味素,人也能察覺出它的存在。進化心理學家認為,土臭味素的氣味之所以讓人感到平和、安寧,是因為它讓人類先祖意識到了自己附近有水和肥沃的土壤,可以暫時安心生活。土臭味素是象征著生存的氣味。
顯然,你不僅要抓住在泥地中漫步的機會,還可以趁機把手探入泥土里,深呼吸,讓肺里充滿泥土的芬芳,另外,別急著把它洗掉。
在凹凸不平的表面(如碎石、瓦礫、鵝卵石)行走,都能大大增強你的平衡能力。當你的身體發(fā)生傾斜時,核心部位29塊不同的肌肉會一起發(fā)力,以讓你保持平衡。
(山高人為峰摘自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我被行走治愈了》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