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職人員違規“掛證取酬”是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的一種表現形式,披著“以勞取酬”“以技取酬”的外衣,掩蓋“以權取酬”這樣一個實質和交易關系。交易重點在于“權”,而不在于“證”,也不在于“術”。這種行為違反廉潔紀律,擾亂了行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也滋生了權力尋租和利益輸送的土壤。
近期,安徽省巢湖市紀委監委查辦了一起公職人員違規“掛證取酬”典型案件。巢湖市園林管理處原主任王某某常年將個人市政公用一級建造師職業資格證書掛靠外部企業獲取報酬,直到上級有明文規定后才撤回證件,但并未退回個人違規所得。
截至今年2月份,巢湖市共計新發現66人涉嫌“掛證”情形,其中“掛證取酬”的23人被作為問題線索移交給相關紀檢監察機關處理。
建筑領域是公職人員“掛證取酬”的重災區。2020年,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通報12名公職人員違規“掛證取酬”典型案例,他們均涉及將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注冊至建筑公司,并獲取報酬的問題。這些公職人員來自縣交通運輸局、縣司法局、縣保障性住房管理辦公室等單位,均受到黨內警告處分或記過處分。
醫療行業也是公職人員“掛證取酬”的頻發領域。
2024年4月,四川省開江縣紀委監委深入推進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普安鎮某藥房沒有醫生審方拿藥,銷售員常常推銷高價藥給我們。”開江縣紀檢監察干部在走訪中收到群眾反映“駐店藥師不坐堂”的問題。
經過現場核查,紀檢監察干部發現,該藥房公示牌顯示駐店藥師戶某某為開江縣中醫院黨委委員、工會主席,于是戶某某“掛證取酬”的問題浮出水面。
在全國多地醫療行業,有多人因涉及此類問題受到處分。去年,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婦幼保健院藥劑科負責人、主管藥師張某因此問題受到處分的同時,違紀所得也被收繳。
多位受訪者認為,公職人員“掛證取酬”案例之所以屢屢發生,與其背后的利益輸送有關。實踐中,“掛證”公司更看重“掛證取酬”的公職人員個人權力在企業發展中起到的作用,這種“合作”關系從表面看是一種“掛證”行為,背后隱藏的卻是受賄行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稱,2010年至2022年8月,蒯慕寧利用擔任江蘇省南京市原下關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建設科副科長、南京新廈建設集團工程項目管理部部長、南京新廈市政公司負責人以及鼓樓區建設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等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在工程項目承攬和工程款結算等事項上提供幫助,非法收受他人所送財物共計676.9萬元。
其中,2010年,蒯慕寧將個人一級建造師資格證掛靠在某公司。2010年至2021年,蒯慕寧收受該公司董事長嚴某某等人所送“掛證費”共計36萬元。
辦案人員證實,該公司通過不正當競爭手段承接工程項目謀取的巨額利益,與蒯慕寧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便利密切相關。因此,上述“掛證費”本質上系有請托事項的好處費,蒯慕寧以“掛證取酬”名義收受這筆資金,應認定構成受賄罪。
2023年5月15日,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判決蒯慕寧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并處罰金60萬元。
有的公職人員在接受紀委監委調查時,還會以自己的行為屬于“多點執業”“技術性兼職”等進行辯解。
在實踐中,通過中介違規“掛證取酬”的公職人員并不鮮見。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紀委監委通報的一個案例顯示:2016年5月至2021年3月,陳偉將個人的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通過注冊至甌海區某建設有限公司,收取報酬8000元。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他再次將證書注冊到浙江省余姚市某建筑有限公司,并收取報酬2000元。
2022年1月,在甌海區開展公職人員“掛證取酬”自查自糾期間,陳偉未將其“掛證取酬”情況如實上報,僅聯系中介機構將其證書注銷。沒想到,中介機構并未實際予以注銷。2022年11月,陳偉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并被收繳違紀所得1萬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室主任孫應帥表示,鑒于公職人員違規“掛證取酬”難以被發現的問題,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方式進行監督,精準發現這一問題線索。
安徽省某一級造價工程師謝飛(化名)稱,在建筑企業,上報建造師人員資料時,必須提供單位給持證者繳納社保的證明,以證實雙方的勞動關系。而公職人員在其本單位已經繳納社保和公積金,如果被發現重復繳納社保,這種“掛證取酬”行為被發現的概率就會提高。
為實現全國社會保險信息系統和數據的互聯與互通,早在201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發布了《關于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的指導意見》。

截至2023年,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社保系統全部切換至全國系統。有分析認為,社保全國聯網后,全國社保信息系統實現跨區域、跨部門數據互通,通過市場監管、稅務、公安等多維度數據比對,能有效識別虛假參保、重復參保等違規操作。
從多地在查處這一問題的具體做法看,紀委監委與多部門協同合作等也是常用的一個舉措。
2024年,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技術人員違規“掛證”行為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嚴肅查處工程建設領域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注冊建筑師、建造師、監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等專業技術人員注冊單位與實際工作單位不一致,出租出借注冊執業資格證書等“掛證”違法違規行為。
華東政法大學紀檢監察學院教授魏昌東表示,為確保整治力度和效果,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應該注重對這一行為的類型化研究,梳理公職人員違規“掛證取酬”的行為主要集中在哪一些領域、哪一個層級,以及和哪一類型的公權力之間產生交織關系,然后制定相應的規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