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0.023
廣西國有東門林場(以下簡稱東門林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直屬大型國有林場,先后被評為全國特色種苗基地、全國林業先進集體、國家桉樹良種基地、廣西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廣西桉樹良種培育中心及廣西按樹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基地等。在東門林場,桉樹不僅是森林管理的重點對象,而且是木材生產的主要來源。然而,桉樹造林過程涉及的技術環節眾多,且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造林技術的科學性和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按樹的生長速度、木材質量和東門林場的經濟效益。因此,結合東門林場實際情況,深入研究桉樹造林技術,對于提升東門林場乃至廣西桉樹造林的質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東門林場概況
東門林場于1965年建場,位于廣西西南部,地處崇左市扶綏縣境內,是一家以桉樹引種改良、桉樹栽培為主的國有林場。多年來,東門林場始終堅持在桉樹引種馴化、良種繁育和高效栽培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建成亞洲最大桉樹基因庫,在廣西率先實現桉樹良種無性系化,研創出世界首株三倍體桉樹、獲得四倍體桉樹,首次獨立開展桉樹航天育種。東門林場擁有的桉樹良種數量居全國之首,素有“中國桉樹看廣西,廣西桉樹出東門”之美譽。近年來,東門林場積極創新求變,充分挖掘桉樹研究成果和按樹良種資源,創新性開展“桉樹 + ”混交經營、“萬元林、雙萬林”桉樹高產栽培經營等,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林場增綠、增收、增效,開創了林場與種苗融合發展新局面。2023年,東門林場總資產達38.3億元(含八桂種苗集團),全年實現經營收人5.96億元(含八桂種苗集團),實現營業利潤1.35億元(含八桂種苗集團),銷售木材45.69萬 m3 ,收購林地林木 11853.33hm2[1] 。
2 按樹造林技術要點
2.1 優選林地
東門林場在進行桉樹造林時,優先選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區域,以確保水分、養分和光照條件滿足桉樹生長所需。同時,避免在易積水或土壤貧瘠的地塊造林,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林木生長不良的風險。此外,應選擇坡度小于 25° 、海拔在800m 以下、交通便利的地塊造林,以便于后續開展撫育管理工作。
2.2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是東門林場桉樹造林前一項至關重要的準備工作,包括清山、開設防火帶和煉山3個步驟。清山時,全面砍除林地內的雜草、灌木,確保伐根低于 20cm ,減少競爭植物對桉樹生長的影響。隨后,根據地形沿山脊或交界處開設寬度 15~20m 的防火帶,徹底清理帶內可燃物,以防森林火災。煉山則在防火部門檢查合格后進行,選擇無風凌晨從山脊沿防火線逐步向下點火,確保煉山安全徹底,為桉樹造林提供良好環境。
2.3 整地挖坎
整地挖坎是保障按樹幼樹成活與生長的重要環節。東門林場根據林地實際情況,應優先采用機械帶墾整地方式,沿平行等高線機耕,墾地深度需要達到60cm 。對于坡度超過 20° 或水土流失嚴重的林地,則采取人工挖坎的整地方式。根據造林設計,桉樹株行距為 2m×4m 或 2m×3m ,挖坎規格統一為 50cm× 40cm×30cm 。挖坎時,應將表土和心土分開堆放,心土置于下方,表土盡量放在上方,以便回填使用[2]。
2.4 施基肥
施基肥是保障按樹幼樹快速生長的重要措施。東門林場應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及桉樹生長需求來選擇基肥,通常主要采用按樹專用有機無機復混肥。施基肥前,需要將挖好的定植坎風化30d以上,待土壤熟化后,將基肥均勻施入坎底,每坎施肥量為 0.5kg 施肥后,將肥料與1/3坎表土充分混合,避免肥料直接接觸桉樹根系,以防燒根。隨后,繼續回填表土至坎滿為止,并輕輕踩實,最后覆蓋一層薄土形成反坡面,以利于保水保肥,同時便于后續定位栽植苗木。
2.5苗木選擇
嚴格把控苗木質量是桉樹造林成功的堅實基礎。根據東門林場的實際情況與桉樹生長特性,苗木選擇應遵循以下3個原則。1)確保選用經過省級以上良種審(認)定的優良無性系,以保證苗木的遺傳品質。2)優先選擇組培苗,組培苗生長一致性好、抗逆性強,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與林木生長量。3)選擇健康苗木,確保無病蟲害,地徑、苗高、根系等指標符合造林技術要求,如地徑不小于 0.17cm 、苗高不低于 25cm 、苗齡2~3個月、根系發達、木質化程度高等。
2.6苗木栽植
苗木栽植是東門林場桉樹造林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采用正確的栽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在東門林場,桉樹苗木適宜的栽植時間通常選擇在春季或雨季,此時土壤濕潤且氣溫適宜,能夠確保苗木根系迅速恢復生長。定植時,先在原坎中心位置挖一個規格適中的定植穴,將苗木放入定植穴中,扶正并回填部分土壤至穴深的2/3處,輕輕踩實;再回填剩余土壤至穴面平齊,并進行第二次踩實,最后覆蓋一層薄土形成微凹的盤狀,以利于蓄水保。使用保水劑是東門林場提高桉樹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保水劑具有強大的吸水、保水能力,能在干旱季節為桉樹幼樹根系提供穩定的水分環境。在桉樹苗木栽植前,應按照一定比例將干保水劑充分吸水膨脹,制成凝膠狀。在苗木栽植并回填土壤至2/3穴時,將保水劑凝膠均勻撒布在苗木根系周圍,再繼續回填土壤并踩實。
2.7撫育管理
2.7.1 除草砍灌
在東門林場,桉樹造林當年在雜草高 50cm 左右時進行全砍雜灌,將整個林地內的雜草及灌木砍倒,伐根高度要求低于 20cm[3] 。在全砍雜灌之后,雜草高50~80cm 時噴灑除草劑1次,注意以桉樹樹干為中心、半徑 0.5m 范圍內不需要噴灑除草劑,采用人工除草方式。桉樹造林第2年,同樣在雜草高 50~80cm 時進行全砍雜灌,伐根高度低于 20cm ,隨后在雜草再次長至相同高度時噴灑除草劑,注意桉樹樹干周圍0.5m 范圍內不噴灑除草劑,采用人工除草方式。桉樹造林第3年及以后,視林地內雜草長勢實施全砍雜灌。
2.7.2科學追肥
桉樹造林當年,在造林后 30~60d 內完成首次追肥,在幼樹兩側 30~50cm 處挖坎,規格為 20cm× 20cm×17cm ,每坎施有機無機復混肥 0.25kg+ 生物有機肥 0.5kg 。將肥料均勻施入坎底并回滿土,肥料不能外露,避免養分流失[4。桉樹造林第2年,在7月底前完成1次追肥,在桉樹水平方向任意一側 50~70cm 處挖追肥坎,追肥坎的規格為 60cm× 20cm×17cm ,每株施有機無機復混肥 0.75kg+ 生物有機肥 1.0kg 。桉樹造林第3年,同樣在7月底前完成1次追肥,在與桉樹水平方向任意一側 50~70cm 處挖追肥坎,追肥坎的規格為 60cm×20cm×17cm 每株施有機無機復混肥 0.75kg+ 生物有機肥 1.0kg 。桉樹造林第4~7年,每年需要追肥1次,在與桉樹水平方向任意一側 70cm 處挖追肥坎,追肥坎的規格為 60cm×20cm×17cm ,每株施有機無機復混肥1.0kg+ 生物有機肥 1.0kg ,同樣在7月底前完成。
2.7.3 病蟲害防治
2.7.3.1 病害防治
桉樹青枯病、桉樹紫斑病和桉樹紅葉枯梢病是東門林場最常見的桉樹病害。防治桉樹病害時,應采取選用抗病品種、加強撫育管理、及時清除病株、噴灑藥劑等綜合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在歷史病區,優先選用經過抗病性測試并證明具有良好抗病能力的桉樹品種。例如,檸檬桉和窿緣桉等品種被證實對桉樹青枯病具有一定的抗性,在桉樹青枯病多發區可以作為優選品種。2)加強撫育管理。在桉樹造林時,要合理控制種植密度,避免種植過密導致林間通風透光不良,增加病害發生風險。對于桉樹青枯病等高溫高濕條件下易發的病害,要加強林地排水防澇,確保林地排水良好,減少病菌滋生。針對桉樹紅葉枯梢病,由于其主要由土壤缺硼引起,在施肥時應注重硼元素的補充,促進桉樹健康生長。3)及時清除病株。一旦發現病株,應立即進行隔離,防止病菌通過地表徑流等方式傳播給其他健康植株。對于病情嚴重的病株,應及時砍伐并清除病根、枯枝等,集中銷毀處理,防止病菌繼續擴散。病灶要用石灰或硫酸銅等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殺滅殘留的病菌。4)噴灑藥劑。噴灑化學藥劑防治按樹病害時,應注意用藥的安全性,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劑。例如,對于桉樹青枯病,可在桉樹發病初期,按照產品說明書上的推薦濃度使用甲基托布津或青枯一次凈淋施病株根部,確保藥液滲透土壤,覆蓋病株根系區域,每間隔7\~10d淋施1次,視情況可連續淋施 2~3 次;對于桉樹紫斑病,可使用 1:150 波爾多液或 10% 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 500g?L-1 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每隔 7~10d 噴霧1次,連續噴霧 2~3 次;對于桉樹紅葉枯梢病,可用 0.05% \~0.10% 硼酸溶液或者 0.1%~0.2% 硼砂溶液進行葉面噴施。
2.7.3.2 蟲害防治
黑翅土白蟻、桉蝙蛾、油桐尺蠖和桉樹枝癭姬小蜂等是東門林場主要的桉樹蟲害。為有效預防桉樹蟲害,需要選擇排水良好、通風透光的林地種植桉樹。同時,及時清理林地內的雜草、灌木等寄主植物,以減少害蟲的繁殖場所。對于黑翅土白蟻,可以在種植桉樹之前,使用 2.5% 聯苯菊酯500倍液噴灑幼苗或浸泡幼苗根部,以此殺滅移栽過程中可能附著的白蟻。對于桉蝙蛾及油桐尺蠖,可以采用燈光誘殺成蟲的防治方法。此外,可在幼蟲越冬前和越冬后使用白僵菌進行防治,因為這段時間雨水多、林間濕度大,有利于白僵菌繁殖。白僵菌通過侵染桉蝙蛾及油桐尺蠖的體表或消化道,迅速繁殖并在其體內消耗營養物質,導致其死亡[5]。對于桉樹枝癭姬小蜂,2年生以下幼林受害后生長停滯,無法成林,嚴重影響林木產量和品質,因此宜采用全面分類治理措施。1年生受害桉樹林全部銷毀;2年生嚴重受害林分全部銷毀,輕度受害林分通過噴灑 1.8% 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 2.5% 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殺蟲劑控制蟲口、減輕危害;3年生以上受害林分全部實施皆伐,并及時銷毀帶蟲枝、葉、樹皮,林木伐樁不能再萌芽利用,并及時用藥物處理防止萌芽[。
3結語
東門林場的桉樹造林實踐證明,采用科學的造林技術對于提升桉樹的生長質量和栽培效益至關重要。優化造林流程,提高造林技術水平,可以顯著提升桉樹的生長速度和木材質量。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減少按樹病蟲害造成的損失,提高林木的產量和品質。未來,筆者將繼續深化桉樹造林技術研究,不斷探索新的技術和方法,以期為東門林場乃至全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陸弟,張雪宜,陳娟蘭.“種”好一棵樹“苗”壯一片林 東門林場創新求變推動林場種苗融合高質量發展[EB/OL].(2024-03-20)[2025-02-04].http://www.dmff.com.cn/news/yaowen/zhyksmzypldmlccxqbtdlczmrhgzlfz.htm.
[2] 張軍.廣西國有三門江林場桉樹高產營造林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22,16(18):42-44.
[3] 崔俊峰,李振強,李兆發,等.桂南地區桉樹人工種植技術規程[J].中國園藝文摘,2013,29(3):144.
[4] 鐘琿,何廣瓊.南盤江干熱氣候區桉樹不同肥種施肥試驗[J].廣西林業科學,2008,37(3):163-165.
[5] 湯昌文.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管理:以崇義縣為例[J].江西農業,2016(21):83-84.
[6] 閆闖,李欣,陳元生,等.贛南桉樹枝癭姬小蜂成災特點·原因分析及防控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2):162-164.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