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274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0.078
中衛市位于寧夏中西部,地處寧夏平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帶,總面積1.74萬 hm2 。中衛市屬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年平均降水量僅 198~355mm ,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干旱少雨。中衛市是寧夏主要農業生產基地,2023年該市糧食種植面積12.77萬 hm2 。然而,由于水資源匱乏,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的依賴性很強。黃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全長 182km ,年均過境流量328.14億 m3 ,是中衛市農業生產的主要水源。因此,加快推進中衛市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對于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中衛市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概況
中衛市作為寧夏主要農業生產基地,農業發展對水資源的依賴性很強。近年來,中衛市大力推進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23年末,中衛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達1.2萬 hm2 ,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49萬 hm2 。同時,中衛市加快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新建和續建了一批大中型灌區骨干工程,增強了調蓄和防旱抗旱能力。但整體來看,中衛市地處干旱地區,農田水利設施相對落后,節水技術推廣不足,農民節水意識有待增強,資金投入還存在一定缺口,農業節水潛力尚未充分挖掘。
2中衛市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存在的問題
2.1農民節水灌溉意識淡薄
中衛市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市,黃河流經沙坡頭區和中寧縣全境,農民普遍具有較為傳統的農業生產觀念,對現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認知和重視程度不足。1)農民習慣按照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傳統大水漫灌方式進行農田灌溉,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1]。2)由于缺乏系統的節水灌溉技術培訓,農民對節水灌溉的重要意義和效益認識不足,主動學習和應用新技術的積極性不高。部分地區農民對政府推廣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存在一定抵觸情緒,認為建設成本高、操作復雜、實用性不強等,影響了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3)一些農民節水灌溉意識淡薄,為了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只注重眼前收益,缺乏環保意識,浪費農業用水。
2.2節水農田設施建設滯后
中衛市節水農田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制約了當地農業節水發展。1)部分農田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工程標準高,配套設施相對完善,能達到傳統節水要求,但無法滿足現代高效節水農業需求。例如,灌區內仍有部分土渠,滲漏損失嚴重;管網防滲率不高,漏失量大;高效節水農業滴灌模式推廣應用不足等。2)2019年機構改革后,因項目缺乏運行管護經費,農田水利設施維護力度不足,普遍出現老化失修現象。同時,中衛市干旱少雨,自然災害頻發,對水利設施的防災抗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整體抗災能力有待提升。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嚴重制約了中衛市農業用水效率的提高,加劇了當地水資源短缺的矛盾。
2.3灌溉制度和管理體系不健全
中衛市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制度和管理體系尚不健全,制約了節水灌溉工作的高效推進。1)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在建成后移交鄉鎮、經營主體管護,由于鄉鎮和經營主體缺少相關的專業管理人才,加上農田基礎設施是公共設施,村民維護動力不足,工程設施受到不同程度人為和自然的損壞,而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工程量面廣、點多,損壞后難以及時發現并修復,影響使用年限和投資效益。2)中衛市農業用水定價機制不完善,水價形成方式單一,未能充分體現水資源稀缺性和農業用水的真實成本,難以發揮價格杠桿在節水方面的調節作用。3)中衛市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管護制度有待完善,基層管護人員專業能力欠缺,管護工作粗放落后,影響了農田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
2.4 資金投入不足
中衛市每年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和節水改造的財政投資不足。受財力狀況的限制,地方政府無力大規模投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和節水工程建設,已建成的設施也難以得到良好維護和管理[2。同時,農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民自籌資金能力有限,很多農戶由于投資回報周期較長而望而卻步,高效節水設施裝備率不高。此外,金融機構對農業投資意愿不強,農田水利項目融資渠道單一,缺乏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再加上縣財政資金配套不足,統籌使用資金效率不高,項目扶持力度不夠等,導致中衛市農田水利節水灌溉設施建設步伐放緩。
2.5先進節水技術推廣應用不夠
先進節水灌溉技術在中衛市的推廣應用還不夠廣泛和深人,制約了節水潛力的充分釋放。總體來看,中衛市農田仍普遍采用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如膜下滴灌、微噴灌等在應用范圍和規模上較為有限。一些先進節水技術雖然得到一定推廣,但由于缺乏針對性的本土化改造,在實際應用中遇到諸多困難,使用效果不佳。同時,先進節水設備和裝備的本土化生產能力不足,大部分仍依賴外地廠家供應,技術服務跟進無法滿足農戶需求。再加上農戶對先進節水技術認知程度不高、應用操作技能缺乏,終端使用效率低下。先進節水灌溉技術在中衛市的推廣應用相對滯后,與實現高效節水的目標有一定差距。
3中衛市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的對策建議
3.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增強農民節水意識
增強農民的節水意識,是推動中衛市農田水利節水灌溉事業發展的基礎。中衛市應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新媒體等,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宣傳節水灌溉的重要意義,展示先進節水技術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節水優勢,同時普及節水灌溉技術的操作要領,提高農民的知曉度[3]。除了利用大眾媒體進行宣傳,更要深入農村基層,通過田間地頭的現場演示會、技術講座、專業培訓等互動方式,讓農民親身感受節水灌溉的便利實用性,切實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在宣傳教育過程中,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發揮農村地區農業技術人員、種植大戶、致富能手的模范帶頭作用。通過支持和鼓勵他們學習先進技術,并在村里帶動身邊其他農戶一同使用節水灌溉設施設備,產生積極的示范效應,促進先進技術在當地的廣泛應用和普及。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宣傳教育,培養農民的節水觀念,使其主動應用節水技術,將為中衛市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3.2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中衛市要統籌利用國家農田建設補助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資金、增發超長期國債資金、自治區高效節水農業專項資金以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等,為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可靠的資金保障。針對年限較長、滲漏嚴重的農渠系統,加快更新改造步伐,提高防滲等級,推廣應用滴灌模式,從源頭上減少水資源浪費。同時,新建一批具備蓄水調節、防旱抗旱功能的骨干水利工程,切實提升中衛農田水利的應急防災減災能力,確保干旱少雨年份農田用水不受影響[4]。創新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養護模式,設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維護專項資金,加大日常維修投入力度,建立常態化、精細化的維護管理機制,延長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通過積極爭取財政投入、拓寬投入渠道等途徑落實管護經費,因地制宜探索項目建管護一體化、購買第三方服務、委托專業機構、引入保險機制等方式,發揮村級組織、承包經營者的管護主體作用,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直接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切實扭轉中衛市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基本運行維護不到位的局面,為農業節水灌溉提供堅實的設施保障。只有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補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持續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條件,中衛市農業節水事業才能穩定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才能持續向前。
3.3健全管理體制機制,強化制度保障
中衛市要把建后管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摒棄重建輕管的思想意識。加快構建權責明確、分工合理的農業節水統一管理體系,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田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按照“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精細化落實工程管護主體、管護責任、管護措施,確保工程長期良性運行。同時,全面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真實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程度和農業用水的實際成本,充分發揮價格杠桿在促進節水方面的調節作用。大力推進農業用水計量改革也是重中之重。加快實現計量設施入田入戶,實行精準計費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真正體現合理用水的價格優勢,促使農戶自覺節約用水[5]。此外,健全工程養護管理制度,加強管護人員的專業化培訓,提高農田水利工程設備的使用效率。從頂層設計著手,創新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的管理體制,建立起統一高效的管理體系,并在水價機制、用水計量、工程管護等方面持續創新制度機制,不斷夯實農業節水的基礎,為中衛市農田水利節水灌溉事業保駕護航。
3.4創新投融資模式,緩解資金瓶頸
為突破農田水利節水灌溉資金瓶頸,中衛市政府需要創新投融資模式,打通多元化資金渠道。1)加大財政專項投人力度,通過合理測算,制定農田水利建設和節水改造的資金投入規劃,探索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新增耕地收益指標和碳匯碳資產開發收益反哺項目建設。同時,合理利用政府債券、國家農發重點項目建設基金等渠道,盤活財政存量資金。2)積極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權、股權合作等模式參與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和運營,形成多元主體投資格局。同時,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合農田水利建設和節水改造的金融產品,拓寬農戶融資渠道。政府部門還可以根據水資源形勢,適度提高農業水價,增強農戶節水意識,并將收益反哺于農田水利建設,形成良性循環。
3.5加快技術創新,推廣先進適用技術
加快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創新步伐,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是提高中衛市農業節水水平的重要途徑。相關部門要結合中衛市的實際自然環境,圍繞當地農藝特點,持續加大節水灌溉技術的研發力度,研發一批適用于中衛市的節水灌溉新技術新模式。同時,積極吸收借鑒國際國內農業節水灌溉的先進理念和管理經驗,不斷提高當地農業節水灌溉的科技水平。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通過現場示范、技術培訓、典型推廣等多種方式,加大先進適用技術在農村的宣傳推廣力度,提高農戶使用先進節水技術裝備的主動性和能力水平。鼓勵企業在中衛市建設節水灌溉設備生產基地,加快先進技術產品本地化進程,為中衛市農業節水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只有把技術創新作為突破口,推廣先進適用的節水技術,才能從根本上緩解中衛市農業用水矛盾,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
4結語
推進中衛市農田水利節水灌溉事業發展,對于緩解當地農業用水矛盾、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中衛市應從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投融資模式、健全管理體制機制、加快技術創新推廣等方面入手,系統化解決當前存在的諸多問題。只有全方位多措并舉,持續發力夯實農業節水的基礎,才能切實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確保中衛農業生產用水的可持續供給,推動農業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相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扎實有效落實各項對策措施,為推進中衛市農業農村現代化注人持久動力。
參考文獻:
[1] 吳紅艷.水利灌溉的效率提升策略研究[J].水上安全,2024(16):31-33.
[2] 胡鴻敏.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發展推廣分析[J].農機市場,2024(8):94-96.
[3] 楊冬美.環保節水措施在農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作用分析[J].清洗世界,2024,40(8):133-135.
[4] 李九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運用分析[J].當代農機,2024(7):29-30.
[5] 魏明哲.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建設中的應用探討[J].當代農機,2024(7):68-69.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