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詞森林防火;林區可燃物;防火宣傳;甘肅省祁連山林區
中圖分類號:S76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0.028
甘肅省祁連山林區位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的交匯處,橫跨武威市、金昌市、張掖市[1-2]祁連山林區生物多樣性豐富,承載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生態功能,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之二[3-4]。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及人類活動的增加,祁連山林區面臨日益嚴峻的森林防火壓力[5]?;诖?,通過分析祁連山林區森林防火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為提升祁連山林區的森林防火能力提供參考。
1 祁連山林區森林防火現狀
祁連山脈位于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是河西走廊南部山地最北的一條山脈,海拔 4000~ 6000m 。祁連山地區屬大陸性高寒半濕潤山地氣候,冬季長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溫涼濕潤,年平均氣溫在 4‰ 以下,溫度隨海拔增加而遞減,部分山頂溫度在 0°C 以下,常年積雪。祁連山脈年際降水量變化較大,但多在 400mm 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土壤類型以山地棕鈣土、山地栗鈣土、山地草原土、山地灰褐土及山地草甸土為主。祁連山林區生物資源豐富,分布有高等植物95科451屬1311種、野生脊椎動物28目63科286種。
祁連山林區主要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管理,而防火工作主要由森林防火辦公室和甘肅省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在的8個縣(區)的森林防火聯防委員會依據《森林防火條例》《甘肅省實施森林防火條例辦法》等法律法規組織實施。多年來,祁連山林區已先后實施祁連山保護區基本建設、森林防火無線電通信組網、重點火險區綜合治理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建成森林防火五大阻隔系統,新修和維修林區公路 1200km 以上,配備防火檢查站23座、森林消防車23輛,完善了森林防撲火指揮體系,建成森林防火物資儲備庫23個。
2存在的問題
2.1林區可燃物總量較高
祁連山林區可燃物總量居高不下,主要源于其獨特的生態環境和管理模式。祁連山林區植被覆蓋面廣闊,青海云杉、祁連圓柏、落葉松等林分年均落葉量大;尤其是高海拔地區,植被生長周期長,導致林下枯枝落葉積累嚴重,形成大量的可燃物,為火勢蔓延提供了充足的燃料,林火發生風險極高。加之近年來氣候變化異常,降水模式不穩定,干旱現象頻發,林地地溫長期保持較高水平,導致林下細小可燃物含水量顯著降低,林下可燃物更容易干燥,進一步增加了火災的發生概率。
2.2林區應急管理道路狀況不佳
林區應急管理道路狀況不佳已成為制約祁連山林區森林防火工作的一大阻礙,不僅影響了應急救援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防火體系的現代化進程。祁連山林區地形復雜多變,山高谷深,地質結構脆弱,加之氣候條件惡劣,導致道路建設和維護面臨巨大挑戰?,F有的林區道路系統普遍存在路面狹窄、坡度陡峭、彎道眾多等問題,難以滿足大型消防車輛和救援設備的通行需求。特別是在偏遠山區,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更為薄弱,有些地方甚至只有簡易的土路或羊腸小道,嚴重影響了應急救援隊伍的快速反應能力和火場救援效率。此外,由于林區道路長期暴露于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受到冰雪、暴雨等極端天氣的頻繁侵蝕,路面損壞嚴重,坑洼不平現象普遍存在,增加了車輛磨損和事故風險,也延長了救援時間。特別是在雨季,部分道路極易發生塌方、滑坡等地質災害,進一步加劇了交通癱瘓的風險,可能導致關鍵時刻救援隊伍、物資無法及時到達火災現場,錯失最佳救援時機。道路本身也是一種防火阻隔帶,林火發生時可減緩火勢的蔓延,而道路損毀導致其阻隔能力被削弱,影響其防火性能。同時,受限于資金投入不足和地理環境限制,林區道路網絡的覆蓋率和密度遠未達到理想水平。許多潛在的火險區域缺乏直達道路,一旦發生火情,只能依靠人力徒步進入,大大降低了初期火災撲救效率。道路狀況不佳還直接影響了日常森林管護工作的開展,管理人員難以深入林區進行例行巡查和火源管控,導致潛在火險隱患難以被及時發現,進一步制約了防火能力的提升。
2.3林火防控現代化水平不高
近年來,祁連山林區在林火防控技術和設備的應用方面有所進步,但與國內外先進林區相比,仍存在顯著差距,主要體現在監測預警系統、信息化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1)林火監測預警系統的覆蓋范圍和精度有待提高。現有的監測手段主要依賴傳統的瞭望塔和地面巡查,人力成本高,而且難以實現全天候、全方位的實時監控。雖然部分地區已開始嘗試使用衛星遙感和無人機等技術,但由于資金限制和技術門檻,應用范圍仍然有限。高精度的紅外熱成像系統、多光譜傳感器等先進設備配置不足,導致難以及時準確地識別小面積火情或潛在火險區域。此外,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火險預測模型尚未廣泛應用,使得林火預警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受到影響。2)林火防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當前,祁連山林區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林火防控信息管理平臺,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數據整合能力不足,難以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協同作戰。在火情發生時,指揮調度系統的反應速度和決策支持能力有限,無法充分利用實時數據進行快速分析和科學決策。3)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存在短板。林火防控現代化不僅需要先進的設備,更需要掌握相關技術的專業人才。然而,祁連山林區在這方面的投人不足,缺乏系統的人才培養計劃和繼續教育機制。高素質的信息技術人員、遙感專家、數據分析師等緊缺,難以滿足現代化林火防控的需求。同時,與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不夠深人,導致林火防控技術的本土化研發和創新能力薄弱,難以針對祁連山林區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開發出更為適用的森林火災防控技術和方法。
2.4民眾森林防火意識淡薄
祁連山林區周邊社區居民的森林防火意識普遍不足。長期以來,當地居民習慣于將森林視為可利用資源,而不是需要保護的生態系統。這種觀念導致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視森林防火安全,農事活動中燒荒、蔡祀活動中焚香燒紙等行為依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成為潛在的風險。盡管相關部門開展過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活動,但是由于地處偏遠、信息傳遞受限,宣傳力度不足,加之居民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其森林防火意識依舊沒有得到顯著提高。此外,隨著生態旅游的興起,林區游客數量急劇增加,增加了火災風險。居民及游客森林防火意識淡薄不僅增加了人為火災的發生概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森林防火政策的有效實施,導致近年來頒布的林區防火管理條例在執行過程中遭遇不同程度的阻力,無法發揮其效力。
3對策
3.1科學管理林區可燃物
祁連山林區應科學管理林區可燃物,構建生態防火屏障。1)建立健全的林分結構調控機制,通過科學的間伐和更新作業,優化林分密度,促進林下植被的多樣化發展,以減少地表可燃物的積累。2)大力推廣生物防火林帶的建設,選擇抗火性較強的闊葉樹種(槐、元寶槭、茶條槭等)與針葉樹種(落葉松等)進行混交造林,形成天然的防火隔離帶。3)在高火險區域,考慮進行計劃燒除,對林下可燃物進行定期、小范圍的預防性焚燒,以降低大規?;馂牡陌l生風險。4)加強對林下可燃物的資源化利用研究,探索將枯枝落葉轉化為有機肥料或生物質能源的可行途徑,既能減少可燃物積累,又可創造經濟效益。在管理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技術,對林區可燃物分布進行精準繪圖,實現精準化、差異化的管理。
3.2 完善應急管理道路
祁連山林區應完善應急管理道路建設,構建高效互聯的防火網絡。對林區進行全面的道路現狀評估,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技術,對現有道路網絡進行精確調查,識別關鍵薄弱環節和潛在風險點。基于評估結果,制訂分階段、有重點的道路改造計劃,優先提升通往高火險區域的道路條件。在道路設計方面,應充分考慮大型消防車輛和救援設備的通行需求,合理設置道路寬度和承載能力(至少應達到林四級公路水平)。同時,采用生態型路基加固、排水系統優化等先進道路工程技術,提高道路的抗災能力,延長其使用壽命。在偏遠山區,可考慮建設多功能的森林防火應急通道,既滿足日常管護需求,又能在緊急情況下快速轉化為消防通道。此外,建立健全的道路維護管理機制,定期開展路況檢查和維修,特別是在雨季來臨前,加強對易發生地質災害路段的監測和加固。加強與氣象、地質等部門的合作,建立道路氣象災害預警系統,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減輕道路受損程度。
3.3提高林火防控現代化水平
為提高林火防控的現代化水平,祁連山林區應全面推進智能化、信息化建設。1)建立全方位的智能監測預警系統。可利用高分辨率衛星遙感、無人機巡航、地面熱成像等多源數據,構建立體化的林火監測網絡。同時,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提高火情識別的準確性和實時性。2)構建統一的林火防控信息管理平臺。整合氣象、地理、植被等多維數據,建立大數據分析模型,實現火險等級的精準預測和動態評估。該平臺應支持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和協同決策,提高應急響應的效率。在指揮調度方面,可引入5G、增強現實技術等先進技術,實現火場態勢的實時可視化和精準指揮。在設備配置方面,應加大投入力度,引進高性能的熱成像儀、多功能消防機器人等先進的防火裝備,提升火災撲救的效率和安全性。3)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膳c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機制,開展林火防控技術的本土化研究,培養復合型人才。同時,建立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體系,定期組織前沿技術培訓和交流。通過采取多種措施,祁連山林區可逐步構建起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核心的現代林火防控體系,全面提升森林防火能力。
3.4 加強防火宣傳
祁連山林區可通過加強對森林防火相關知識的宣傳,提高民眾森林防火意識,營造全民參與的森林防火氛圍。1)深化防火教育的本土化和生活化,將防火知識融入當地文化傳統和日常生活場景,使之更易被居民接受和內化??梢越柚F代多媒體技術,制作富有地方特色的防火宣傳片、動畫或互動游戲,通過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防火理念。2)建立長效的社區參與機制,組織成立社區森林防火志愿者隊伍,定期開展防火演練和培訓,提高林區周邊居民的森林火災應對能力。同時,引入激勵機制,如設立“防火模范社區”評選活動,鼓勵社區自主開展防火工作。3)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將森林防火知識納入地方課程體系,從小培養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4)制定嚴格的入林管理制度,要求游客接受必要的防火知識培訓,加強卡口的防火檢查工作,并在景區內設置智能化的防火提示系統。通過綜合措施,逐步構建起全民參與的防火氛圍,使森林防火意識深人人心,從根本上降低人為火災的發生概率。
4結語
祁連山林區作為我國西北地區的生態安全屏障,其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筆者深入分析祁連山林區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為提高祁連山林區森林防火水平提供支持。未來,祁連山林區應堅持科學化、精準化、生態化的原則,加強跨部門協作,整合各方資源,構建系統的智慧防火網絡,不斷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的防火能力和穩定性,確保當地林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鵬,劉子璽,李得祿,等.祁連山國家公園典型生態系統固碳功能研究綜述[J].陜西林業科技,2024,52(2):127-131.
[2] 冬克爾.甘肅祁連山自然保護區青海云杉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園藝,2023,46(22):76-78.
[3] 韓武宏.基于InVEST模型的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及其驅動力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2.
[4] 史煜娟,林偉杰.祁連山冰川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3.37(1):100-105.
[5] 車宗彩.祁連山保護區氣候變化對森林火災影響及防護建議[J].廣東蠶業,2024,58(3):52-54.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