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0.083
江蘇省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氣候溫和,光熱資源充足,是全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近年來,江蘇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已初步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截至2023年底,江蘇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 87.2% ,機械化水平居全國前列。農機裝備的不斷更新和規模化應用,有力支撐了江蘇省農業的高質量發展。立足江蘇省農業發達、機械化基礎好的優勢,加強農機管理,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對于助推鄉村產業振興、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1 江蘇省農機管理概況
江蘇省作為農業大省,農機裝備配備水平較高。截至2023年底,江蘇省農業機械總動力達5360萬kW,擁有農業機械超500萬臺(套),糧食生產機械裝備數量充足并持續增長。江蘇省農機作業水平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全省糧食主產縣已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常州市、徐州市被評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農機管理體系方面,江蘇省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縣鄉村三級農機管理網絡。各級農機監理部門依法對農機監理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近年來,江蘇省不斷健全農機安全監管制度,開展專項治理,農機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實現鎮村全覆蓋,農機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為進一步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江蘇省制定印發了《江蘇省農業設施設備更新提升實施方案》,啟動老舊農機報廢更新、設施棚室改造等重點任務,截至2024年7月已報廢老舊農機1300臺,更新農機超19萬臺。
2 江蘇省農機管理存在的問題
2.1農機裝備總量供給不足
目前,江蘇省農機裝備總量供給仍顯不足,難以完全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要。1)江蘇省糧食作物機收率已接近 90% ,糧食生產機械雖然相對充足,但其他領域的農機裝備嚴重匱乏。以畜牧業為例,江蘇省畜牧養殖規模大,對飼草收獲機械等農機裝備需求量巨大,但現有農機裝備遠遠無法滿足需求[1]。2)江蘇省農機裝備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糧食生產以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獲機為主的套裝機具相對充足,但適合于規模化生產的大馬力拖拉機、精量作業機具等農機裝備較為缺乏[2]。3)江蘇省農機裝備品種單一、科技含量不高,無人機、自動導航等新型農機裝備發展滯后,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智能化、精準化需求。4)江蘇省部分地區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針對性不夠,個體農戶購機積極性不高,農機總量增長困難。
2.2農機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滯后
農機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是江蘇省農機管理工作中一個亟待加強的環節。目前,江蘇省農機專業技術人員總量偏少,人才隊伍結構失衡。農機管理部門專業技術人員普遍缺乏,既缺乏從事農機試驗鑒定、安全監理、信息化建設等工作的高端人才,也缺乏農機推廣、維修保養等基層一線人員。同時,江蘇省現有農機人才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對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的學習和掌握程度不高,部分人員掌握的農機知識和技能已難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再加上農機專業人員職業待遇和發展通道較為狹窄,人才流失嚴重,人員年齡偏大、知識結構陳舊、專業技能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比較普遍,制約了江蘇省農機管理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2.3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滯后
農機社會化服務在江蘇省發展相對滯后,制約了農業現代化進程。1)江蘇省農機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偏少,主要集中在蘇南、蘇中等經濟發達地區,而在蘇北等地區數量較少,整體覆蓋面有待進一步擴大。現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大多運營規模較小,服務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2)目前,江蘇省農機社會化服務內容以農機作業為主,高端增值服務較少;服務模式相對單一,缺乏差異化特色服務,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內容和模式有待優化創新。3)江蘇省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與農機制造企業、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及農戶之間的聯系協作不夠緊密,導致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整體效率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4)江蘇省農機社會化服務在養殖業、設施農業等領域的覆蓋程度不高,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緩慢,難以充分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多元化服務需求。
2.4農機安全監管力度不夠
近年來,隨著農機裝備數量不斷增加,江蘇省農機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給農業生產和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1)江蘇省一些地區農機安全監管機構缺乏有效的監管執法能力,農機安全監管力量薄弱,專職監管人員較少,與不斷擴大的監管范圍和任務量不相匹配。2)江蘇省一些地區農機安全監管手段和措施仍顯單一落后,遠未跟上農機裝備更新換代的步伐,對于新型農機裝備的安全性能掌握不足,缺乏有力的監管手段[3]。3)江蘇省農機安全監管制度建設相對滯后,部分配套政策法規有待完善,處罰措施不夠堅決有力,導致一些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4)江蘇省一些地區農機使用者的安全意識和技能水平參差不齊,使用不當、超能力作業等問題較為普遍,也加劇了農機安全風險。
2.5農機信息化建設滯后
近年來,江蘇省農機信息化建設雖有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農機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尤其在蘇北等經濟欠發達地區,網絡覆蓋率和帶寬不足,難以滿足現代農業對信息技術的需求。同時,農機管理部門的信息化硬件設施相對落后,缺乏先進的數據采集和處理設備,制約了農機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農機信息化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缺乏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各地農機管理部門數據分散存儲,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導致數據價值難以充分發揮。
3對策
3.1擴大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加快裝備更新
擴大農機購置補貼范圍,是加快江蘇省農機裝備更新換代的重要舉措。在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制定時,江蘇省需要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適當擴大補貼范圍。除糧食生產領域外,還應將園藝機械、設施農業機械、畜牧養殖機械、農產品加工機械等納入補貼范圍,特別是要加大對于智能化、數字化農機裝備的支持力度。同時,有必要對補貼標準進行科學評估和動態調整。針對大馬力拖拉機、植保無人機等高精尖農機裝備,可在整機補貼基礎上,給予更高比例的補貼。對于一些附屬設施、作業工具等配套設備,也要建立相應補貼機制,從而更大程度激發農戶購置農機的積極性。為確保農機購置補貼精準及時發揮效用,江蘇省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操作流程,加強與銀企的對接,降低農戶購機融資成本。通過擴大農機購置補貼覆蓋面,持續加快農機裝備的更新換代,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夯實農機裝備基礎。
3.2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打造專業化隊伍
加強農機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是提升江蘇省農機管理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江蘇省需要從政策、機制、渠道等多方面著手,統籌做好農機專業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江蘇省需要制定相關政策,為農機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出臺相關的薪酬、職稱評審、社會保障等政策,提高農機專業技術崗位的待遇水平和職業吸引力,鼓勵高素質人才長期從事農機管理工作。同時,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農機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大農機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重點培養農機試驗鑒定、信息化建設、安全監理等高端人才,并為基層的農機推廣人員和維修人員提供定期的再教育培訓,不斷提升農機專業人才隊伍綜合素質[4。此外,高度重視農機人員的職業發展通道,為其提供晉升空間和發展平臺。例如,可以探索建立貫通農機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職業發展通道,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保證人才隊伍的活力。只有從多方位著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才能真正打造一支專業化的農機人才隊伍,為加強農機管理,促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3.3壯大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提高服務效能
江蘇省應大力扶持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做大做強,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服務主體。具體來說,可以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農機經營主體向服務領域拓展,壯大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實力。同時,引導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優化服務模式,拓展服務領域,推出一批貼近實際需求的差異化特色服務項目,提升服務專業化、精細化水平。另外,江蘇省需要深化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與制造企業、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及農戶的聯系協作,暢通服務鏈條,形成完整的現代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例如,可以探索建立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與農機制造商的戰略合作關系,做到同步研發、同步推廣;增強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與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協同,發揮各自優勢,為農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農機社會化綜合服務。需要注意的是,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最終的服務對象是農戶,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要切實聽取農戶的需求訴求,持續優化農機社會化服務內容和提升服務質量,讓農機社會化服務真正惠及民生。
3.4強化農機安全監管,確保安全生產
江蘇省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全面強化農機安全監管力度。1)江蘇省要加大農機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力度,優化監管力量配置,確保人員數量和專業素質與日益擴大的監管任務相匹配。同時,積極推進農機安全監管手段和措施創新,運用先進技術手段提升農機安全監管的精準性和高效性,跟上農機裝備更新換代的步伐。2)江蘇省要進一步加強農機安全監管制度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構建責任與權利相統一的制度體系,制定明確的處罰措施,對違法違規行為嚴懲不貸,切實提高制度的約束力和執行力[5]。3)江蘇省要創新農機安全監管理念,注重源頭預防和全過程管控,而非事后監管。加強農機生產、經營、使用等環節的安全監管,切實消除安全隱患。4)江蘇省應加大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力度,提升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技能水平,杜絕違規操作等行為,真正將安全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通過全方位的監管,持續壓實工作責任,才能為農機裝備的規范使用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創造良好的安全環境。
3.5推進農機信息化建設,提升管理水平
江蘇省應加大對農村地區網絡建設的投入力度,特別是在蘇北等經濟欠發達地區,提升網絡覆蓋率和帶寬,為農機信息化應用奠定基礎。同時,農機管理部門應加快配備先進的信息化硬件設施,提升數據采集、存儲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礎上,構建全省統一的農機信息管理平臺,通過整合農機裝備、作業信息、監管數據等各類信息,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管理。此外,大力推廣智能農機裝備,充分發揮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深入分析農機裝備使用、作業效率、安全狀況等數據,為農機管理決策提供有力支撐。通過建立健全農機大數據共享機制,推動農機制造、使用、管理等各環節的數據融合與價值挖掘,將為江蘇省農機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注入強勁動力。
4結語
加強農機管理工作對于促進江蘇省農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江蘇省應進一步擴大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加快裝備更新;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打造專業化隊伍;壯大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提高服務效能;強化農機安全監管,確保安全生產;推進農機信息化建設,提升管理水平。通過這些措施,將進一步提升江蘇省農機裝備水平,優化農機管理和服務能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覃慶榮,覃聰.加強基層農機管理與農機推廣的必要性及策略[J].棉花科學,2024,46(1):89-91.
[2] 楊佛保.農機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南方農機,2023,54(16):189-191.
[3] 穆亞平.農機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河北農機,2023(2):21-23.
[4] 林柏松.縣域農機管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探究[J].南方農業,2021,15(24):124-125.
[5] 何名芳.加強農機安全管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J].營銷界,2020(51):144-145.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