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0.032
鎮安縣地處陜西省商洛市西南部,介于北緯33°07′~33°42′ 、東經 108°34′~109°37′ ,總面積3487km2 ,地形復雜多山,海拔落差達 2257m ,屬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 12.2°C ,年均降水量 804.8mm ,年均日照時間 1947.4h 。鎮安縣森林資源豐富,截至2022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 68.5% ,林地面積 310 666.67hm2 ,活立木蓄積量1664萬 m3 。林業在鎮安縣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研究鎮安縣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為全面提升林業發展質量、實現林業可持續經營管理、維護生態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1 鎮安縣林業概況
近年來,鎮安縣緊緊圍繞“碳中和”“碳達峰”國家戰略,大力實施“林業 +,"”發展戰略,形成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模式。2023年,鎮安縣完成各類營造林 7800hm2",綠化通村道路超 80km ,建設“三化一片林”森林鄉村2個。鎮安縣依托林長制體系和黨建引領,護林防火工作成效顯著,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各級林長巡林19萬余次,獲評全市森林資源管理先進集體等榮譽。鎮安縣著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林業產業提質增效,為促進鄉村振興注人了強勁動力。
2鎮安縣主要林業病蟲害
2.1主要病害
2.1.1 松材線蟲病
松材線蟲病是一種由松材線蟲引起的毀滅性森林病害,在鎮安縣較為常見[。松材線蟲通過媒介昆蟲(主要為松墨天牛)侵入健康松樹,在樹脂道內大量繁殖,造成樹木衰弱,針葉失綠變褐、大面積枯黃,甚至全株枯死。松材線蟲繁殖力極強,在 25°C 的溫度下5d即可繁殖一代。松材線蟲病傳播途徑多、發病隱蔽、擴散快速、治理難度大。
2.1.2松落針病
松落針病由真菌引起,主要為害松樹針葉。發病初期,松樹針葉上出現黃色斑點或段斑,后逐漸變為淡褐色,至秋季全葉黃褐色而脫落。第2年春季,落葉上會出現黑色橫線和子實體等典型病征。松落針病能夠侵染各林齡階段的松樹,尤以幼齡林和中齡林受害最重。一旦發病,會導致樹木提前大量落針影響生長,發生嚴重時還可能造成樹木死亡。近年來,由于鎮安縣部分地區土壤瘠薄、排水不暢等,松落針病在當地松林中有所流行。該病的暴發不僅會造成當年松樹大面積落針,而且會影響翌年林木的正常生長和產量,給當地林業生產帶來嚴重威脅。
2.1.3 側柏葉枯病
側柏葉枯病主要為害側柏的幼嫩枝葉,病菌在當年侵入后不會立即發病,需要經過長達超250d的潛伏期。至翌年3月,側柏當年萌發的嫩葉和細枝就會開始急劇枯萎變黃,6月前后在枯枝上會出現病原菌的子囊盤等典型病征。在鎮安縣,側柏葉枯病可在側柏的各生長階段進行危害[2]。側柏受側柏葉枯病危害后,樹冠似火燒狀凋枯,病葉大批脫落,主干和大枝條出現“樹胡子”狀,持續危害數年可能導致全株死亡。
2.2 主要蟲害
2.2.1 核桃舉肢蛾
核桃舉肢蛾幼蟲會鉆人核桃果實內啃食青皮和仁肉,造成果實失去完整性和發育不良。危害初期,核桃果實上會出現蛀孔,后期整個仁肉會發黑干縮,失去食用價值。一旦核桃舉肢蛾大量發生,不僅會造成當年核桃果實大面積受損和產量銳減,還會影響翌年核桃的正常開花結果。近年來,由于氣候環境和其他因素變化,核桃舉肢蛾在鎮安縣部分核桃主產區出現暴發的趨勢,其繁殖力強、防治難度大,給當地核桃產業造成了嚴重危害。
2.2.2 松墨天牛
松墨天牛成蟲會啃食松樹樹皮和樹干,幼蟲則會鉆入樹體內部蛀食木質部。一旦松樹遭到松墨天牛侵害,初期會在樹干樹皮處出現水平形蛀道和啃食痕跡;中后期則會大量出現縱向蛀洞,樹體大量枯萎,嚴重時整株松樹死亡。近年來,隨著松林資源的不斷增加,松墨天牛在鎮安縣的發生面積不斷擴大且危害程度與日俱增。松墨天牛繁殖力強、活動隱蔽,防治起來十分困難。
2.2.3 中華松針
中華松針是鎮安縣松林中一種常見的小型害蟲,主要以幼蟲吸食松樹針葉的汁液,對松樹的危害非常嚴重。一旦中華松針大量發生,初期會導致松樹針葉逐漸變黃;中期松樹針葉開始大面積枯萎脫落;后期松樹則會出現似“火燒”般的枯黃現象,整株松樹生長停滯。由于中華松針玠體型微小、繁殖能力強、擴散速度快,防治十分困難。
3鎮安縣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
3.1生物防治
3.1.1 微生物防治
在鎮安縣林業病蟲害防治中,常用的微生物防治手段包括利用細菌、真菌等對林業害蟲進行防治。細菌防治方面,常用的有蘇云金桿菌和芽孢桿菌等。例如,可以采用蘇云金桿菌對中華松針等害蟲進行防治。具體操作時,可在害蟲密度較大的4一5月,選擇無風晴天,用高壓噴霧器將蘇云金桿菌均勻噴施于林間樹冠[3]。真菌防治方面,較為常用的有白僵菌。以防治松墨天牛為例,5月中下旬可在松樹干基部周邊設置白僵菌粉炮并引燃,使白僵菌孢子充分彌散,從而感染松墨天牛幼蟲,控制松墨天牛數量。
3.1.2 天敵防治
在鎮安縣林業病蟲害防治中,天敵防治是利用天敵昆蟲捕食或寄生林業害蟲,從而達到控制害蟲種群的目的。以防治松墨天牛為例,可釋放其天敵花絨寄甲進行防治。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松墨天牛幼蟲活躍期,也是釋放花絨寄甲的最佳時機。具體操作時,每間隔 0.5m ,將1張含有50粒左右花絨寄甲卵的卵卡固定于樹干遮陰處或蟲糞密集處,并用尼龍紗網袋包裹保護。防治核桃舉肢蛾,可引入其天敵赤眼蜂。在6—7月核桃舉肢蛾產卵高峰期,在林間釋放天敵赤眼蜂,通常情況下每 667m2 釋放30萬頭,可大幅度降低核桃舉肢蛾的蟲口密度,有效減輕核桃舉肢蛾的危害。上述防治措施操作簡便,但需要嚴格把控天敵釋放的時間和密度,并結合蟲害發生狀況適時調整,以確保防治效果。
3.1.3植物源農藥防治
在鎮安縣林業病蟲害防治中,植物源農藥具有環境友好、毒性較低的特點,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生物防治手段。以 1.2% 煙堿·苦參堿煙劑防治中華松針蜥為例,在4一6月中華松針玠發生高峰期,選擇無風無雨的晴天,使用高壓噴霧器將 1.2% 煙堿·苦參堿煙劑噴施于林間樹冠,達到殺蟲目的。防治松材線蟲病,則可使用 0.3% 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在5—6月松材線蟲病高發期,選擇晴天無風天氣,將藥液噴施于樹干和樹冠部位。印楝素不僅具有觸殺作用,還能干擾昆蟲消化系統,發揮持久的胃毒效果。植物源農藥的主要活性成分均來自植物的次生代謝物質,天然環保、對非目標生物危害小。但在植物源農藥使用過程中,仍需要嚴格遵循規定的噴施時間和濃度,同時注意安全間隔期,避免農藥殘留問題。此外,植物源農藥防治效果有限,需要與其他防治手段相結合,發揮協同增效作用,才能實現林業病蟲害的最佳綜合防控,確保林產品質量安全。
3.2物理防治
3.2.1 性誘劑誘殺
性誘劑誘殺是一種利用害蟲性外激素誘殺害蟲的方法。以防治核桃舉肢蛾為例,每年4月中下旬,是核桃舉肢蛾成蟲開始活動的時期,可在核桃林中按“Z”形布設性誘劑誘捕器,相鄰誘捕器間距 20m 左右,距地面 0.8~1.5m? 。誘捕器內需要裝載核桃舉肢蛾雄性性外激素,通過釋放此類信息素吸引雌性成蟲,捕獲雌性成蟲,從而減少害蟲數量。每隔14d需要更換一次性誘劑芯,持續到6月下旬核桃舉肢蛾活動高峰結束[4]。性誘劑誘殺操作簡單,只需要在關鍵時期布設誘捕器并定期維護更換誘劑芯即可,是一種綠色環保的防治手段。
3.2.2 燈光誘殺
燈光誘殺是針對一些飛行類害蟲的物理防治手段。以防治松墨天牛為例,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松墨天牛成蟲活動的高峰期。可在此時段內,在林區每公頃布設 2~3 個殺蟲燈,利用松墨天牛趨光特性誘捕成蟲,從而有效控制成蟲數量。殺蟲燈的具體數量和布設位置,需要根據林區面積、蟲口密度等因素綜合確定。燈光誘殺操作簡單,能有效捕獲目標害蟲,對非靶標生物影響較小。但也存在一定的能源消耗和初始投入成本。需要結合松墨天牛的發生規律,科學確定作業時間、燈具布設位置及密度,以提高害蟲數量控制效果。
3.3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鎮安縣林業病蟲害防治中常用的一種手段,通過施用化學農藥殺滅病原菌或害蟲,對一些發生嚴重的病蟲害起到快速控制作用。例如,防治松落針病,可在5—6月用 25% 苯醚甲環唑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或 8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施樹冠,每 7~10d 噴施1次,連續噴施3~4次;防治側柏葉枯病,可在6月上中旬用 25% 苯醚甲環唑乳油1000倍液噴施樹冠,每10d左右噴施1次,連續噴施3次;防治松墨天牛,可在5月下旬松墨天牛羽化高峰期,用 2.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 0.2% 阿維菌素乳劑1500倍液噴施樹干,同時可在11月下旬將 10% 溴氰菊酯顆粒劑撒施于林地,防治越冬幼蟲;防治中華松針?,可在8月中旬用 1.8%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施樹冠。在化學防治中,用藥時間和濃度需要嚴格按標準執行,操作人員須經過專業培訓并佩戴好防護用品,確保操作安全,同時格外注意用藥安全及對環境的影響。
3.4 營林防治
3.4.1 營造混交林
單一樹種林分容易導致病蟲害的大規模發生。在造林過程中,鎮安縣可大力推廣營造針闊混交林。以營造松柏混交林為例,一般采取7行馬尾松 +3 行側柏的種植模式,行距控制在 2.5~3.0m 。馬尾松根系較深,而側柏根系較淺,兩者混交后能充分利用土壤空間和養分,減少同種樹木之間的競爭,提高整體抗逆性。也可在馬尾松純林中每隔5~6行套種一行柳杉,形成混交林分,有利于降低病蟲害發生頻率和強度[5]。混交林的多樣性不僅能夠增強林分的穩定性,還可以為天敵昆蟲、鳥類等提供更好的棲息環境,從而增強生態系統中的天敵作用,達到防治林業病蟲害的目的。
3.4.2 設置隔離帶
隔離帶可有效阻隔病蟲害在林區內的蔓延,防止其波及更大范圍。以防治松材線蟲病為例,一旦發現疫木,需要立即沿著疫區外圍設置至少 20m 寬的隔離帶,在隔離帶內徹底清除所有疫木,不得種植易感樹種如馬尾松或油松等。隔離帶的具體寬度需要根據病蟲害的擴散能力、林分密度、地形地貌等多方面因素綜合確定。對于擴散能力較強的病蟲害,隔離帶寬度應適當加大,一般以 10~30m 為宜;但在病蟲害危害特別嚴重的情況下,隔離帶寬度可設置為 30m 以上。除了寬度,隔離帶內也需要進行必要的環境整治,清除病蟲害滋生地,種植抗性樹種,為病蟲害的徹底根除創造有利條件。
4結語
鎮安縣地處秦嶺生態核心區,林業資源豐富,但也面臨著各種林業病蟲害的嚴重威脅。科學合理應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營林防治等多種防治技術,對于有效遏制林業病蟲害蔓延、維護森林生態安全至關重要。鎮安縣應在林業病蟲害監測和預警的基礎上,因時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防治技術,注重綜合防治,發揮各種防治技術的協同增效作用。同時,應順應生態環保發展理念,大力推廣生物防治和營林防治等綠色防治技術,最大限度保護和修復森林生態系統。只有充分運用各種先進適用的防治技術,形成系統化、規范化的防治體系,才能真正遏制林業病蟲害,維護秦嶺生態安全,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鎮安縣乃至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顏文光.探討林業病蟲害治理中營林技術的應用[J].新農民,2024(12):75-77.
[2] 王松.提高營林技術對治理林業病蟲害的影響[J].河北農機,2024(8):69-71.
[3] 阮昌梅.陜西柞水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2,25(11):151-154.
[4] 薄曉華.林業技術對治理林業病蟲害的作用探究[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2):59.
[5] 魏曉蓮,謝毓芬,劉少波,等.陜西秦嶺地區松材線蟲病防控研究[J].林業科技情報,2021,53(4):83-85.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