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1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0.069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關系到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科學開展農業氣象服務,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盤錦市位于遼寧省西南部,地處遼河平原腹地,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大市。盤錦市土地總面積為 4062.34km2 ,其中農用地 2 274.59km2 ,耕地面積 1563.7km2 。盤錦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季,無霜期長,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全年平均氣溫 8.48C ,年降水量 600mm 左右,年日照時間在
以上。優越的自然條件為盤錦市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盤錦市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據統計,近5年來,盤錦市年糧食總產量都穩定在110萬t以上,2023年盤錦市糧食總產量為118.9萬t。
近年來,盤錦市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增強,但仍面臨著氣象災害頻發、科技支撐不足等諸多挑戰。積極開展農業氣象業務,及時準確地為農業生產提供氣象預報預警、氣候評估、農情監測等服務,對于提升盤錦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基于盤錦市農業氣象業務發展現狀,剖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推動盤錦市農業氣象業務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盤錦市農業氣象業務發展概述
為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盤錦市高度重視農業氣象業務發展。目前,盤錦市已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農業氣象業務體系,涵蓋了氣象監測、農情調查、預報預警等服務。在氣象監測方面,盤錦市建有多個國家氣象觀測站,這些站點利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全面、精確的氣象監測數據。在氣象服務方面,盤錦市積極開展氣象為農服務活動,通過制作和發布農業氣象預報、氣象災害預警、農事指導等信息,為農業生產提供精細化、個性化服務,幫助農民及時了解天氣變化,合理安排農事活動,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抗災能力和產量穩定性。此外,盤錦市積極探索并開展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如人工降水等,有應對農業生產中的旱澇災害。盤錦市農業氣象業務發展態勢良好,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在支撐現代農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盤錦市農業氣象業務發展仍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2盤錦市農業氣象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2.1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盤錦市農業氣象業務發展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氣象基礎設施是開展各項業務的基本保障,是提供優質服務的重要支撐。然而,當前盤錦市農業氣象觀測站網密度不夠,布局不夠合理,自動化程度偏低,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對氣象監測數據的需求。具體而言,盤錦市農業氣象觀測站點數量偏少,山區、丘陵等地形復雜地區站點覆蓋不足,部分站點老化失修,影響了觀測數據的連續性和可靠性[2。同時,觀測設備自動化水平不高,人工觀測所占比重較大,時效性和準確性難以保證。此外,盤錦市農業氣象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缺乏功能完備的農業氣象數據共享平臺,數據資源整合利用不足,大數據分析和智能化服務能力偏弱。觀測站網建設滯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使得農業氣象監測數據的時空分辨率和覆蓋范圍受到限制,難以全面準確掌握農業氣象災害狀況,無法提供精細化、差異化的氣象服務產品,極大制約了盤錦市農業氣象業務的發展[3]。
2.2 專業人才短缺
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滯后是制約盤錦市農業氣象業務發展的又一突出問題。當前,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總量不足,專業結構不合理,高層次人才缺乏,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氣象業務發展的需要[4]。具體而言,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現有專業技術人員中,大多數為氣象學背景,農學背景的人員較為匱乏,復合型人才更是鳳毛麟角。這種專業結構失衡的狀況,不利于農業氣象業務的深人開展。人才梯隊建設的不完善,不僅影響了農業氣象業務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制約了先進農業氣象理論和技術的引進應用。此外,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現有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不及時、業務能力提升乏力的問題較為突出。當前,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方法在農業氣象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給農業氣象業務帶來了革命性變革。但受制于知識結構落后、學習能力不強等因素,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對新理論新技術的學習應用熱情不高,難以適應農業氣象業務的新要求[5]。農業氣象部門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的狀況若得不到及時改善,必將嚴重制約盤錦市農業氣象事業的長遠發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2.3農業氣象服務產品種類較少
農業氣象服務產品種類不豐富是制約盤錦市農業氣象業務發展的又一突出問題。當前,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提供的服務產品主要局限于傳統的天氣預報、氣象災害預警等方面,在農業生產管理、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等領域的服務產品較為匱乏。具體而言,在農業生產管理方面,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尚未建立完善的農事氣象指標體系,缺乏對播種、施肥、灌溉等農事活動的針對性氣象指導服務,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精細化管理的需求[。在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方面,目前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主要提供單一的災害預警信息,缺乏對災害發生的可能性、災害影響范圍、程度等風險因素的定量評估,風險防控的精細化水平有待提高。農業氣象服務產品種類單一的問題急需引起重視,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切實提高農業氣象服務的精細化水平,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3 對策建議
3.1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
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基礎設施投人力度,突破制約農業氣象業務發展的瓶頸。1)優化農業氣象觀測站網布局。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應科學規劃觀測站點,合理增設站點數量,重點加強山區、丘陵等地形復雜地區的站點覆蓋,擴大觀測范圍,提高站網密度。通過優化站網布局,獲取更加全面、準確的氣象監測數據,為農業氣象業務提供堅實的基礎支撐。2)加快推進觀測站點的升級改造。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應及時更新、升級老舊陳舊的觀測設備,引進智能化、自動化的氣象監測儀器,減少人工觀測環節[7。例如,在一些觀測站升級改造過程中,可以更新包括自動氣象站、自動土壤水分溫度觀測儀、農業小氣候觀測儀等在內的先進設備,并嵌人自動質控、故障診斷等智能化模塊,可大幅提升數據質量和觀測效率。3)加強農業氣象信息化建設。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應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加快構建功能完備、性能優良的農業氣象數據共享平臺,實現氣象監測數據的高效存儲、管理、共享,促進數據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引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強農業氣象數據的智能化處理和分析,提高農業氣象預報預警、災害風險評估等業務的精細化水平。通過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可有效解決基礎設施滯后問題,夯實農業氣象業務發展基礎,全面提升農業氣象監測預警和服務能力,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
3.2強化人才培養與引進
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應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以突破制約農業氣象業務發展的人才瓶頸。1)在人才引進方面,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應立足人才需求,有針對性地引進農業氣象學、農學等相關專業的高層次人才,優化人才隊伍的專業結構。同時,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應加大引進力度,從全國農業氣象重點高校引進優秀畢業生,為人才隊伍注入新鮮血液。2)在人才培養方面,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應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養體系。鼓勵和支持現有工作人員攻讀農業氣象學、農學等相關專業學位,提高人才隊伍的學歷層次和專業水平。定期選派業務骨干到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進修學習,學習借鑒先進的農業氣象理論和實踐經驗。注重發揮傳幫帶作用,通過師徒結對、導師制等方式,推動知識技能在人才隊伍內部的傳承創新。3)針對人員知識更新不及時的短板,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應完善繼續教育制度,采取集中培訓、網絡學習等方式,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現代農業氣象理論知識和信息化應用技能培訓,促進人員知識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營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在職稱評定、崗位晉升、績效考核等方面向業務骨干和優秀人才傾斜,充分調動人員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例如,可設立農業氣象人才專項基金,用于支持人員參加學術交流、發表論文、申報科研項目等,促進人才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3.3豐富農業氣象服務產品
為豐富農業氣象服務產品種類,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應著力構建多樣化、精細化的農業氣象服務產品體系。1)在農業生產管理方面,加快構建覆蓋農業生產全過程、全環節的農事氣象指標體系,研發針對播種、施肥、灌溉等農事活動的氣象指導服務產品。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布設田間小氣候監測站、王壤情監測點等,實時動態監測農田小氣候和土壤水分等關鍵農業氣象要素,建立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模型,為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農事活動的精準實施提供精細化氣象指導,助力農業減損增效。2)在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方面,盤錦市農業氣象部門應積極開發融合氣象監測數據和農業種植資料的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模型,實現對干旱、洪澇、低溫冷凍等主要氣象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影響范圍、損失程度等風險因素的定量評估,并以圖表、數據等直觀形式呈現評估結果。在此基礎上,針對性地制訂農業氣象災害防范措施,科學指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優化灌溉排水等,切實降低災害風險,提高農業抗災防災能力。同時,加強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智能推送,及時將易發區域、影響程度等詳盡信息推送給廣大農戶,有力提升氣象災害預警的精準性和時效性。通過上述措施,盤錦市可突破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單一的瓶頸,切實提高服務的精細化、智能化水平,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氣象保障。
4結語
盤錦市作為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業氣象業務的發展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總結了盤錦市農業氣象業務發展現狀,分析基礎設施不足、專業人才短缺、服務產品單一等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未來,盤錦市應持續加大對農業氣象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優化觀測網絡布局,提高農業氣象監測預警自動化水平。同時,注重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引進培養并舉的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此外,積極創新服務產品和手段,推動農業氣象預報預警精細化、農情調查現代化、決策服務智能化發展。隨著這些措施的落實,盤錦市農業氣象業務必將邁上新臺階,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參考文獻:
[1] 劉小杰.農業氣象業務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J]現代農村科技,2024(3):10-11.
[2] 徐智.農業氣象技術裝備保障業務信息化建設[J].安徽農學通報,2023,29(21):149-152.
[3] 張靜,郭宇恒,袁喆,等.現代農業氣象服務數字化業務平臺開發與應用[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26):52-53.
[4] 郭冰芳.基層農業氣象服務水平提升策略探索[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4):93-95.
[5] 李軒,吳門新,侯英雨,等.農業氣象大數據共享平臺設計與實現[J].中國農業氣象,2022,43(8):657-669.
[6] 孟素梅.農業氣象服務及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6):108-109.
[7] 王斌飛,張璐,孫琳琳,等.遼寧省盤錦市農業氣象基礎數據庫研究[J].江西農業,2019(20):38.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