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565.1;S51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0.058
山東省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分為半島和內陸兩部分。半島突出于黃海、渤海之間;內陸部分北與河北省為鄰,西與河南省交界,南與安徽省、江蘇省接壤。山東省位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 11~14°C ,無霜期 190~220d ,年平均降水量550~950mm 。山東省是糧食生產大省,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可以提高兩種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水平,實現一季雙收。作為全國主要農業大省,2023年山東省糧食總產量達5655.5萬t,連續3年穩定在5500萬t以上。但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糧食需求持續增加,單一作物種植已難以滿足需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推廣,可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長習性差異,實現間作、套種,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對于保障山東省糧食有效供給、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山東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概況
近年來,山東省高度重視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2023年,山東省高質量落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14.51萬 hm2 ,是國家下達10.2萬 hm2 任務的 142% ,位居全國前列。各級政府出臺多項扶持政策,中央和省級財政對實施主體每667m2 給予200元補貼,另有9個地市每 667m2 追加50~200 元補貼,全省享受每 667m2 補貼在250元以上的地塊超過落實面積的 61% 。各地因地制宜選擇種植模式,主推
,“4:3”‘ Π6:Π3:Π 等模式,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推廣。例如,2022年,招遠市組織20余家新型經營主體召開現場觀摩會,分享實踐經驗。2023年,肥城市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如網絡培訓、現場觀摩等,累計培訓從業人員1.3萬人次,取得良好效果。陽信縣將復合種植作為重點,建設一批示范片區,推廣種植模式。2024年6月,淄博市臨淄區召開現場會,總結并推廣輕簡化技術模式的做法。
2 山東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推廣存在的問題
2.1推廣機制不健全,部門協調不暢
山東省在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過程中,存在推廣機制不健全、部門協調不暢順的問題。該技術的推廣涉及農業農村、財政、科技等多個部門,需要各部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但目前山東省內部門間的協調機制還不夠完善[。相關職能部門在工作中分工不夠明確,責任界定欠缺,在具體工作推進時存在推矮扯皮的現象,影響了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缺乏高效的協調平臺和工作例會制度,部門之間溝通協調不夠順暢,政策、資金、技術等無法形成合力,制約了推廣工作的深入實施。
2.2技術培訓不足,種植戶操作不規范
在山東省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過程中,技術培訓工作相對滯后,種植戶操作不規范。1)復合種植技術操作環節較多、要求較高,對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有較大考驗,但目前山東省開展的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技術培訓不足,培訓范圍和頻次有限,特別是針對基層種植戶的培訓不足。2)由于培訓工作相對滯后,大部分種植戶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操作掌握不夠熟練,在播種模式選擇、播期確定、田間管理等關鍵環節極易出現操作不當的情況,影響技術的規范性和成效。同時,一些地方農業技術人員專業培訓不足,導致農業技術人員無法熟練掌握先進技術,為種植戶提供的指導服務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2.3農機裝備配套不足,部分環節機械化程度偏低
當前山東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農機裝備配套嚴重不足,部分關鍵環節的機械化程度偏低,制約了該項技術的順利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對機具有較高的專業性要求,而山東省目前缺乏成熟的、完全適配的專用農機裝備,很多地區只能利用傳統的大豆或玉米播種機進行改裝,操作性、精度、效率不理想。盡管部分地區購置了先進的復合種植專用機具,但由于缺乏專業人員的指導和培訓,復雜的操作設置和調試流程使得農戶難以充分發揮這些機具的效能。此外,在除草、植保、收獲等環節,復合種植對機械化的要求更高,但山東省相應的農機裝備極為匱乏,很多地方只能采取人工方式作業,不但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下,而且若操作不當,易造成作物機械損傷或品質下降。
2.5技術服務滯后,缺乏社會化服務補充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操作環節多、要求精細,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專業能力和服務質量要求較高。但目前山東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有限、發展不夠成熟,專業化服務能力較弱,難以滿足大規模推廣的需求[。許多地區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缺乏對復合種植技術的深入理解,無法為種植戶提供全程精細化服務。同時,復合種植技術服務的專業性導致成本較高,但山東省在財政補貼、用工保障、金融信貸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尚顯不足,制約了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壯大。
3對策
3.1構建高效推廣機制,加強部門協同聯動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推廣,需要政府統籌協調,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為此,山東省應建立高效的推廣機制,明確各部門在推廣工作中的職責分工,構建集決策、執行、監督于一體的工作體系。在決策層面,應成立由農業農村、財政、科技等部門組成的領導小組,統籌推廣工作的整體部署;在執行層面,各相關部門要明確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具體事務的實施,做到責任到人;在監督層面,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制度,將推廣工作完成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對工作扎實的予以表彰,對消極怠工的嚴肅問責[3]。同時,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聯動。各部門要建立工作例會制度,定期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協調解決推廣中的疑難;建立工作協作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和工作對接;開展業務培訓,增強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和協作意識。此外,注重加強基層建設,充分發揮鄉鎮政府和村級組織的力量,確保推廣工作落實到農戶。
2.4推廣資金投入有限,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3.2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提高農戶操作水平
當前山東省在推廣過程中存在推廣資金投入有限、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的問題。雖然中央和山東省財政安排了一定補貼資金,但由于涉及面廣、主體多,單靠有限的財政資金很難滿足實際需求。一些地區補貼資金撥付不及時、發放程序復雜,影響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同時,山東省在扶持政策方面顯得單一和滯后,主要依賴財政補貼,在用地、用種、社會化服務、保險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較為薄弱,與復合種植技術的全面推廣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部分地區財力較薄弱,無法對該項目給予大力支持,加之上級轉移支付有限,難以及時高效撥付到縣鄉村三級。
山東省需要加大培訓力度、優化培訓內容、創新培訓形式,構建完善的培訓體系。將培訓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安排足夠的培訓經費,擴大培訓覆蓋面,使廣大種植戶尤其是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能充分參與。培訓內容方面,根據復合種植技術的特點,重點圍繞品種選配、播期調控、田間管理、機械作業等關鍵環節,系統性地進行技術解讀,幫助種植戶牢牢掌握操作要領。同時,注重農業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確保技術在基層落地。培訓形式也需要與時俱進、多措并舉。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利用網絡視頻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遠程培訓;觀摩會與培訓班同步,讓種植戶親身感受先進技術,現場解惑;結合田間指導,實現培訓與實踐有機融合。
3.3完善機械裝備配置,提高種植機械化程度
山東省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相關農機裝備的配置。根據復合種植作業的特點,科學評估不同機具的適用性,擇優配置,滿足作業需求的專用設備。例如,在播種環節,因為要同步完成大豆和玉米的播種作業,可優先配置一體化的復合播種機具,精準控制行距、株距、深度等參數,確保播種質量;在除草環節,配備具備分帶分體噴霧功能的植保機具,避免不同藥劑對作物造成傷害;在收獲環節,配套高地隙、大作業幅寬的聯合收獲機,減少套種作物遺落。同時,山東省應因地制宜地對現有農機設備進行適當改裝改造,提升其在復合種植作業中的適用性。例如,對普通玉米或大豆播種機進行簡單改裝,調整行距、株距等參數,使其能夠滿足復合種植要求[4。更重要的是,加大技術研發力度,聚焦復合種植難點,創新先進適用的農機裝備,切實提高復合種植的機械化水平。山東省應加強對種植主體和農機手的專業培訓,使他們熟練掌握新型農機的操作要領,發揮機具最大效能。
3.4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扶持體系
為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政府需要給予持續穩定的財政投入支持。同時,建立健全政策扶持體系,從多方位為種植主體提供便利。財政支持方面,山東省要加大中央專項轉移支付的統籌力度,協調整合省級財政資金,同時動員市縣財政予以適當補充,形成上下聯動的財力投入格局。在支持方式上,除直接補貼外,還應在農機購置、設施建設、保險補貼等方面給予優惠傾斜。政策扶持體系方面,立足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自身特點,在用地、用種、社會化服務、保險等方面精心設計配套措施[5。例如,對復合種植可采取“長期 + 短期”的靈活用地方式;對部分主要品種給予臨時審定許可;積極扶持社會化服務組織為復合種植提供全程服務;制定差異化的保險費率和理賠標準等。同時,加大宣傳解讀力度,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出臺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確保政策措施落地落實。
3.5健全技術服務體系,鼓勵社會化服務發展
完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服務體系,是確保該項技術高效推廣的重要保障。1)加大對現有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投入力度,不斷充實鄉鎮農業技術人員隊伍,提高其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確保基層有專業人才為復合種植提供現場指導。2)注重引導和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使其成為技術推廣的重要力量補充。鼓勵有實力的服務組織開展復合種植全程服務,從種子供應、機具租賃到田間管理再到產品營銷,為種植戶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政府農業技術部門也要在服務體系建設中發揮骨干作用,為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充當后者專業發展的“把關人”。同時,加強與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聯動互動,實現政府服務與社會服務的良性互補,形成合力。探索建立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將符合條件的服務組織納入政府購買范圍,以此增強服務主體的獲利能力。
4結語
全面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對于促進山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確保這項技術的順利推廣,山東省應建立高效的推廣協調機制,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提高農戶操作水平;完善機械裝備配置,提高種植機械化程度;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健全技術服務體系,鼓勵社會化服務發展。只有從頂層設計和基層落實兩端發力,在部門聯動、資金投入、技術培訓、裝備配置、政策扶持及服務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才能在山東省落地生根,進而促進糧食供給保障能力和農民增收水平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亞強,高奇,康玉峰,等.秦州區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J].農技服務,2024,41(9):67-69.
[2] 姚丹.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科技,2024,42(16):44-46.
[3] 黃紅平,徐秋杰.山東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要點與推廣應用[J].種子科技,2024,42(15):34-36.
[4] 孫思楊.山東梁山地區大豆玉米帶狀復合高產種植技術要點[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28):78-79.
[5] 孟昭淑.山東東平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要點與推廣應用[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13):54-55.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