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750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0.044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美麗中國建設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林業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不僅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和綠色基礎設施,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態服務功能,如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然而,在全球氣候變化加劇、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傳統的林業發展模式面臨著嚴峻挑戰。山東省日照市作為全國重要的沿海城市和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其林業發展對于區域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極大。因此,研究日照市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策略,對于推動全國林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日照市林業產業發展現狀
日照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位于東經 118°25′~ 119°39′ 、北緯 35°04′~36°04′ ,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熱同季,光照充足。境內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森林類型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植被類型多樣,植物區系豐富。據統計,日照市共有木本植物739種,隸屬于209屬82科,構成了以松類、麻櫟混交林、矮林及闊葉雜交林為主的天然次生林植被。截至2023年,日照市森林面積已達11.83萬 hm2 ,森林覆蓋率達到 22.01% ,位居山東省第2位。在良好的資源稟賦和政策支持下,日照市林業產業蓬勃發展,2023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221.5億元,一二三產業比例為 20:77:3 ,形成了以經濟林、苗木花卉、森林生態旅游、林下經濟為主的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經濟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經濟林面積達4.53萬 hm2 ,總產量42.7萬t,其中水果產量31.6萬t,面積1.97萬 hm2; :干果產量9.3萬t,面積1.29萬hm2;林產飲料產量1.4萬t,面積0.83萬 hm2 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和產業帶。
2 生態背景下日照市林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氣候環境變化加劇林業災害風險
日照市深受海洋性氣候影響,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給日照市林業生產經營帶來諸多挑戰,顯著增加了林業災害風險。氣溫波動加劇,春季回暖遲緩,秋季溫差增大,極端低溫天氣發生的概率增加,對林木生長,尤其是幼苗和經濟林果的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降低了林木的抗逆性,增加了凍害風險。同時,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集中,易形成澇災,晚秋易旱,冬季雨雪稀少。這種不穩定的降水模式提高了森林火災和旱災的發生概率,也對林木的正常生長構成了威脅。此外,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分布范圍發生改變,一些原本不常見的病蟲害可能人侵日照市,對當地林木造成危害,加大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的難度[1]。
2.2林業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
目前,日照市林業產業主要集中于初級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深加工環節薄弱,產業鏈延伸不足。這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經濟效益難以最大化。以經濟林果產業為例,雖然日照市擁有豐富的水果和干果資源,但多數產品以鮮果或初級加工品的形式銷售,缺乏精深加工能力,未能充分挖掘其潛在價值。例如,日照市藍莓資源豐富,主要用于鮮果銷售和簡單的果醬加工,而藍莓深加工產品,如藍莓酒、藍莓保健品等開發不足,導致產業附加值提升空間有限。在苗木花卉產業方面,也存在類似問題。雖然日照市育苗面積和花卉種植面積較大,但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特色品種和高端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空間較小。此外,林業產業相關的二、三產業發展滯后,如以林果為原料的食品加工業、以木材為原料的家具制造業等發展不足,未能有效帶動林業產業鏈的延伸和價值提升。
2.3林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科研投人不足、科技人才匱乏及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等方面。科研經費投入不足導致林業相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難以深入開展,限制了新技術、新品種的研發與推廣。缺乏高水平林業科技人才制約了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目前現有的林業技術人員大多缺乏前沿的科研知識和實踐經驗,難以應對日益復雜的林業生產經營挑戰。此外,許多科學研究成果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未能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導致科技創新對林業發展的貢獻有限??萍紕撔履芰Σ蛔?,不僅影響了林業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的提高,還降低了日照市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病蟲害等挑戰的能力,最終制約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效益的充分發揮[2]。
2.4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難度加大
如何平衡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構建生態友好型林業發展模式,是日照市林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林地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之間存在一定矛盾。部分地區為了追求短期經濟利益,過度開發林地資源,導致森林覆蓋率下降、生態系統功能退化。一些大型鋼鐵企業生產活動對周邊環境和林業造成一定影響,如工業廢氣排放可能導致產生酸雨,影響樹木生長;工業廢水排放可能污染水源,破壞森林生態系統。此外,林業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造成一定壓力。例如,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會污染土壤和水源,影響生態環境健康。隨著森林旅游的發展,游客數量的增加給環境承載力帶來挑戰,如果不加以規范管理,可能會導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3對策
3.1構建林業災害預警和防控體系
為保障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日照市需要構建完善的林業災害預警和防控體系。1)建設林業災害監測預警網絡。日照市應利用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實時監測氣象、水文、土壤、植被等,構建覆蓋全市的林業災害監測網絡,實現對災害發生發展趨勢的動態監測和預警。加強對森林火災、病蟲害、旱澇災害等主要林業災害的預測預報,建立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及時向林業生產經營者和公眾發布預警信息,增強災害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2)完善林業災害應急響應機制。日照市應制訂科學合理的林業災害應急預案,明確各級政府、部門和單位的職責分工,建立快速反應機制,確保災害發生后能夠迅速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加強應急隊伍建設,配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和裝備,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與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相關部門的協調聯動,形成高效的應急響應合力。3)加強林業災害防控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完善的防火隔離帶、生物防火林帶、森林防火道路等基礎設施,提高森林防火能力。加強林業有害生物檢疫和防控體系建設,開展病蟲害監測預警和綜合防治,防正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蔓延。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提高林區抗旱排澇能力,減少旱澇災害對林業生產的影響[3]。
3.2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精深加工
日照市需要積極延伸產業鏈條,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推動林業產業轉型升級。1)立足日照市豐富的林業資源稟賦,選擇優勢產業進行重點突破。例如,針對日照市豐富的藍莓資源,重點發展藍莓深加工產業,開發藍莓酒、藍莓果汁、藍莓果干、藍莓保健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形成完整的藍莓產業鏈。還可以利用日照市豐富的茶葉資源,開發茶葉精深加工產品,如茶飲料、茶多酚、茶氨酸等,提升茶葉產業的經濟效益。2)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和設備,提高林產品加工水平和產品質量。鼓勵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推動林產品加工技術的創新和升級。例如,引進先進的木材加工技術,生產高檔家具、木質工藝品等,提高木材資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3)培育壯大林業龍頭企業,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林業品牌。鼓勵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戰略合作等方式,擴大生產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支持龍頭企業開展品牌建設,打造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林業品牌,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4]。
3.3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培養林業科技人才
加大科技創新投人,培養林業科技人才是推動日照市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戰略。1)增加林業科研經費投入,設立專項科研基金,支持林業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推廣,重點關注林木良種選育、高效栽培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林業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林業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理念,開展聯合攻關,提升日照市林業科技創新能力。積極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促進科研成果向生產實踐轉化,縮短科研與生產之間的距離,讓科技成果真正服務于林業發展。2)在人才培養方面,加大力度培養高素質林業科技人才隊伍。加強對現有林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提升其專業技能和科技素養,鼓勵其參與科研項目,增強其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同時,積極引進高層次林業科技人才,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和發展平臺,吸引優秀人才扎根日照市,為林業發展貢獻力量。
3.4探索生態友好型林業發展模式
生態友好型林業發展模式是指在尊重自然規律、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林業經濟,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5。日照市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1)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將林業資源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打造“林旅結合”的特色品牌。依托日照市的森林資源,開發森林康養、森林探險、自然教育等旅游項目,吸引游客前來體驗自然之美,并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避免過度商業化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建設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增強游客體驗,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2)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充分利用林地資源,發展多種經營模式。推廣“混交林 + 林下茶”的模式,在不破壞森林生態系統的前提下,種植茶葉、藥材、食用菌等經濟作物,提高林地綜合效益。還可以發展“林蛙”“林藥”“林菌”“林蟬”等立體種養模式,形成多層次、多品種的林下經濟結構,增加林農收入,促進鄉村振興。3)積極探索建立森林可持續經營投入與撫育材銷售“收支兩條線”管理機制。傳統的森林經營模式往往將撫育材銷售收人作為森林經營投人的主要來源,這種模式易導致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過度采伐,不利于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收支兩條線”管理機制將森林經營投人和撫育材銷售收入分開管理,確保森林經營投入的穩定性,避免因市場波動影響森林經營活動的開展。
4結語
日照市林業發展在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面臨著氣候環境變化、產業鏈短、科技創新不足及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等挑戰。立足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日照市林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日照市應積極探索生態友好型發展模式,構建完善的災害防控體系,延伸產業鏈,并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從而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最終將日照市打造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林業示范城市。
參考文獻:
[1] 魏收學.生態背景下林業生產經營可持續發展策略[J].當代農機,2024(9):67.
[2] 楊阿莉.小隴山高橋林場林業生產經營可持續發展現狀及策略分析[J].南方農業,2023,17(21):189-192.
[3] 張家勝.生態背景下林業生產經營可持續發展策略[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2,25(2):117-118.
[4] 李沛霖.林業生產經營可持續發展探究[J].南方農業,2021,15(15):62-63.
[5] 楊靜,岳樹旺,法楊,等.日照市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農技服務,2019,36(12):96-97.
[6] 葉俊南,李樹巧,陳進江,等.林業生態建設及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措施研究[J].中國林副特產,2024(2):50-52.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