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0.025
生態林業是指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遵循自然規律,運用現代林業技術,構建和維護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協調統一的林業發展模式。發展生態林業,不僅有利于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調節區域氣候,還能提供木材、藥材等林產品,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提升人們生活水平。此外,其建設意義在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提供生態產品和服務,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對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人類福祉至關重要。林業技術推廣是實現生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筆者以安徽省渦陽縣為例,分析生態林業建設中林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以期為區域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1 渦陽縣概述
渦陽縣隸屬安徽省亳州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渦河中游、淮北平原中部,總面積 2 110km2 。境內地貌類型多樣,渦河北岸散布龍山、東山、西山等低矮山丘,總面積僅 6.22km2 ,其余皆為廣袤的渦河南北兩岸河間平原,構成了渦陽縣主要的地理單元。該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 15.1°C ,年平均降水量 851.6mm ,年平均日照時間為 2 015.7h ,光熱資源豐富,有利于生態林業發展。渦陽縣的林木資源主要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類型,人工栽培木本植物種類繁多,達202種。第三次全國土地變更調查數據顯示,渦陽縣林地面積達4 010.27hm2 ,擁有各類林木9600萬株,活立木蓄積量為 3590601.9m3 ,年木材產量約40萬 m3 。除了木材生產,渦陽縣的林業經濟也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木本中藥材年產量約2萬t,各類果品年產量約9萬t,林木綠化率達 25.84% 。在“十三五”期間,渦陽縣大力推進造林綠化,完成造林 8066.67hm2 ,森林覆蓋率提升至 21.5% ,增長5.7個百分點,并榮獲“安徽省森林城市”和“安徽省園林縣城”稱號,生態效益顯著提升。渦陽縣豐富的樹種資源為其發展生態林業提供了堅實基礎。楝、榆樹、槐、桑、楸、側柏、水杉等50余種樹木及剛竹、淡竹、紫竹等竹類,共同構成了渦陽縣獨特的林業生態系統,也為發展多元化林業經濟提供了豐富的物種資源。
2存在的問題
2.1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滯后
盡管渦陽縣已初步建立林業技術推廣網絡,但其覆蓋范圍有待擴大,服務能力有待提升。1)基層推廣機構數量不足、力量不足,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生態林業技術服務需求。2)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信息傳播渠道不暢,導致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速度緩慢,未能及時惠及廣大林農。3溝通協調機制存在不足,縣、鄉、村三級之間未能實現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導致技術推廣工作效率低下。4)部分技術推廣內容與林農實際需求存在脫節,一些技術的實用性不強,難以在生產實踐中發揮應有的作用[1]。
2.2技術推廣模式單一
目前,渦陽縣政府部門在技術推廣過程中扮演著主導角色,承擔著技術培訓、信息傳播、示范推廣等主要職能。這種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林業技術的應用,但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局限性。例如,政府主導的推廣模式往往缺乏靈活性,難以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林農的實際需求進行差異化推廣。政府主導的推廣模式也容易導致資源配置效率降低,難以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林業技術推廣,限制了林業技術推廣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2.3 林農積極性不高
林業技術推廣工作中,林農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林業技術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渦陽縣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許多林農習慣于傳統的耕作方式,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意愿相對較弱,更傾向于沿用已掌握的經驗。部分林農對林業新技術的效益缺乏清晰的認識,加之針對新技術的宣傳推廣力度不足,導致他們對新技術的了解有限,甚至存在一定的誤解和抵觸心理,從而影響了新技術的應用[2]。此外,一些林農對林業技術推廣缺乏信任,認為推廣的技術并不一定適用于自身的實際情況,擔心投入成本后無法獲得預期的收益,這種擔憂情緒也抑制了他們參與技術推廣的積極性。
2.4 專業人才缺乏
當前,渦陽縣林業技術人員數量不足,尤其缺乏具備現代林業技術、經營管理及推廣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現有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更新慢,對新興林業技術、先進管理理念和推廣模式的掌握程度不足,難以適應現代生態林業發展的需求。此外,人才引進機制不夠完善,缺乏吸引和留住高層次林業人才的有效措施,導致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基層林業技術推廣機構普遍存在人員老化、后繼乏人的問題,年輕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不足,難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梯隊。這種人才短缺的局面不僅限制了先進林業技術的推廣應用,而且影響了林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成為渦陽縣生態林業建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2.5 資金投入不足
近年來,渦陽縣生態林業建設成就凸顯,但相較于日益增長的林業技術需求與建設生態林業的總目標,資金投入仍顯不足。目前,渦陽縣林業方面的投入資金來源渠道單一,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撥款,社會資本參與度低,企業投人不足,導致資金規模總體偏小[]。資金投入不足導致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先進技術的引進、示范基地的建設、推廣資料的印制等工作難以順利開展,最終影響了林業技術的推廣效率和覆蓋范圍,阻礙了林業技術的更新換代和林業產業的轉型升級。
3對策
3.1完善技術推廣體系
渦陽縣需要構建一個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的技術推廣服務體系。1)優化和完善林業技術推廣網絡,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基層推廣機構數量,合理配置人員,確保每個鄉鎮都擁有專業的技術推廣隊伍,并深入村一級,實現技術推廣服務的全覆蓋。2)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林業技術信息平臺,整合現有資源,實現技術信息、市場信息的共享和傳播,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推廣模式。通過網絡平臺、移動終端等,將最新的林業技術和信息及時傳遞給林農,打破信息壁壘,提高林業技術推廣效率[4。3)加強推廣體系內部的溝通協調,建立縣、鄉、村三級之間的聯動機制,定期開展技術交流和經驗分享活動,促進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形成協同推廣合力。4)注重技術推廣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深人調研林農的實際需求,根據不同區域、不同樹種、不同經營模式,制訂差異化的技術推廣方案,確保推廣的林業技術能夠切實解決林農在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5)建立健全技術推廣效果評估和反饋機制,定期對推廣工作進行評估,收集林農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發現和解決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推廣方式方法,提高推廣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3.2構建多元化推廣模式
為打破單一推廣模式的局限,渦陽縣需積極探索多元化推廣途徑,構建適應現代林業發展需求的技術推廣體系。1)強化示范基地建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林業經營主體,建立涵蓋不同樹種、不同經營模式的示范基地,通過實地觀摩、現場講解等方式,將先進的林業技術直觀地展示給林農,增強推廣工作的實效性。2)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作用,選派具備豐富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的林業專家深人基層,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幫助林農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科技特派員制度能夠有效彌合技術供需之間的差異,實現精準的技術服務。3)探索建立“政府 + 企業 + 基地 + 農戶”的推廣模式,政府鼓勵龍頭企業參與技術推廣,將技術研發、生產示范和農戶培訓結合起來,形成利益聯結機制,促進林業技術的快速普及和應用。4)積極發展林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的組織化優勢,開展規模化、標準化的技術推廣,提高推廣效率。合作社還可以發揮信息交流平臺的作用,促進林農之間的技術學習和經驗分享。5)在推廣過程中,注重差異化推廣,根據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不同樹種的生長特性、病蟲害發生規律及不同林農的生產需求,制訂相應的推廣方案,避免采用“一刀切”式的推廣方式。
3.3提高林農參與積極性
提升林農參與林業技術推廣的積極性,是確保生態林業建設取得成功的關鍵。渦陽縣需要采取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從轉變觀念、增強信任、提升技能等方面入手,激發林農的內生動力[5]。1)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多種形式,如舉辦講座、田間示范、印發宣傳手冊等,向林農普及林業新技術的優勢和效益,以及相關的政策法規,幫助他們了解新技術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消除誤解和顧慮,樹立科學的林業發展理念。2)注重示范引領,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林地或農戶,進行新技術示范推廣,讓林農親眼見證新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增強他們對新技術的信心和信任度,并以點帶面,逐步推廣。3)加強技術培訓,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的林農,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培訓活動,如組織專家進行現場指導、舉辦技術培訓班、制作技術培訓視頻等,傳授實用技術,提高林農的技能水平,使其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新技術。4)可以建立林農學習交流平臺,鼓勵林農之間相互學習、分享經驗,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4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
人才是技術推廣的推動力,渦陽縣需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人才培養與引進體系,強化人才隊伍建設。1)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展林業技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探索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定向培養符合渦陽縣林業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2)完善縣內林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體系,定期組織開展各類技術培訓班、專題講座及學術交流活動,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授課,提升現有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使其能夠熟練掌握和應用新技術、新方法。3)積極探索建立激勵機制,吸引優秀林業人才來渦陽縣工作,如提供優厚的薪資待遇、健全的住房保障等福利,并設立人才發展專項基金,用于支持林業人才的科研項目、創新創業及技術推廣活動。同時,要暢通人才晉升渠道,為優秀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4)在人才引進方面,要拓寬引才渠道,積極引進高層次林業專家、學者和技術骨干,特別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學術水平的人才。5)注重本土人才的培養,積極選拔有潛力的年輕技術人員,送往高校或科研院所深造,為渦陽縣林業發展儲備后備力量。
3.5強化資金投入與管理
強化資金投人與管理是保障渦陽縣林業技術推廣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政府應制定并完善一系列扶持林業技術推廣的政策措施。例如,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林業技術推廣工作,對積極采用新技術的林農給予獎勵補貼,鼓勵企業參與林業技術研發和推廣,并建立健全林業技術推廣的績效考核機制。政策的制定要注重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充分考慮渦陽縣的林業發展特點和林農的實際需求,避免政策的空泛化和形式化。要拓寬資金投人渠道,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財政支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林業技術推廣,探索設立林業技術推廣基金,形成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除了增加資金投入規模,更要注重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應建立健全資金管理制度,規范資金審批流程,加強資金使用監管,確保資金專款專用,避免資金浪費和流失。要優化資金投向,重點支持先進適用技術的引進、示范基地的建設、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及推廣資料的印制等方面。
4結語
渦陽縣生態林業建設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林業技術推廣對推動其高質量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效開展林業技術推廣工作能夠提升林業生產效率,優化林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進而鞏固和提升渦陽縣的生態優勢。未來,渦陽縣應持續加強林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創新推廣模式,提升林農科技素養,從而構建現代化、高效益的生態林業發展新格局,為實現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宋國平.關帝山國家森林公園在生態林業建設中林業技術推廣的作用與運用策略[J].林業勘查設計,2024,53(4):55-58.
[2] 馬漢寺,馬巧迎,張健威.生態林業建設中林業技術推廣問題及對策探討[J].農村科學實驗,2024(7):124-126.
[3] 魯鵬.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花木盆景,2024(3):90-91.
[4] 梁有斌.生態林業建設中林業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4(2):111-113.
[5] 馬晨哲.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探索[J].新農業,2023(24):27-28.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