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0.034
林業病蟲害是威脅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因素,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加劇,林業病蟲害發生頻率和危害程度不斷上升。作為四川省重要的林業大縣,鹽源縣擁有大面積的云南松林和其他珍貴林木資源,對維護區域生態平衡和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近年來鹽源縣林業病蟲害問題日益嚴重,給林業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筆者通過深入探討鹽源縣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對策,以期為鹽源縣乃至整個涼山州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助力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林業保護體系,為實現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貢獻力量。
鹽源縣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現狀
鹽源縣位于四川省涼山州西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雅襲江下游西岸,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近年來,受氣候變化和人為活動的影響,鹽源縣林業病蟲害問題日益突出,主要包括松材線蟲病、云南松毛蟲、華山松大小蠹、核桃舉肢蛾等。為防治林業病蟲害,鹽源縣林業和草原局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例如,鹽源縣在重點區域實行臨時封山,嚴格控制人員和車輛進入;大力推廣生物農藥防治技術,如使用球孢白僵菌進行噴灑作業,有效抑制病蟲害蔓延;加強監測預警工作,及時發現和處理病蟲害。同時,鹽源縣林業部門注重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通過現場指導等方式提升一線工作人員的防治能力。此外,鹽源縣堅持“預防為主、早期治療”的原則,強調“識蟲用藥、識藥用藥、適量用藥、適時用藥”,以確保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通過這些措施,鹽源縣在林業病蟲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維護了生態安全。然而,面對日益復雜的林業病蟲害發生形勢,鹽源縣仍需要進一步完善防控體系,提高防治技術水平,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更大挑戰,確保林業可持續發展。
2 鹽源縣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2.1監測預警體系不完善
鹽源縣林業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不完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監測網絡覆蓋不全面。鹽源縣地形復雜,林區分布廣泛,但現有的林業病蟲害監測站點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區域,對于偏遠山區的林業病蟲害監測力度不足[1。這導致部分林區的病蟲害情況無法及時掌握,增加了防治的難度和滯后性。2)監測技術手段落后。目前,鹽源縣林業病蟲害監測仍主要依賴人工巡查,病蟲害種類和危害程度主要依靠林業工作人員的肉眼觀察和經驗判斷,缺乏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等先進技術支持,難以對大面積林區進行快速、準確的病蟲害監測,往往導致病蟲害在發現時已經擴散,錯過最佳防治時機[1]
2.2防治技術和手段落后
鹽源縣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和手段存在明顯的落后問題,主要表現為過度依賴化學防治方法。在防治林業病蟲害時,鹽源縣往往首選大規模化學農藥噴灑的防治方法,忽視了其他更加環保、可持續的防治手段。這種單一的防治方法不僅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還易導致病菌、害蟲產生抗藥性,增加長期防治難度和成本。例如,在2023年鹽源縣瀘沽湖鎮的云南松毛蟲防治工作中,當地林業部門采用了傳統的大規模化學農藥噴灑方式[。采用這一方式雖然短期內控制了蟲害蔓延,但對周邊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影響,導致有益的昆蟲數量大幅減少。更嚴重的是,由于連續多年使用同一種化學農藥,云南松毛蟲開始出現明顯的抗藥性,導致后續防治效果逐年下降,而防治成本卻持續上升。
2.3 專業人才缺乏
鹽源縣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面臨專業人才缺乏的嚴重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高級研究人員數量不足。鹽源縣作為涼山州的一個縣級單位,由于薪資待遇水平較低,難以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林業病蟲害研究專家,對新型病蟲害的研究和防治方案的制定缺乏科學支撐。例如,在2023年鹽源縣金河鎮云南松毛蟲防治工作中,由于缺乏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指導,當地防治人員未能準確判斷蟲害的發展趨勢,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機[3]。2)基層防治人員的專業技能有待提高。雖然鹽源縣努力開展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但由于培訓頻次不夠、內容不夠系統,基層防治人員在面對復雜的病蟲害情況時,往往缺乏科學的判斷能力和應對措施,病蟲害防治效果較差。
2.4 資金投入不足
鹽源縣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面臨資金投入不足的嚴峻挑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長期防治資金保障機制缺失。鹽源縣財政收入有限,難以為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持續穩定的資金支持。由于缺乏長期資金保障,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往往呈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特點,難以形成系統性、持續性的防治策略[4。2)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由于缺乏科學的資金分配機制,鹽源縣林業病蟲害防治資金分配未能充分考慮不同區域的實際需求,導致部分林業病蟲害防治重點區域資金不足,而一些林業病蟲害輕度發生區域卻出現資金閑置的情況,資金使用效率低下[]。
2.5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鹽源縣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防治設備儲存和維護設施不足。鹽源縣缺乏專門的林業病蟲害防治設備儲存倉庫和維修車間,導致大型防治設備無法得到妥善保管和及時維護。例如,在2023年瀘沽湖鎮的松毛蟲防治工作中,由于缺乏合適的儲存場所,價值50萬元的大型噴霧器長期暴露在室外環境中,導致設備銹蝕嚴重,影響了防治效果,還增加了維修成本[5]。2)林區應急防治基礎設施缺乏。鹽源縣多數林區缺乏專門的應急防治站點和快速反應通道,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山區,一旦暴發大規模病蟲害,難以及時調動人員和設備進行應急處置,嚴重影響了鹽源縣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效率和應急能力,急需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來改善現狀,提高防治工作的整體水平。
3對策
3.1構建完善的監測預警系統
針對鹽源縣林業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不完善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對策。1)擴大監測網絡覆蓋范圍。鹽源縣應在現有林業病蟲害監測站點基礎上,重點加強偏遠山區的林業病蟲害監測站點建設。可以采取“固定站點 + 流動監測”的模式,在交通不便的地區設立流動監測小組,定期巡查并收集數據。同時,可以考慮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建立覆蓋全縣的遙感監測網絡,實現對大面積林區病蟲害的實時監控。2)提升監測技術水平。鹽源縣應積極引進和應用現代化監測設備和技術,如無人機航拍系統、物聯網感應器等。可以在重點林區部署智能監測設備,實現對溫濕度、病蟲害發生情況等數據的自動采集和傳輸。為提高林業病蟲害監測效率,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對衛星和無人機拍攝的圖像進行自動分析,快速識別病蟲害發生區域。同時,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引入先進的數據分析模型,提高對林業病蟲害發生趨勢預測的準確性。
3.2研發和推廣先進的防治技術
針對鹽源縣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和手段落后,特別是過度依賴化學防治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對策。1)推廣綜合防治策略,減少對化學防治的依賴。鹽源縣應積極引入和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樣化的防治手段,構建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體系。同時,鹽源縣林業和草原局應組織專家團隊,根據不同林業病蟲害的具體發生情況,制定科學的綜合防治方案,確保防治效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2)加強新型防治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鹽源縣應與省內外科研院所合作,重點研發適合當地的生物農藥和生態調控技術。可以設立專項研究基金,支持高效、低毒、環保的防治技術研究。同時,應在全縣范圍內選擇典型林區建立示范基地,開展新技術的大規模應用試驗。例如,可以在瀘沽湖鎮云南松林區設立生物防治示范區,全面應用新型防治技術,并對其效果進行長期跟蹤評估。
3.3 加強專業人才培養
針對鹽源縣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對策。1)建立高級研究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鹽源縣應與省內外知名林業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設立聯合研究中心、提供優厚待遇等方式,吸引高水平的林業病蟲害研究專家來到鹽源縣工作或定期指導。同時,可以選送本地優秀的林業技術人員到先進地區學習深造,學習最新的林業病蟲害防治理論和技術,培養高級研究人才。2)加強基層防治人員的系統化培訓。鹽源縣林業和草原局應制定長期的培訓計劃,定期組織基層防治人員參加專業培訓,也可以邀請省級專家定期來到鹽源縣開展培訓講座。培訓內容應涵蓋病蟲害識別、發展趨勢判斷、防治技術應用等方面,并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4增加資金投入
針對鹽源縣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對策。1)建立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機制。鹽源縣應積極爭取上級政府的財政支持,將林業病蟲害防治納入縣級重點工作,確保每年有穩定的財政撥款。同時,可以探索市場化融資渠道,如設立林業生態保護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例如,可與當地旅游、林產品加工等相關產業建立聯動機制,如將部分旅游門票收入、林產品銷售利潤定向用于林業病蟲害防治,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2)優化資金使用管理機制。鹽源縣應建立科學的資金分配和使用評估體系,引入專家評估機制,根據各地區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嚴重程度、防治難度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資金分配方案。同時,加強資金使用監管,建立資金使用全過程跟蹤審計制度,實行“一地一策”的資金使用計劃,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調整資金投入。此外,可探索建立林業病蟲害防治效果與資金掛鉤的激勵機制,鼓勵各地區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林業病蟲害防治成效。
3.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鹽源縣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對策。1)完善防治設備儲存和維護體系。鹽源縣應規劃建設專業的林業病蟲害防治設備管理中心,配備標準化的設備儲存倉庫和維修車間。設備儲存倉庫應配備恒溫恒濕系統,確保設備在最佳環境下儲存。維修車間則需要配備專業的維修工具和備件庫,并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針對大型噴霧器等設備,可以在設備管理中心建立專門的大型設備維護區,配備防銹、除濕等專業設備,定期對噴霧器進行保養,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提高防治效率。2)構建林區應急防治網絡。鹽源縣應在各重點林區建立應急防治站點,形成覆蓋全縣的應急防治網絡。每個站點應配備齊全的防治設備、充足的應急物資和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科學規劃并改造升級連接各應急防治站點的快速反應通道,可考慮利用現有林區道路進行智能化改造,配備先進的通信系統和交通指揮中心,確保在林業病蟲害暴發時能夠迅速、高效地調動人員和設備,開展精準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
4結語
鹽源縣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面臨監測預警體系不完善、防治技術和手段落后、專業人才缺乏、資金投入不足及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鹽源縣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效果,而且威脅著當地的生態安全和林業可持續發展。通過構建完善的監測預警系統、研發推廣先進防治技術、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增加資金投人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對策,鹽源縣有望顯著提升林業病蟲害防治水平,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為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鄧士義.林業常見病蟲害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技術分析[J].新農民,2024(23):72-74.
[2] 童小健.林業病蟲害的特點及預防措施[J].河北農機,2024(15):79-81.
[3] 郝建民.林業管理與蟲害防治技術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4(3):205-207.
[4] 趙乾龍.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初探[J].農業災害研究,2024,14(1):16-18.
[5] 楊漢彬.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有效應用[J].河南農業,2023(35):37-39.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