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畫發展脈絡及社會價值功能
(一)藝術多元化背景下油畫發展歷程
油畫是西方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9世紀之前,油畫所處的藝術環境相對單一,其主要的變化是受到社會的影響而進行的風格改變,并且各類風格差異相對較小,藝術沒有呈現多元化的趨勢。19—20世紀,藝術逐漸多元化,主要原因就是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變革對傳統繪畫產生了沖擊。20世紀初,工業快速發展,城市不斷擴張,科技不斷創新,這種變化對藝術環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傳統藝術無法滿足人民的需求,藝術家也開始尋求新的藝術表達方式。在這一背景下,野獸派繪畫、立體主義繪畫、抽象派繪畫等繪畫流派應運而生,打破了傳統的繪畫表達方式,形成了更加自由、注重情緒表達的藝術風格。20世紀之后,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各類繪畫流派之間不斷交流融合,從而產生了各種風格的油畫作品。
(二)油畫藝術的社會功能
在抗戰時期,油畫藝術家“以筆代刀”,描繪了解放區人民的真實抗戰生活,揭露了日軍的兇惡行徑,這在唐一禾的油畫創作《七七號角》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紀念革命先烈、謳歌英雄的油畫創作接踵而來,如馮法祀的《劉胡蘭就義》、董希文的《開國大典》等優秀作品,觸動了中國人民的思想情感。改革開放以來,表現人民真實生活的佳作接連不斷,如羅中立的《父親》(圖1),他用濃厚的油彩、精微而細膩的筆觸,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摯、純樸憨厚的普通農民形象。新時代以來,那些反映人民幸福、表現中華民族大國氣象的油畫創作成為時代獨特的視覺圖式。如今,在信息科技不斷發展,網絡傳媒貫穿生活各個角落的大環境、大背景之下,民眾的審美及藝術家的思想都有了新的變化,油畫創作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就需要進行新的變革,油畫創作者需要在繪畫技法及繪畫構思等方面進行思考。在高校油畫教學中,尤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理念及新的創作技法,在教育方法及教育理念方面迎合新的藝術背景,這樣的油畫教學才能更有效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二、高校油畫教學中的問題

(一)油畫創作教學中缺乏創新精神培養
在藝術多元化的背景下,繪畫創新是極其關鍵的,繪畫創作者需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如今在高校油畫教學中,大部分油畫教師都向學生強調創新精神,但一些教師缺乏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過度單一地強調創新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缺乏創新思維,往往無法創作出有創意的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過度依賴于對其他優秀油畫作品的臨摹或二次創作。此外,部分學生過度重視繪畫技法而忽視了創作的自由性,只關注對優秀作品的復制,而忽視了在優秀作品基礎之上的創新與超越。如果教師沒有對這些學生進行及時干預與引導,就會導致學生無法有效地將所學習的優秀技法應用于自己的原創作品中,只能單純地復制與模仿他人的作品。
(二)學生綜合素養有待提高
優秀的作品不僅需要高超的創作技法,還需要優秀的創作模式與豐富的文化內涵。部分高校在開展油畫教學時,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單純注重提高學生的繪畫創作技法,這樣會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當今藝術多元化的背景下,學生可以通過電子設備觀看到許多關于藝術方面的知識與技法,但是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掌握審美能力與藝術創作能力,就算面對大量的新知識,也不能做到全面接納,只能了解其皮囊。學生只有在擁有良好繪畫技術的基礎上,才能夠對藝術有自己的見解與感受,從而成為優秀的藝術創作者。藝術本身是人文學科的一個分支,藝術的學習并不是單純的技術學習,而是要結合社會歷史進行掌握,只有充分地了解了社會歷史,并對美術史論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夠創作出高質量的藝術作品。
(三)高校油畫專業教學模式相對單一
大多數高校油畫專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教學過于簡單枯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主要原因就是傳統教學模式沿用的時間過長。多數高校油畫專業教師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式,在教學過程中簡單地按照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只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行指導與講解,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及創新思維的培養,導致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趨向統一,但審美能力及創新思維卻大相徑庭。學生在單一的教學模式下無法提高學習興趣,雖然掌握了專業技法,但是不能將學習到的技法完美地融人創作中。同時,過于單一的教學模式極大程度地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與審美能力的發展。學生缺乏對優秀油畫作品的鑒賞能力,在進行獨立創作時也就無法創作出具有豐富繪畫語言的作品。這并不符合高校油畫專業的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培養出真正的藝術創作者,需要高校油畫專業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不斷的創新與改革,豐富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
(四)油畫教學評價體系過于單一
如今,部分高校在油畫藝術作品評價方面沒有制定完善的評價體系,部分教師對學生作品的評價重視程度不夠,在對作品進行點評時,也僅僅簡單地指出問題與解決方法,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個性及學生之間的差異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這樣單一的評價標準不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藝術創作能力。但在油畫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點評是非常關鍵的,學生通過教師的點評能夠發現自己作品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清楚未來在藝術創作過程中需要著重關注的方向。另外,教師在點評學生作品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所有學生采用同樣的標準進行點評,在根本上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為在藝術專業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創作方式及通過藝術作品表達自己的個性。如果教師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僅僅按照自己的標準進行點評,就會打擊學生創作的積極性,無法起到幫助學生提高綜合創作能力的作用。
三、高校油畫教學改革的路徑
(一)建立開放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在藝術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油畫教學需要進行新的變革,尤其是在教學模式上進行改變。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改變,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建立開放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交流,在輕松的氛圍中不斷增強創新意識。
建立開放的教學模式,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高校中的創作技法教學比較豐富,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得到充分的學習。但是在繪畫方式及繪畫風格方面,學生并沒有得到良好的學習,其主要的原因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單純地講述各種繪畫風格,缺少讓學生對風格的學習及交流,學生在學習時過于死板地接收知識,而沒有將其運用于創作實踐中。如果教師采用開放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夠有更多的主動權,與教師共同展開探索。這樣一來,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就能夠將自己的思想更好地在畫面中展現出來,并且創作出真正具有創新精神的作品。
(二)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油畫在中國的發展歷程較短,多數高校在油畫教學中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在教學內容上對油畫與中國民族藝術的融合較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加強油畫與中國民族藝術的融合,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素養。
優秀的藝術作品需要與社會現實相結合,所以高校學生需要了解當今時代的發展方向,只有將油畫創作與社會現實相結合,才能創作出高質量的藝術作品,從而有效促進油畫藝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隨著信息網絡技術不斷發展,電腦繪畫創作、人工智能創作等創作手段不斷出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對這一方面展開相應的教學,讓學生對此類創作方式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夠掌握此類創作方法,從而創作出更加新穎的藝術作品。
(三)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在油畫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更加優秀的高素質油畫專業人才,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藝術教育的創新發展。多元化教育的開展需要在多個方面進行,首先,通過引進其他優秀地區的教學理念,將其與本校教育實際相結合,形成新的教育模式。同時,在教學大綱的規劃上進行完善,在注重基礎專業技能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審美素養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次,大量借鑒其他地區的優秀教學方式,將其運用于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吸引力,讓學生在課堂學習與課堂創作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放松,有效提高學生對油畫的創作興趣。再者,可以采用多媒體講授、示范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審美能力,同時不斷引導學生在創作上突破固有思維,不斷尋找新的創作路徑,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與創新思維。最后,在教學評價方面,應該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針對學生的性格與創作個性采用多樣的評價方式,努力提高學生的創作自信心。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評價模式,針對每一位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評價報告,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完成的作品與教師的評價進行結合,形成一份評價報告。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發現自己在創作方面的問題與未來創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還有利于教師清晰地了解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的進步與亟須解決的問題。這種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創作積極性,同時也能夠讓教師更加清楚每一位學生在創作方面所面臨的問題,根據問題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做到因材施教。
(四)促進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在油畫教學中,油畫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同樣重要。許多油畫專業的學生在油畫技法運用方面非常完善,但其所創作出的作品卻不夠完美,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在油畫理論方面的掌握程度不夠,在創作時并沒有更多地考慮繪畫創作語言的展現,而是著重于表現技法。在高校油畫專業學生中,上述情況屢見不鮮,這是因為多數高校油畫專業學生沒有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所謂油畫理論,就是與油畫發展及藝術理論等相關的理論知識,這些藝術理論知識在繪畫創作中非常重要,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及藝術語言、促進藝術思維發展的關鍵。因此,在高校油畫教學中,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改革方向,油畫專業在課程設置及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促進實踐與理論的結合,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創作出更為完善且優秀的油畫作品。
在專業技法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地引人理論知識,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專業技法的運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并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可以采用一定的考核辦法,以此保證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理論知識進行寫生創作與長期創作,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更加有效地理解理論知識。
參考文獻:
[1]常靖宜.油畫藝術及教育發展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21.
[2]張蕾.基于多元文化視角下高校油畫創作課程探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1(2):147-149.
[3]胡琪華.多元美術文化發展背景下高校油畫教學探究[J].文化產業,2021(2):147-149.
[4]吳樂.多元美術文化發展背景下高校油畫教學策略思考[J].中國民族博覽,2020(18):37-38.
[5]張明.高校油畫教學多元化發展模式探索[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62-64.
[6]高澤宇,張大勇.多元美術文化發展背景下高校油畫教學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23):86-87.
作者簡介:
于洋,碩士,棗莊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