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創作深受文化傳承、歷史背景、社會結構、經濟狀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地域環境對油畫創作有著獨特的影響,因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從江南水鄉到西北大漠,不同的地域環境為藝術家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地域環境包含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兩類:社會環境是指社會物質和精神條件的總和,自然環境包括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在西方油畫的發展過程中,油畫創作主題與地域特征緊密關聯,其傳承及創新都與當時的社會狀況緊密相關。中國的油畫藝術家在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繪畫創新融合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近現代藝術家的繪畫題材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但仍有部分藝術家針對所熟悉的生活進行藝術創作,這種創作方向有諸多共同之處,又有些許不同自的。
一、不同地域環境對油畫創作主題的影響
地域性特征是指地域所包含的自然地理條件、文化背景、歷史底蘊和生活習慣等。油畫創作的地域性取決于創作者對于生活環境的感受和審美價值的偏好。地域性特征為藝術家們提供了靈感源泉和獨特的創作視角,大多數藝術家的作品與其自身的生活環境是息息相關的,他們更加傾向于描繪自己身邊的景物與人物。很多畫家會根據自身的生活環境進行藝術創作,因此他們的代表作品都有著獨特的藝術表現風格和審美價值,展現了各地不同的自然風光。例如15世紀的尼德蘭畫派在描繪傳統宗教題材之外,部分畫家把創作目光轉向了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使得這一時期的藝術作品體現出了現實主義傾向。尼德蘭畫派的藝術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色彩與明暗的運用,這源于北歐國家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當地人的審美喜好和欣賞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尼德蘭畫派的創作風格。
地域性特征還影響著藝術家的情感認知。在近現代藝術史中,不少藝術家的油畫作品是圍繞著生存的環境去創作的,其中熟悉的山河景象與現實是不可分割的。長江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中國藝術創作的不竭源泉。長江連接著中華大地的命脈,浩蕩綿延萬里,藝術家對其的描繪頗多,如吳冠中的《長江萬里圖》和《長江三峽》等作品就取材于長江地區。《長江萬里圖》通過對壯麗云山、幽谷山村、城鄉屋宇、江上風帆等內容的描繪,表現了長江沿岸的壯美景色,雪域青松、天府梯田、巫峽女神、黃山云霧、金陵大橋等具有地域性質的元素很好地表現了長江流域的自然及人文景色。長卷形式與東方審美較為契合,多點透視也是中國畫的固有特征,畫面中對于光、色彩、點線結合及云霧意境的處理更是與西方藝術有所關聯。無論是水墨形式還是油畫形式,作品都表現了吳冠中對中國特有的長江地域地貌的喜愛。地域性使得藝術家的作品主題與眾不同,能很好地區分出藝術家,也為創作的多樣化打開了思路。
地域性特征對油畫創作主題的影響是深遠而復雜的,在為藝術家提供創作素材靈感的同時,也影響著藝術家的情感認知和創作表現手法。藝術家在油畫創作過程中挖掘地域性特征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將地域性特征融人所創作的主題中,能創作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獨特藝術魅力的油畫作品。
二、不同地域環境對油畫色彩的影響
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觀有著不同的色彩變化。地貌與氣候條件對藝術家所描繪的自然景觀有著強烈影響,例如:在北方地區,的雪山、廣袤無垠的草原以及寒冷干燥的氣候,使得藝術家們在創作時常常展現出大氣、豪邁、質樸的藝術風格,在色彩的運用上更加偏向于沉著、濃郁的色調,以展現北方風光特有的壯麗與雄渾;南方地區有著更加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和秀美的山水,因此藝術家作品中的色彩更加明亮柔和。
各地的歷史建筑、民俗風情和生活方式等均會對油畫色彩產生影響,例如吳冠中描繪的江南水鄉景色,包含初春的嫩芽、茫茫的霧靄、水邊村舍、粉墻黛瓦,畫面整體和諧清新的色調呈現出一種寧靜淡然的境界,展現出我國南方獨特的魅力與文化底蘊。
不同地域的光線、氣候也會影響藝術家對于色彩的把控,因為不同氣候條件下的光照、濕度等因素的變化會對色彩產生影響。例如,地中海地區光照強烈,陽光明媚,色彩較為豐富,因此藝術家筆下的畫面往往明亮熱烈,充滿生命力。莫奈于1888年創作完成的《從拉薩利斯遠眺昂蒂布》生動地將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的美景表現了出來,以快速、直接的筆觸來捕捉光線和色彩的微妙變化。畫面整體呈冷灰色調,前景是一片藍綠色調的郁郁蔥蔥的樹林和草地,中景描繪的是地中海和昂蒂布小鎮的建筑,呈現出不同層次的藍色,遠景則是略帶藍紫色調的蜿蜒起伏的阿爾卑斯山脈。
地域環境作為藝術家創作和生存的土壤,其影響著藝術家的色彩感知和色彩表達方式,最終在油畫創作中呈現出鮮明的地域性特征。不同藝術家在特定的文化傳統下成長生活,他們的色彩審美觀念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域環境的影響,并在油畫創作中得以體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家對于色彩有著不同的偏好和認知,例如東方藝術家更加傾向于追求色彩的和諧與統一,而西方藝術家更加注重色彩的對比和襯托。
三、東西方油畫作品中的不同地域環境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種類繁多,其中,云貴高原之上的喀斯特地貌較為獨特。云貴高原收納了中國喀斯特景觀的精華,正所謂世界喀斯特地貌看中國,中國喀斯特地貌看云貴。喀斯特地貌較為復雜,特征包括溶洞、石林、天坑、洼地和暗河等,要經過藝術加工處理才能展示出有意味的藝術效果。
羅文帝始終以喀斯特地貌風景為創作母題,結合獨特的藝術語言和深厚的文化意蘊,展現了自然地理和人文情感的深度結合。其作品不僅僅是對地貌的客觀再現,還通過油畫的形式進行對東方美學精神的主觀探索和藝術實踐。中國傳統繪畫推崇“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羅文帝用淡色輕描式的薄涂畫法來描繪云貴地區的喀斯特地貌,先對景物取其意,再將所描繪的對象重新排布,利用色塊、線條等構成元素打造節奏感和秩序美。
貴州的喀斯特地貌以溶蝕性石灰巖為主,形成了錐狀山體、植被覆蓋的蔥郁景觀以及因濕潤氣候產生的霧氣朦朧感。羅文帝用薄涂畫法使油畫作品上布滿了輕快又細密的筆觸,近觀時畫面中會出現抽象的肌理感。然而,當觀者從遠處欣賞時,這些筆觸仿佛化作了山峰、石林、青草和樹木,呈現出一種靜謐而真實的美感。羅文帝的油畫作品描繪了喀斯特地貌獨特的自然之美,展現了獨特的審美情趣。他的畫作《龍宮獨秀山》并不是單純描摹現實中的場景,而是取其意象加以整合,觀者在畫面中可以清晰直觀地辨認出羅文帝所描繪的貴州當地的景致。羅文帝想傳達超越單純的風景,同時融入自身的情感,打造“物我交融”的山川情境。他將喀斯特地貌轉化成一種藝術文化符號,對地域文化進行深度詮釋,賦予自己的油畫作品具體地域環境下的嶄新時代意義。
伊薩克·列維坦是俄國杰出的現實主義風景畫大師。列維坦的油畫作品受到俄羅斯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雙重影響,大多為描繪家鄉波羅的海沿岸、克里米亞等地的美麗風光。其作品極富詩意,自然真實地表現了俄羅斯大自然的特征和美好。
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也是俄羅斯的母親河,列維坦曾多次對伏爾加河及沿岸風光進行描繪。例如他的作品《雨后》,用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描繪了處于朦朧細雨中的伏爾加河岸,畫中的水面上閃著點點白光,天空中的云層像一團團煙霧彌漫開來,向著伏爾加河的遠方散去,展現了雨后獨有的靜謐氣氛。
在另一幅作品《白樺林》中,列維坦描繪了陽光照在白樺林中的錯落光感和空氣感。畫中的白樺樹林象征著生命的堅韌和新生的希望。列維坦的油畫創作與俄羅斯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密切相關,他的繪畫作品向觀者傳達出俄羅斯自然美好風光的同時,也表現出自身的藝術審美和藝術追求。
20世紀的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在早期的作品中多以家鄉西班牙的自然風光和日常生活為主題進行創作,而后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荒誕超現實主義風格。達利故鄉的石頭給了他無限的靈感,他曾說自己就是由這些石頭做成的,在這里,他塑造了自己的個性,并與天空、大海、巖石融為一體。
1931年,達利受到他在加泰羅尼亞生活的風景的啟發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影響,創作了《記憶的永恒》,畫面中三個扭曲柔軟的時鐘象征著時間的流逝與時空的扭曲交錯。達利試圖突破傳統的繪畫觀念,對潛意識中的時空感進行表現創作。畫面遠處的巖石是達利對于家鄉巖石的再創作,畫面中的每一件物體都有真實的創作原型,但這種扭曲的物體組合在一起展現出十足的荒誕感。達利運用平滑的顏料和堅實的輪廓塑造出經典,傳達了一種平和的感覺。
油畫創作受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背景等多方面的影響,使得藝術家們作品中的題材、色彩、構圖等多種多樣。在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不同地域環境下的油畫創作之間的跨地域交流日益密切,使油畫創作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四、油畫創作的跨地域交流與影響
在探討油畫創作在不同地域環境中的差異時,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即跨地域交流的影響與融合。
油畫的發展深受跨地域交流的影響。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作為歐洲文化的中心,其油畫藝術在吸收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基礎上繼續蓬勃發展。隨著世界各地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尼德蘭地區的畫家逐漸開始受到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的影響,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出現了藝術風格獨樹一幟的藝術家希羅尼穆斯·博斯。博斯通過大膽的幻想式形象,開創了嶄新的藝術風格,沖破了尼德蘭傳統繪畫中濃郁的宗教氣息,展現出人文主義思想,寫實性表現手法與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兼具。這種跨地域影響成了尼德蘭油畫發展的重要契機,也開啟了歐洲各地油畫風格相互影響和借鑒的先河。
在亞洲地區,油畫傳入中國后,也經過了跨地域影響與融合的深刻變革。早期的中國畫家在接觸油畫時,一方面學習西方油畫的理論體系,如色彩理論、造型方法、構圖方式等,另一方面將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精神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例如,林風眠曾經留學法國,深入研究西方現代主義油畫創作,并在回國以后巧妙地將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表達和西方油畫的創作形式相結合。林風眠在創作的基礎上尊重中外繪畫和民間藝術的傳統,主張東西方藝術要互鑒互通、取長補短。他的油畫作品是跨地域文化藝術影響與融合的結果,體現了不同地域文化在油畫創作中的交融與共生。當代油畫創作中的跨地域影響與融合現象越發顯著,在題材的選擇上,藝術家將當地獨有的自然風情融入自己的油畫創作中去,使藝術作品既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又具有本土文化的根基。
中西方藝術家的交流互鑒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理解和尊重,通過油畫這一藝術形式,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得以展示和傳播,推動了全球文化多元化的發展。
五、結語
本文從不同地域環境對油畫創作主題、色彩的影響,東西方油畫作品中的不同地域環境,以及油畫創作的跨地域交流與影響等方面系統闡述了油畫創作在不同地域環境中的差異,分析了地域環境對油畫創作的重要性。地域環境在油畫創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與油畫創作主題、色彩運用以及表現形式息息相關。畫家對生活的地域有著深厚的感情,在創作時能很好地表達內心想法,其作品凝聚著藝術家特殊的情感表達和精神寄托。部分地域有著悠久的歷史背景,為藝術家們的油畫創作提供了獨特的素材和靈感,使得藝術家創作出的作品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同時承載著深厚的地域文化。地域環境中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生活狀態也在油畫作品中得到了展現,藝術家們在油畫創作中融入自己的感悟,將地域環境中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生活生動描繪,使觀者在欣賞時產生共鳴。藝術家對具體地域環境的分析和探究,能促進不同地域的藝術風格相互交融與互鑒,為油畫創作注人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賈成良.當代中國山水畫所面臨的問題研究:以“長江題材”為例[J].東方藝術,2023(1):80-86.
[2]陳瑞寧.中國當代意象風景油畫中江南地域性色彩的挖掘[J].色彩,2023(9):125-127.
作者簡介:
沈小奧,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造型藝術(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