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等教育改革深化,高校學生社區向“三全育人”陣地轉變。安全穩定至關重要,當前建設面臨挑戰,如育人體系協同不足、管理服務與特殊群體關愛精細化欠缺、安全穩定保障機制不健全等。本文以安全穩定為視角,分析現狀并提出舉措,旨在探索模式,為學生成長創造良好環境,推動高等教育發展。
研究背景
一、高校學生社區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變遷與重要性凸顯
高校學生社區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發生顯著變遷,從過去單純的居住場所發展為集生活、學習、社交、文化活動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育人空間,這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全面豐富的成長環境,且對學生全面發展影響深遠。如今學生社區不僅是休息地,更是自我管理、教育和服務的重要平臺,學生通過參與社區活動可鍛煉多種能力,其文化氛圍和人際關系環境對學生價值觀塑造、品德修養提升及心理健康發展有潛移默化作用,如積極文化激發學習動力等。
二、安全穩定在高校學生社區中的關鍵意義
安全穩定在高校學生社區中意義關鍵。它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基礎保障,能讓學生免受干擾安心學習成長,關乎學生切身利益和學習狀態。同時,與高校整體發展和社會形象緊密相關。從內部看,安全穩定的社區是教學科研等工作順利開展的支撐,利于吸引優秀師生提升競爭力;從外部看,高校學生社區安全狀況直接影響社會對高校的評價和認可度,一旦出現安全事故或不穩定事件,會損害學校聲譽,引發社會關注和輿論壓力,
影響學校長遠發展。
三、“三全育人”理念對學生社區建設的新要求
“三全育人”內涵包括全員育人(教職員工合力育人)、全過程育人(貫穿學生生涯關注成長)、全方位育人(多方面培養,涵蓋多領域)。其在學生社區建設應用中要求育人工作全方位滲透,保障生活安全秩序,營造文化氛圍,開展思政教育與實踐活動,促學生成長成才。安全穩定是“三全育人”實施的核心保障,只有在安全穩定環境下,全員育人才能協同,全過程育人可推進,全方位育人能開展。因此要以安全穩定為基點,構建管理服務體系,創新育人方式,落實“三全育人”理念于學生社區建設實踐。
高?!叭恕睂W生社區建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一、育人體系內部協同與創新不足
黨建與安全文明建設融合深度廣度不夠,缺系統規劃與實踐互動,未充分貫穿理念,難發揮保障校園安全穩定引領作用。黨建育人力量整合協同低效,主體協同合作機制不完善,資源分散、效率低,無法形成育人合力。黨建活動創新性與吸引力不足,形式傳統、內容脫節,難吸引學生參與,影響黨建育人對校園安全穩定的促進。
思政教育內容與形式難應對多元思潮沖擊,內容單一、形式缺乏靈活互動,無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削弱對校園安全穩定的思想保障。網絡環境下,實效性面臨挑戰,不良信息干擾,工作者網絡技術和輿情引導能力不足,難以維護校園思想安全穩定。同時,工作隊伍專業素養和能力待提升,知識結構不完善,新媒體技術運用及實踐教學能力欠缺,影響在學生社區安全穩定工作中的創新實施。
學生學習動力不足且目標不明,缺乏清晰的學習目標與職業規劃,影響學習氛圍,對校園安全穩定有負面影響,如學業迷茫引發心理問題。學風建設監督評價體系不完善,指標不科學、方式單一,難以準確反映情況與有效監督改進,不利于構建安全穩定的校園學習環境。此外,學風建設與綜合素質培養結合不緊,側重專業知識傳授,忽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致學生能力與社會需求脫節,可能引發就業壓力等不穩定因素,影響校園安全穩定。
二、管理服務與特殊群體關愛精細化欠缺
管理服務精細化和個性化程度低,社區管理忽視個體差異,統一標準難滿足多樣需求,導致服務質量不高,影響學生生活滿意度與安全感。管理機制創新與實踐銜接差,新機制與傳統模式沖突,信息化與流程不匹配,導致工作效率低與管理漏洞,影響安全穩定管理有效性。且服務質量和效率待提升,服務人員素質和意識不足,流程不佳,對學生問題響應解決不及時、不徹底,內容更新拓展滯后,難保障校園安全穩定。
特殊群體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難,界定標準不統一,跟蹤管理難度大,難把握需求變化,影響幫扶效果,增加安全穩定風險。幫扶措施針對性和有效性不足,缺乏個性化,多為常規資助輔導,資源分配不均且評估機制不完善,不能滿足需求,不利于特殊群體健康發展與校園安全穩定。家校合作協同機制不完善,溝通渠道不暢,信息共享不及時,理念方法有差異,缺乏有效合作機制,無法形成家校合力,影響教育幫扶效果與校園安全穩定。
三、安全穩定保障機制與意識薄弱
安全意識上,學生和部分教職工淡薄,忽視安全規定措施,增加事故可能性,構成潛在威脅。在安全管理機制方面,其一,機制不健全,制度有漏洞空白,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不合理,工作難以有效開展,保障校園安全穩定受限;其二,制度執行不到位,存在打折扣現象,監督檢查機制不健全,措施難以落實,影響保障效果。在安全防控與應急能力方面,其一,防控體系有漏洞,技術設備和人員配備不足,難以實時監控和處理隱患,增加安全風險其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足,預案不完善,演練不常態化,應急響應弱,無法及時有效處置,嚴重影響校園安全穩定。
安全穩定“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路徑
一、黨建領航,鑄“環”繪“圓”育新人
第一,匯聚黨建育人力量。優化社區黨組織架構,選拔能力突出的黨支部書記并開展系統培訓與考核。建立溝通機制以制定育人計劃。加強服務型黨組織規劃,明確服務標準,組織黨員開展志愿與學業幫扶活動,建立反饋機制提升服務質量。打造多元化育人隊伍,邀請專業教師和校友參與,構建培訓體系提高育人能力。
第二,共繪黨建全程育人“同心環”。創新黨團共建活動室運營模式,使其成為學習、交流、實踐的優質平臺,舉辦主題黨日活動并借助新媒體推廣。完善黨員示范寢室評選標準,注重多方面表現并進行動態管理與表彰。深化黨員“ 1+1 ”活動至生活心理等領域,建立檔案、評估幫扶效果并設置獎勵機制。
第三,構建黨建全方位育人“生態域”。德育方面開展誠信紀律教育,組織學生參與管理服務。智育方面結合專業舉辦競賽、講座,建立導師制度并加強校企合作。體育方面完善設施,組織活動和社團,指導學生鍛煉。美育方面開展鑒賞等活動打造文化長廊,組織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勞育方面制定方案,組織實踐技能培訓,建立激勵機制,樹立勞動觀念。
二、強化思政教育,筑“陣地”拉“戰線”
第一,匯聚思政育人力量。建立領導干部與輔導員深入社區制度,領導每月至少一次,輔導員重心轉移加強溝通。完善專業教師參與思政教育激勵機制并納入考核。加強專職輔導員隊伍建設,配備、培訓并開展活動提升能力。邀請校外專家和企業人士舉辦講座,建立資源庫豐富內容形式。
第二,牢固思政“陣地”,拉長思政“戰線”。加強輔導員工作室建設,完善設施條件,制定規劃計劃,轉化成果發揮輻射作用。開展多樣思政教育活動,創新形式打造品牌,建立評價機制提升質量。推動思政與社區文化融合,體現價值觀打造文化品牌,加強設施建設營造氛圍。
第三,構建多元思政育人載體,拓展思政全方位育人空間。利用本地紅色資源組織研學創作活動,傳承紅色文化。結合重大事件節日開展主題教育,包括線下線上活動增強國家民族意識。加強網絡思政平臺建設,打造平臺發布內容、互動了解需求、監測輿情營造清朗空間。
三、抓牢學風建設,保“落實”促“監督”
第一,構建全過程育人機制,落實全過程監督。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制定個性化學風建設方案,大一注重入學教育與習慣養成,大二加強學業幫扶與方法指導,大三強化專業技能訓練與實踐,大四開展就業指導與論文管理。完善監督評價體系,涵蓋多方面指標,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建立反饋機制并與學生綜合測評等掛鉤,落實全過程監督。
第二,打造育人平臺與落實全面育人。將學風建設融入社區文化,開展主題活動營造氛圍,建立學習交流平臺促進交流合作,加強學生社團管理并鼓勵開展專業活動。加強與企業合作,建立產學研平臺,邀請專家、組織實習、開展項目合作等,建立反饋機制改進培養模式和學風建設,打造全方位育人平臺,落實全面育人。
四、精細管理服務,創“機制”重“實踐
第一,建立學院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管理創新機制。加強教師與宿舍管理銜接,建立溝通機制,完善網格員制度并建立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制定輔導員進社區制度,記錄工作情況,開展師生座談交流。根據學生需求變化調整管理方案,建立評估機制,創新理念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推進全過程的學生管理工作實踐。推進輔導員工作室進社區,按年級開展職業規劃等服務。組織教師帶隊學生進企業,建立實踐基地,共同制定計劃標準,指導學生實踐,了解企業需求為學校提供參考,促進人才培養和就業工作。
五、關愛特殊群體,注“幫扶”重“心育”
第一,組建引路人。建立精準篩查機制,多渠道收集信息,識別特殊困難學生并建檔動態管理。加強人員培訓,提升識別與幫扶能力。開展心理引導教育,建課程體系與輔導團隊,加強心理關懷。建家校溝通平臺與合作幫扶機制促共育。
第二,完善幫扶形式與內容。依不同類型學生制定個性化幫扶方案,涉及經濟、學業、心理等。經濟困難學生加大資助與勵志教育;學業困難學生建幫扶小組與學習計劃;心理問題學生建干預轉介機制。堅持融合探索思政教育格局,融入思政元素拓展空間。
第三,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新生入學加強教育,普查建檔、辦講座活動、設咨詢熱線。平常生活分類指導跟進,對不同群體開展輔導培訓與心理支持。利用第二課堂開展心理建設活動,依托工作室開展勵志教育與成長成才活動激勵學生。
六、高校大安全穩定工作格局構建
第一,畫好“安全防線”,實現“多線”協同。建立高位推動機制,成立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納入議事日程,制定規劃計劃,干部聯系社區并考核。構建全員安全教育機制,納入課程體系,編寫教材,多種形式教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利用新媒體營造氛圍。建立學生參與機制,組建志愿者隊伍,設監督崗,開展活動,建立信息員制度。
第二,探尋“安全結合面”,實現“多面”結合。建立安全宣傳長效機制,制定計劃,開展活動,利用傳統和新媒體宣傳,加強家校溝通。建立“互聯網 + 安全”機制,加強信息化建設,利用大數據分析,推進智能安防系統建設,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訓。
第三,打造“安全共同體”,實現“全程”貫通。入學時講安全,納入教育課程,舉辦講座演練,發放手冊,組織參觀。在校期間抓安全,健全管理制度,開展檢查排查,綜合治理周邊,加強日常教育管理。畢業時強調安全,開展專題活動,加強就業指導教育,提供咨詢服務,建立跟蹤機制。
高?!叭恕睂W生社區構建與實踐是系統長期工程,安全穩定為核心貫穿始終?,F狀分析明確面臨挑戰,制約育人功能發揮及校園安全穩定。提出的舉措包括黨建引領、思政教育、學風建設、管理服務、關愛特殊群體和保障安全穩定等,旨在構建完善和諧安全的社區環境。未來高校要深化“三全育人”理念理解貫徹,優化建設模式和管理機制,各部門協同合作,確保舉措落地生效,關注學生需求變化,及時調整完善措施。
作者簡介:
喻劍,男,1996年生,漢族,四川瀘州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史。本文系成都大學計算機學院2024年上半年微課題工程立項項目重點項目“‘三全育人’視域下的‘三穩三?!徽臼綄W生社區建設路徑探索”(項目編號:SmartIT_K047;項目類型:1.4)研究成果。作者單位:成都大學計算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