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剖析科學實驗活動的特點,尋找德育教育的切入點,通過科學實驗教學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教育,使學生得到全面的提升與發展。
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的價值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教學思想,能夠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對于綜合實踐型課堂構建有著指導性的作用。小學科學實驗活動是發展學生個人認知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科學實驗,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科學現象、理解科學原理、掌握實驗技能。此外,科學實驗教學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奠定基礎。
在科學實驗教學中融合德育教育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還能通過參與科學實驗活動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及認知。所以,教師應認真剖析科學實驗教學活動,找到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充分運用小學科學實驗活動中蘊含的德育價值,將科學實驗教學和德育內容進行有機融合,打造出高效率的小學科學實驗課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保障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科學實驗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1. 實驗準備:從小事做起
實驗是通過實踐探索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理解科學知識的含義,更要了解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還要將學到的科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所以,小學科學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切實地參與實驗過程,達成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
小學科學實驗與生活的貼合度較高,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獨立進行實驗準備,讓學生從小事做起,培育學生的責任感。例如:在教學教科版一年級《誰更容易吸水》實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準備海綿、紙巾、手絹等實驗材料,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
2. 實驗合作:學會助人,學會感恩
“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感,所以教師要在課堂倡導學生相互合作。合作學習主要是通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完成實驗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相互合作來提高其團隊意識,建立協作共贏的思想,在合作過程中突破學習難點。
教師可以按學生的能力進行均衡分組,然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活動。此過程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科學思想認知,還能提高學生的團體意識,進而發展德育素養。例如:教師以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確保每個小組能力均衡,選出一名學生擔任組長。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為每位同學分配任務,如操作員、數據記錄員、實驗現象記錄員、實驗結果整理員等。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活動,讓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意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及感恩意識,進而促進學生德育素質的發展,有效提高實驗教學的成效。
3. 實驗結果:學會反思,學會自省
實驗就是不斷探索知識的過程。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不同操作會造成實驗結果的不同,所以小學科學實驗常常會碰到實驗結果不同、實驗失敗等情況,而這些都與學生的操作息息相關。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時,可以從實驗結果入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育學生自我檢測、自我反思的意識與能力,提升德育教育成效,同時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教科版四年級《模擬安裝照明電路》時,學生已基本掌握了電路連接的理論知識和檢測方式,在此基礎之上,教師為學生分發簡單的電路連接材料,讓學生自行操作模擬安裝照明電路。當學生遇到電路連接失敗等情況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電路連接會失敗?哪里出了差錯?再結合實驗現象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本節知識的認識,同時培育學生自我反思的意識,從而保障學生的全面提升與發展。
4. 實驗主題:提高道德意識
在陶行知的教學思想中,知識與生活不可分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將知識與生活相關聯。小學科學課程內容與小學生日常生活聯系緊密,開展實驗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知。在科學實驗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內容,教師可以進行實驗主題剖析,通過實驗主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社會、自然發展狀況,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
例如:在教學教科版五年級《暴雨對我們的家園有什么影響》時,本節課的實驗展示暴雨對人們生活環境造成的嚴重影響,教師在開展本節實驗活動的時候可以借助這一實驗主題,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主題教育,讓學生樹立起愛護環境、保護自然的道德意識,進而促進德育教育工作在課堂中的發展。
小結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教師應該注重學生人格、思想的培育,如以陶行知教學思想作為指導思想,注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將德育內容與科學實驗活動進行有機整合,挖掘實驗活動中的德育切入點,不斷地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同時培育學生的品德思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