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依托可視化策略,將抽象、不可見的學習內容“視覺化”,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抽象思維能力、記憶水平等進行培養,以學生為主體,提升教學質量。本文介紹可視化策略在高中生物學不同教學環節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方法。
課堂導入環節應用可視化策略提升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的生物知識具有抽象性,教師將可視化策略應用于課堂導入環節,能有效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從而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例如:教師可以運用Flash 動畫或微課短片,拉開課堂序幕,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
以“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一課教學為例,本節教學任務之一是讓學生了解各個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明白各細胞器之間是如何“合作”的。對此,教師可在導入環節為學生制作并播放某一機器工作的視頻,使學生看到機器各配件之間的“合作”,隨后再引入細胞器間的分工合作,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運輸,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
實驗教學環節應用可視化策略培育學生抽象思維
高中生物教師可將可視化策略運用于實驗教學中,有助于提升實驗教學成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進行培育。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數字技術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能使實驗過程與實驗現象變得更加直觀。此外,對于一些不方便學生親自操作的實驗內容,教師可借助數字化工具將其呈現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酶的作用和本質”時,教師可借助數字化教學工具,組織學生參與數字實驗,為后續的知識總結、討論爭取更多時間,構建起深度探究課堂。具體而言,教師可先向學生提問:“溫度對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有影響嗎?影響是怎樣的?”隨后借助數字化實驗室軟件,讓學生進行虛擬操作,使他們明確地看到溫度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從而得到結果。在探究酶和無機催化劑的催化效率實驗中,教師可以使用投屏軟件,將實驗操作過程實時展示在大屏幕上。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的每一個細節,不僅能提升實驗教學的便捷性,還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實驗過程,明確實驗結果,提升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總結中應用可視化策略增強學生理解與記憶能力
在課堂結束階段,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總結本課所學知識或復習某一章節內容。思維導圖具有激發思維、暫時記憶、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優點,可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生在使用思維導圖時,大腦會逐層分析知識要點。通過思維導圖,課堂新知識或章節知識以清晰的脈絡或表格呈現出來,有助于緩解學生思維壓力,有序回顧知識點,逐層記憶、串聯知識,培養學生的理解與記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