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消費是釋放消費潛力的重要力量, 是民生福祉改善提升的重要支撐, 是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方向, 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生動力。 當前,我國正處在服務消費較快增長階段,服務消費已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增量來源。 我們要順應居民消費從注重量的滿足向追求質的提升轉變,從以商品消費為主向商品和服務消費并重轉變, 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 切實為廣大居民提供各種相關產品和服務, 讓服務消費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重要引擎。
挖掘服務消費潛力,激發服務消費內生動能,培育服務消費新增長點, 為擴大內需和拉動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挖掘餐飲住宿消費、家政服務消費、養老托育消費等基礎型消費潛力。 激發文化娛樂消費、旅游消費、體育消費、教育和培訓消費、居住服務消費等改善型消費活力,增強服務消費的內生動力。 培育壯大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型消費,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 創新服務消費場景、加強服務消費品牌培育、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增強服務消費動能。 加強服務消費監管、引導誠信合規經營、完善服務消費標準,優化服務消費環境。 加強財稅金融支持、夯實人才隊伍支撐、提升統計監測水平,強化服務消費的政策保障。
優供給,擴需求,加快推動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 供給側,要推動促進服務消費實現的“幸福產業”提質擴容。 更好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擴大文化和旅游消費,增加養老育幼服務消費,提供多層次醫療健康服務,提升教育服務質量,促進群眾體育消費,推動家政服務提質擴容,提高社區公共服務水平。 大力營造便利消費的環境條件, 加快大數據、5G、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線上線下服務消費的深度融合, 培育網上零售、在線教育、智慧旅游、互聯網醫療等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加快豐富創新服務消費場景,實現供給數字化,從供給端為服務消費拓展空間。 需求側,要增強消費能力,穩定消費預期,挖掘服務消費市場潛力。 要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消費能力,發揮中等收入群體引領服務消費升級的中堅作用, 使其成為教育醫療、 休閑旅游等中高端服務消費的主力軍。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降低對消費的擠出效應。 完善節假日制度,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節假日消費和夜間經濟發展。 支持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完善長效機制, 為加快服務消費發展積蓄后勁。 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要圍繞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作出系列部署, 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的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 要圍繞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要完善勞動者工資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制,進一步穩就業促增收,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上補短板,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戶籍制度改革上強弱項。 要優化消費環境,對消費者反映強烈的完善直播帶貨等新業態監管、治理大數據“殺熟”、預付式消費保障等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規范,護航“放心消費”。 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創新監管方式方法,營造安心的消費環境。
深化服務消費數字化轉型, 加大政府公共服務支出,加快實現服務消費擴容提質。 加快服務消費擴容提質不僅是擴大內需的重要途徑, 也將為消費結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一是緊扣“服務”二字擴大服務消費增量。 未來,服務消費規模進一步擴大、占比進一步提升將是大勢所趨。 服務消費本質上是一種體驗型消費, 推動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必須從實現人的美好生活需求出發,緊扣“服務”二字做文章。 簡而言之,就是要擴大服務供給、提升服務質量、 優化服務體驗, 讓人們安心放心舒心消費, 激發服務消費潛力, 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二是深化服務消費數字化轉型,鼓勵服務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助力消費結構升級。 鼓勵不同細分服務行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拓展領域和范圍。 加快服務企業“上云用數賦智”,通過稅收抵扣和財政補貼等方式,精準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短缺難題。 發揮服務消費平臺的數據和科技等優勢,構建“互聯網 +”服務消費生態。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服務消費從業人員數字化技能,提升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 三是加大政府公共服務支出。 加大對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支出, 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居民服務消費能力,拓展服務消費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