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教學不僅肩負著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重任,還肩負著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重任。上外版必修第三冊Unit4LifeandTechnology,以“生活與科技”為主題,通過探討如機器狗、5G技術等實際案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邏輯表達能力。本教學案例以此單元為依托,具體針對ReadingA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提升思維能力。
一、教材分析
上外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4LifeandTechnology單元主題聚焦“生活與科技”,通過多元化的語言輸人與輸出活動,探討科技對人類生活的深遠影響。單元內容涵蓋機器狗的特征與人類情感、5G遠程手術的優勢及其技術突破,以及VR技術對特殊人群生活的改變等真實情境,旨在培養學生對科技主題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科技語篇、分析聽說材料、運用核心詞匯進行討論和表達,逐步形成對主題的深刻認知,并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描述科技特征、利弊分析和個人觀點表達的詞塊和句型。
二、教學目標
1.對科技主題相關語篇進行閱讀與討論,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觀點分析能力,提升其英語語言運用水平。
2.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型活動,如設計問卷、發表演講等,增強學生批判性思維與邏輯表達能力,促進其思維品質的發展。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真實語境中掌握與科技主題相關
的核心詞匯和語言表達;能夠分析科技對個人及社會的影響,能運用批判性思維發表獨到的見解。
教學難點:通過多樣化的教學任務使學生深度參與科技主題的探討并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激發思維靈感
【教學內容】
課堂開始,教師播放一段關于機器狗的視頻,展示其靈敏的動作及其與人互動的場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后,引導學生觀察機器狗的外形和行為,初步討論它與寵物狗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核心問題:“Cana robot dog replace a petdog?”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探討機器狗的優點和局限性,逐步引出單元主題“LifeandTechnology”,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展示和問題導入,引導學生圍繞機器狗的特征展開討論,鍛煉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在引導學生思考科技影響的過程中,教師適時穿插英文關鍵詞和簡單句子,幫助學生積累與科技主題相關的英語表達,同時激發學生對單元內容的興趣,為后續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具體教學場景】(教師播放視頻后…)
教師:剛才大家看到了這只機器狗的表現,它有什么特點?你們覺得它和真正的狗像嗎?
學生A:它會跑、會跳,動作很靈活,和真狗很像。學生B:它是金屬的,看起來很冰冷,沒有毛發。教師:很好!我們可以說它的動作很“lifelike”,但它的外形看起來有點“mechanical”。Whataboutitsmovements? Do they look natural to you?
學生 C:Yes,the movements are natural,but the lookis too robotic.
【比較與討論】
教師:那么,它和寵物狗相比,功能上有什么相似點和不同點?
學生D:它可以陪伴人,也可以互動,比如和人玩。
學生E:但是寵物狗會有感情,可以表達開心或者生氣,機器狗只是按照程序運行。
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學生的觀點·…
Similarities(相似點):提供陪伴、與人互動。
Differences(不同點):缺乏情感、需要編程控制。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教師:大家覺得,如果未來這種機器狗得到普及,它能不能完全取代寵物狗?為什么?
學生F:我覺得可以,因為機器狗更方便,不需要喂食,也不會生病。
教師:這是它的一大優勢,但是否有人可能覺得它無法滿足人類的情感需求呢?
學生G:Yes,because it cannot form a real emotional bond with people.
【引入主題】
教師:大家剛才提到了機器狗的一些優點和缺點,它確實很方便,但缺乏真實的情感互動。這只是科技改變生活的一個例子。那么,你們覺得科技還在哪些方面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學生自由發言,提到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
教師:今天我們就通過學習一篇文章LifewithaRobotDog,進一步探索科技如何改變生活,同時驗證視頻中我們所看到的現象。
教師:This story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both the benefit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echnology.
(二)文本分析——訓練邏輯思維
【教學內容】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LifewithaRobotDog,找出文中描述機器狗特征和功能的關鍵句,并與寵物狗進行對比。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探討機器狗的外觀、行為和情感反應所體現的技術特點,以及作者情感態度上發生的變化。學生需結合文本內容,整理并展示對比分析結果,清晰總結機器狗與寵物狗的核心差異,逐步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提取關鍵信息,并通過分類和對比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歸納總結,構建分析框架,提升學生在多維度視角下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作者情感態度的推斷和證據支持的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深度閱讀能力。)
【具體教學場景】
(快速閱讀文本,教師為學生提供閱讀任務)
教師 :Now,please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underline sentences that describe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therobotdog.For example,look for sentences abouthowitmoves,interacts,orlookslike.
(學生快速閱讀并找出相關句子,教師巡視并指導。)
【提取關鍵信息】
(快速閱讀后,教師引導學生提取關鍵信息)
教師:Let’s share what you've found.What are somesentencesthat describe the robot dog's features?
學生A:“It has a sleek,polished body and moves with agility.\"
學生B:還有這句:“The robot dog is programmed to respond to commands,such as sitting or jumping.\"
教師:很好!這兩句分別說明了機器狗的外觀和 行為特點。Does the description remind you of a real pet dog?
(教師進一步引導)
教師:我們已經提到外觀和行為,那文中有沒有提到機器狗的“情感表現\"或者“互動方式”?
學生C:這一句:“Unlike a real dog, it does not show emotions or wag its tail when happy.'
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學生提取的句子,并根據外觀(appearance)行為(behavior)和情感反應(emot-ionalresponse)分類,形成初步框架。
【問題引導與深入分析】
(教師通過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分析)
教師:機器狗的外觀、行為和情感反應分別體現了哪些技術特點?與寵物狗相比,它有什么明顯的優缺點?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
學生D:機器狗的外觀很現代化,可以用\"sleek\"說明它是高科技的。
學生E:它的行為很靈活agility,但這些都是程序控制的,和寵物狗的自然反應不同。
學生F:它的互動能力有限,\"itdoesnotshowem-otions”,無法像寵物狗那樣回應人的情感需求。
教師:很好!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評價機器狗的?他的態度有變化嗎?從文章中找到相關證據支持你的觀點。
學生G:一開始作者覺得機器狗很酷,用了imp-ressive這樣的詞,但后來他發現機器狗沒有情感連接,用cold描述它。
學生H:對,最后作者說機器狗不可能完全替代寵物狗,這說明他的態度從“好奇\"變成了“失望”。
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并用板書呈現作者情感態度變化的路徑:
初見機器狗——好奇與驚嘆(sleek,polished,imp-ressive)。
深入互動 感到不足(cold,emotionless)。
總結觀點——批判性思考(itcannotreplace realcompanionship)。
【對比分析與展示】
教師組織學生整理并展示機器狗與寵物狗的核心差異。
教師:Now,let's summari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robot dog and a pet dog. Think about their appearance,behavior,and emotional response.
學生分組完成討論,并用表格形式展示結果,見表1。

(展示后,教師總結)
教師:From your analysis,we can see that a robot dog has many impressive features but lacks emotional warmth. This is why the author says it cannot replace a real dog. How do you feel about this conclusion?
(三)觀點討論 深化批判思維
【教學內容】
在文本分析的基礎上,教師設置兩個開放性討論問題:“機器狗是否能替代寵物狗?\"以及“機器狗的大量使用會對人類情感產生什么影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情感依賴、人類互動、技術局限等方面分析機器狗的優缺點,并結合文本內容和個人生活體驗支撐自己的觀點。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觀點表達,其他小組可以質疑或補充。通過討論,學生深入了解了科技的多面性,學會了從不同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全面評估機器狗的價值及局限性。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討論和展示,學生能在開放性問題的引導下深入探討機器狗的多面性,從情感需求、社會互動和技術局限等角度評估其價值。這一環節重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鼓勵他們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并學會用邏輯和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
【具體教學場景】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文章內容并提出問題)
教師:剛才我們分析了文章中的主要觀點。Nowlet's think critically:Can a robot dog replace a pet dog?Whyor why not? What emotional or social impactsmightarise if robot dogs are widely used?
(學生分組討論,每組4\~5人,教師巡視并適時進行引導。)
教師:同學們,討論時可以結合文章內容以及你們的生活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如emotionalneeds(情感需求)socialinteraction(社會互動)和technicallimitations(技術局限)等。
(學生組內討論)
學生A:我覺得機器狗可以替代寵物狗,因為它更容易管理,如不用喂食,也不會生病。
學生B:但我覺得它缺乏感情交流,比如不會真的“開心\"或者“傷心”。這對一些人來說很重要
學生C:對,機器狗只能“回應\"命令,不能主動安慰人。作者也提到過這一點,用cold來形容它的表現。
學生D:不過,機器狗也有它的好處,比如對于不方便養寵物的人,特別是老人,機器狗可能是一個更實際的選擇。
(分組展示與觀點分享)
教師 :Great!Now each group,please choose a representative to share your group’s ideas with the class. Make sure to explain your reasons clearly and use examples if possible.
組一代表:我們認為機器狗可以替代寵物狗。它有很多優勢,比如不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去照顧它。對于忙碌的人來說,這樣的寵物很方便。
組二代表:我們不認為機器狗可以完全替代寵物狗。因為它無法像寵物狗那樣形成情感紐帶,比如和主人一起開心或難過。真實的互動是機器狗做不到的。
【質疑與補充】
(教師鼓勵其他小組提出問題或補充觀點)
教師: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mments for this group?
組三代表:我有一個問題:雖然機器狗不能完全替代情感互動,但它能不能在特定場景下更有用,比如對于一些害怕動物的人?
組二代表:這個觀點很好,我們確實忽略了這類特殊人群。機器狗在這些情況下可能確實有優勢。
組四代表:還有一個問題,你們覺得機器狗的大量使用會不會讓人變得更孤獨?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少?
組一代表: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也許會有人更依賴科技,但對那些需要陪伴但沒有條件養寵物的人來說,機器狗可能是一個解決方案。
(教師總結與引導反思)
教師:You've raised some excellent points today. Machines like robot dogs bring many conveniences,but theyalsochallenge traditional human-petrelationships How do you think we can balance technology with emotional needs?
【總結與過渡】
教師:Next,let’s explore other technologies mentioned in this unit and see how they impact our'lives in similar or different ways.
五、總結
本教學案例通過多層次的任務設計,深入探討了科技與生活的關系,并充分結合ReadingA——LifewithaRobotDog的內容來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
在情境導入中用視頻激發學生興趣,在文本分析中梳理邏輯,在觀點討論中提升批判性思維,在成果展示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并在總結反思中整合認知。這些學習活動,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與科技主題相關的語言知識,還促使他們從不同視角審視科技對生活的多重影響,逐步讓學生形成系統化、創新性和批判性的思維模式,為全面提升其英語綜合素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區第一中學)
編輯: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