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而 1+X \"群文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通過一篇核心課文的講解,配合若干篇泛讀或課外閱讀材料,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力和審美情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本文,探討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方法。
一、“ Δi+X,? 群文閱讀教學基本概念和特點
4 1+X ”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以多文本閱讀為基礎的教學策略,旨在通過多文本的閱讀、比較、分析和整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在核心素養視域下,群文閱讀教學更加注重學生語言積累、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的培養。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采用“ 1+X ”群文閱讀教學方法,以一堂課為基礎,聚焦一個議題,選取若干篇與議題相關的文章,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自主閱讀,體驗多文本閱讀的過程。這種閱讀方法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發現,旨在培養學生的結構化閱讀習慣,以及從閱讀中發現規律和經驗的能力。以《記念劉和珍君》為閱讀核心文本,教師要引導學生比較不同文本的語言運用和表達方式,從中發現文章間的異同點。
二、 Δ′1+X′′ 群文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 1+X′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顯著意義。該模式不僅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還能有效拓
寬他們的閱讀視野,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以《記念劉和珍君》的閱讀教學為例,該模式在實踐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Γ)?1+X? 群文閱讀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
通過閱讀\"X\"文本,學生能夠橫向比較\"1\"與“X”或“X\"文本之間的內容,從而培養其發散思維。在《記念劉和珍君》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可以同時閱讀與主題相關的其他文章,通過對比不同文本的內容和表達方式,鍛煉發散思維。另外,學生圍繞議題不斷深入文本,能夠縱向追溯、推進議題,把不斷涌現出來的信息與意義進行比較與整合、評價與反思、應用與創新等,有助于形成聚合思維。
(二)“ 1+X ”群文閱讀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多篇文章的閱讀,學生能夠更快地掌握閱讀技巧和策略。在《記念劉和珍君》的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大量不同背景、不同題材的文本,不僅能夠熟悉不同文體的結構和表達方式,還能提升分析問題、提取關鍵信息和綜合理解的能力。
(三)“ 1+X ”群文閱讀有助于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
這種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單一的文本教學局限,使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文本類型和內容,豐富他們的知識面。在群文閱讀中,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各種文學體裁的特點和技巧,還能通過對比不同文本的內容和風格,增強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并提高欣賞能力。
(四) 1+X′ 群文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起著積極的作用
學生在比較和分析不同文本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的運用和表達方式。在《記念劉和珍君》的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分析不同文本中的語言運用和表達方式,能夠加深對語言藝術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另外,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等形式,也能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三、 1+X′ 群文閱讀教學案例
(一)教學目標解析
在《記念劉和珍君》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首先,教師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不僅是文字的解讀,更是對文章深層含義的領悟。其次,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此外,教師還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培養他們感受文字之美、理解文化之深等。通過多文本的閱讀,教師引導學生深人理解文章主題,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態度。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還能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使他們在學習中得到全面的成長。
(二)教學實施
1.多樣化導入,增強教學代入感
在導人環節,教師首先介紹《記念劉和珍君》的作者及背景,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態度。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展示相關圖片或視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背景導人,喚起歷史記憶
在群文閱讀開始前,教師先要詳細介紹《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的作者:“魯迅,是浙江紹興人,真實姓名周樹人,是一個有深厚傳統文化根基的人。魯迅獨特的視角和創新的思維為中國現代文學開創了新的天地。他在文學創作、批評及思想研究等多方面均有卓越貢獻,作品充滿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他早年留學日本,而后以‘魯迅’為筆名,創作了《狂人日記》等經典作品。魯迅的一生是追求真理、探索新知、服務人民的。他不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以及《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的創作背景:“劉和珍君是那個時代中勇敢的革命青年,她犧牲時年僅22歲,令人痛心等。\"這樣的背景介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歷史背景和內容,還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情感共鳴,為學生深入學習作好引子。
(2)群文導人,激發學生好奇心
為了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把要延伸讀的其他文章引出來,介紹給學生。例如,除了《記念劉和珍君》,我們還將閱讀魯迅的《為了忘卻的記念》、夏衍的《包身工》、孫犁的《荷花淀》以及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節選)》等。這些作品都描寫了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精神狀態,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等。
通過群文閱讀,我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和人們的思想情感。比如,魯迅的《為了忘卻的記念》同樣是對那個時代革命青年的懷念和悼念;夏衍的《包身工》則揭示了那個時代工人階級的艱苦生活;孫犁的《荷花淀》則展現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純真愛情;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節選)》則反映了農村的生活狀態和人們的婚姻觀念等。這幾篇文章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把人物放在不同的事件中,有利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賞析閱讀,對于了解《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內涵、掌握人物類的閱讀方法等非常重要,而且文章人物和故事的不同,對于學生來說有較強的吸引力,能更好地實施教學。
除了背景導人,還有不同群文內容的導人,教師可以引入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資料輔助導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和人們的生活狀態。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和人們的思想情感,還能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培養他們的歷史意識和文學素養。
2.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自主閱讀
在高中語文“ 1+X' ”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應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在《記念劉和珍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準備與課文相關的多篇文本,例如,魯迅的另一篇文章《為了忘卻的記念》、夏衍的《包身工》孫犁的《荷花淀》以及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節選)》等,還可以包括其他紀念性文章、相關歷史文獻等,將這些文本提供給學生,并引導他們自主閱讀。
(1)提供多元文本,豐富閱讀內容
為了深化《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的閱讀效果,讓學生有更多的閱讀體驗與收獲,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閱讀材料,如圖片、視頻、紙質文本或電子文本、音頻等,或關于劉和珍君的其他文章、歷史文獻等。這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路徑,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效果最大化。
(2)指導學生做好筆記,記錄閱讀感受
在閱讀中獲得收獲的方法是讓學生養成邊讀、邊記、邊寫感悟的習慣。在《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包身工》《荷花淀》等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及時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和思考過程,讓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在閱讀中深度思考的習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另外,教師還要讓學生關注閱讀中的重要信息,如人物、事件、結果等,把閱讀過程中的感悟或者疑問及時記錄下來,為后續的討論和交流學習做好準備,從而提升學生捕捉信息,總結、歸納、分析思考的能力。
(3)比較分析,發現文本間的聯系與差異
在閱讀環節,除了讓學生自主閱讀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在不同的文章中去發現文本之間的聯系和差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同時提升他們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
① 引導學生發現文本間的聯系
在\" 1+X′ 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文章的主題、背景、人物以及故事等方面入手,尋找不同文本之間的聯系。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記念劉和珍君》和《為了忘卻的記念》《包身工》《荷花淀》以及《小二黑結婚(節選)》之間的聯系。部分學生在閱讀中發現這些文章都是以寫人物故事為主,雖主題各異,但都以真實、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與斗爭,體現了作家對社會的深刻洞察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它們之間雖無直接聯系,但都展現了現代文學對人民生活的關注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這樣的閱讀與思考能為學生閱讀不同人物、不同故事的人物、不同背景的人物,以及紀念人物的文章等提供參考,增長經驗
② 鼓勵學生探討文本間的差異
除了尋找聯系外,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探討文本間的差異,增強學生的辨析能力,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文本內容,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有學生在閱讀中發現:“《記念劉和珍君》與《為了忘卻的記念》兩篇文章,都帶有深深的懷念與緬懷之情,但前者更多的是對逝去者的崇敬與紀念,后者則更多體現出作者在回憶中的悲痛與反思;夏衍的《包身工》則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舊社會包身工的艱辛生活,這是對社會的揭露與批判;孫犁的《荷花淀》則以其優美的文筆和深沉的情感,描述了戰火紛飛中的人性光輝;而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節選)》則是一部具有地方特色的故事,生動地展現了鄉村生活中的愛情與矛盾。”顯然,這五篇文章各有特色,無論是主題、內容、情感,還是表達方式,都存在明顯的差異。但都值得學生細讀,品味其中的人文情感與深度內涵,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3.設計討論環節,強化學生理解
為了強化學生對閱讀本文的理解,教師要在“ 1+ X\"的群文閱讀教學中為學生設計討論環節,強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
首先,教師以《記念劉和珍君》為起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和情感態度,并通過閱讀筆記,表達學生對劉和珍君的敬仰與懷念之情,以及對其所處時代背景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討論劉和珍君的英勇行為與其所處時代的關聯性,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歷史背景的理解,以及對人物高尚品德的敬畏。
接著,教師引入夏衍的《包身工》,讓學生把它與《記念劉和珍君》中對社會現象的描寫與批判進行對比,并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探討這兩篇文章在表達方式、語言風格等方面的異同,從而培養學生的文本分析和比較能力。有學生在討論中說:“兩篇文章都以記敘為主,通過具體的事件和人物來反映社會現實,這是它們的相同之處。不同之處則體現在語言風格上,《記念劉和珍君》的語言較為莊重、沉痛,用詞嚴謹,情感深沉;而《包身工》則更注重細節的描繪,語言生動、形象,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币灿袑W生說:“這兩篇文章雖然都以記敘為主,但《包身工》更多地運用了白描手法,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和對場景的細膩描寫來呈現故事,而《記念劉和珍君》則更側重于對事件和人物的反思與回憶。”
隨后,教師將《為了忘卻的記念》和孫犁的《荷花淀》引入討論。這兩篇文章都以紀念為主題,但表達方式卻各具特色。所以,通過討論,學生分享對這兩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進一步強化對紀念意義的理解。有學生說:“對于魯迅先生的《為了忘卻的記念》,我深感文字飽含了深邃的內涵,通過魯迅對紀念日主題的特殊詮釋,體會到了作者對于過去的緬懷和對未來的警醒。這不僅是個人記憶的記述,更是對整個時代歷史、文化和社會的深刻反思。\"另一個學生說:“在讀孫犁的《荷花淀》時,我感受到了其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情感。作者通過描繪荷花淀的美麗與寧靜,讓人仿佛看到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可以看出作者對人性、生活以及自然的獨特見解。\"在討論中,還有學生說:“這兩篇文章雖風格迥異,但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生活、歷史和社會的深刻洞察,使其從中受益匪淺,也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最后,教師選取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節選)》作為延伸閱讀材料,讓學生通過討論這篇文章與其他幾篇文章在主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聯系與差異,培養學生的跨文本閱讀能力。
顯然,有了以上幾篇文本的群文閱讀教學和討論環節,既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使“ 1+X′ 群文閱讀教學效率最大化,在推動學生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教學的發展。
4.總結環節
學生以《記念劉和珍君》為軸心,圍繞《為了忘卻的記念》《包身工》《荷花淀》,以及《小二黑結婚(節選)》群文閱讀,已經深入理解了文章所蘊含的愛國情懷、人道主義精神以及不同時期的社會風貌。所以,教師要肯定學生在討論中的積極參與和優秀表現,并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四、教學效果與反思
通過《記念劉和珍君》的群文閱讀教學,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得到了有效提升,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題和作者的情感態度,同時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加之,群文閱讀教學還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讓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多方面的魅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筆者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多文本閱讀需要學生具備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否則會影響教學效果。其次,群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可以更好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和思考。因此,教師需要繼續探索和完善‘ 1+X 1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方法,以發揮群文閱讀的作用,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五、結論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實施“ 1+X ”群文閱讀教學策略,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和提升。以《記念劉和珍君》為例的實踐教學,充分展示了這一教學模式的優越性和可行性。這種閱讀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在閱讀中通過比較、分析和整合等,有效地提升閱讀效果、能力和思維品質,還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語文教學。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三十三中學)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