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基層黨組織作為黨的執政根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本文以甘肅第一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甘肅一建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基層黨組織如何在改革發展中精準定位發展機遇,通過黨建與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期,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突破等多重挑戰與機遇交織。 基層黨組織作為黨的執政根基,必須主動適應改革發展的新形勢,精準把握發展機遇,在服務國家戰略、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核心作用。特別是建筑行業,面對城鎮化進程加速、綠色建造轉型、國際市場競爭加劇等形勢,建筑企業黨組織更需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探索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新路徑,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
甘肅一建公司是甘肅建投旗下的一支建設勁旅,從行業層面看,建筑行業進入存量時代,房地產行業轉型發展,但政策支持和基建投資回暖,國家發展戰略實施釋放出“穩增長”的巨大潛力。但需應對傳統建造模式轉型、市場競爭加劇等挑戰。 在此背景下,一建公司基層黨組織如何通過黨建引領破解發展難題,成為推動一建公司持續穩健發展的關鍵課題。
一、改革發展背景下基層黨建的機遇與挑戰
(一)機遇維度:政策、技術、需求的三重賦能
1.政策支持強化
國家將基層治理納入現代化治理體系,提出“大抓基層”導向。 例如,國資委推動基層黨建標準化建設,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要求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同謀劃、同部署、同考核。 一建公司可學習“清單化管理”模式,制定“基本任務清單 + 重點工作清單”,靈活調整專項計劃,如安全攻堅或技術創新。
2.技術賦能升級
緊跟甘肅建投信息化建設(數字化轉型)步伐,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效初顯,“數字建投”OA、門戶、項目管理系統全面上線運行。“智慧一建”管理系統與“數字建投”協同運行,一體化應用平臺搭建完成。
3.社會需求多元化
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倒逼黨建服務升級。 例如,機械設備租賃勇于走出一建,各類設備出租率、周轉率均在 70%以上;鋁模、物資租賃等業務均保持現有規模穩步運行; 商砼領域在低迷市場中堅持開拓市場與降本增效并重, 多個科研項目為市場開拓奠定技術基礎。
(二)挑戰剖析:體制、能力與觀念的三重瓶頸
1.體制機制僵化
部分企業存在考核重“痕”輕“績”問題,如施工單位項目黨支部、黨員流動性強,難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2.隊伍能力不足
基層干部素質參差不齊, 部分黨員在技術攻堅中缺乏專業能力,影響黨建發揮實效。
3.思想觀念滯后
少數黨員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的觀念,導致資源整合時效率低下。 例如,一些基層企業未能很好地將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
二、基層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
(一)“黨建 + 安全”模式:筑牢生產防線
以“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為安全管理主線,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八大行動”,落實落細安全生產 15 條硬措施和甘肅省委省政府 35 條具體措施,全面提升安全生產“五大體系”建設水平,成功承辦環縣、金塔兩個縣級應急演練觀摩活動。 持續扎穩安全管理理論根基。
(二)“黨建 + 經營”模式:融入經營促增效
省內深度參與強省會、強縣域行動,深耕主業,簽約蘭州大學榆中校區生態草業組團建設項目、環縣南區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等大訂單, 全年簽約訂單達 26.16 億元。 省外依托特級資質優勢積極“走出去”,廣東、四川、安徽等地均有億元以上項目落地。
(三)“黨建 + 創新”模式:驅動技術升級
專業公司加大了項目部“項目優化”和“樣板引路”的創新力度,“向創新要效益”已成為工程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全年新開工程主要分項工程優化率100%,綜合效益不斷顯現,同時積極配合土建單位創優創獎工作。
(四)“黨建 + 項目”模式:提升服務能力
黨建品牌顯成效。 通過劉家堡、 鴻運金茂等“黨員示范工程”“三優項目”創建,依托“一建之聲”等宣傳品牌,積極融入環縣、金塔等“縣域經濟”建設,為企業開拓市場、拓寬經營渠道創造了良好外部環境。
三、精準定位發展機遇的實踐路徑
(一)機制創新:構建標準化與靈活性并重的治理框架
1.治理融合
將黨建要求寫入企業章程, 明確黨組織在法人治理中的法定地位。 甘肅一建公司通過“四同步”“四對接”機制,確保黨組織覆蓋所有項目,實現了黨旗插在“攻堅主戰場”這一目標。
2.動態考核機制
持續推動標準化建設。 一建公司在每年上半年督導的基礎上,下半年在全司范圍開展支部標準化自檢、互檢,有效推動了支部標準化建設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 量化黨建與業務指標,每半年進行“PK”,激發基層活力。
3.聯建共建模式
以“黨建推動發展、共建深化創新”為目標,以甘肅九建公司、社區聯建共建為抓手,開展黨建“走出去”與“引進來”,打造黨建交流新平臺。 在工程各階段開展技術攻堅、志愿服務等,實現資源共享與責任共擔。
(二)隊伍強化:打造高素質專業化人才梯隊
1.嚴把黨員入口關
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總要求,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在確保質量的同時,提高群眾認可度。 需注重政治素質與技能水平雙重考核。 要加大在青年、產業工人、高學歷群體、致富帶頭人、畢業大學生等重點人群中發展黨員的力度,著力優化黨員隊伍結構。
2.精準教育培養
采用“精準滴灌”教育法,如依托甘肅建投黨校、紅色教育基地等資源,采取“現場授課 + 實地參觀+ 交流研討” 等方式,對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進行集中培訓, 加強黨性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落實“凡提四必”制度,嚴格干部管理程序,制定《推進主管層干部能上能下實施細則》《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及管理實施辦法》,推動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和工作環境。
3.先鋒作用顯性化
組建黨員突擊隊、 青年創新小組。 堅持標桿引領, 選樹三個示范黨支部, 設立三個項目臨時黨支部、“黨員示范工程”,掛牌“三優”項目,實現項目效能與安全雙提升。
(三)技術融合:以數字化轉型激活黨建效能
1.智慧黨建平臺建設
一建公司可搭建項目管理與黨建融合的數字化系統,如借鑒甘肅七建的 PrimeLayer 4.0 平臺建設經驗,實現工程進度與黨建任務同步可視化。
2.沉浸式教育場景, 數據驅動決策
一建公司打造了企業文化展廳、黨建文化展廳,提升黨員干部切身感受企業 70 年來發展歷程,增強職工的榮譽感、歸屬感、傳承感。 通過分析黨員參與度、群眾滿意度等數據動態優化策略。 例如,甘肅一建通過“調查問卷”精準識別基層痛點,制定針對性措施。
四、未來展望:構建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生態系統
基層黨建需以系統思維統籌發展,形成“政治引領—機制保障—技術賦能—民生落地” 的閉環生態。 強化頂層設計,將黨建納入企業戰略規劃,如制定《黨建與經營融合三年行動方案》,明確“黨建+”實施路徑。
在改革發展的大潮中,基層黨組織唯有主動擁抱變革、精準定位機遇,方能突破傳統桎梏。甘肅一建的實踐表明,基層黨建在改革中既是“穩定器”也是“助推器”。面對新挑戰,要以問題為導向,融合制度、技術、文化多維創新,推動黨建工作從“形式覆蓋”向“效能提升”轉變,最終實現黨的建設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 這一過程不僅需要制度護航、技術賦能,更離不開每一位基層黨員的責任擔當與開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