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一季度,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甘肅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統籌各方力量,全力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 舉辦“就業援助月”、醫藥衛生類院校畢業生就業、“春風送崗位·巾幗建新功”、 春季退役軍人和軍人家屬及其他優撫對象就業等一系列專場招聘會,通過搭建多元就業平臺,為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群眾提供便捷的就業服務;開展“春風行動”“春暖農民工”等一系列公共就業服務活動,通過用工對接、務工包車、定點輸轉等多種方式,暢通農民工就業之路;開展“援企穩崗·服務千企”行動,大力推行“不來即享”“直補快辦”經辦模式,落實穩崗返還、稅費減免、擔保貸款、資金補貼等政策,通過穩企業來穩崗穩就業;啟動“技能照亮前程”職業技能培訓行動,加大創業培訓和支持力度,通過培訓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在一系列政策的強力推動下,一季度全省就業形勢總體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 新增城鎮就業 8.5 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 28.3%,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 430.5 萬人,創歷史新高,同比增加8.2 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 86.1%,實現勞務收入 382.1 億元、同比增長 7.8%,實現了經濟增長與就業擴容提質良性互促。
二季度以來,由于外部環境和形勢變化,部分外貿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 部分勞動者就業崗位受到影響, 加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鞏固,就業壓力持續上升。 4 月 25 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 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時,強調要“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并將穩就業置于“四穩”之首。 當前正是高校畢業生、 農民工、 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的關鍵時期, 做好穩就業工作對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沖擊、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季度和下半年穩就業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努力擴大就業容量。 一是拓展企業就業主渠道。 持續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提高產業發展的就業帶動力,努力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 國有企業要發揮就業引領作用,帶頭吸納就業,擴大招聘規模,引導各類主體更好履行穩崗擴崗社會責任。 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要發揮就業主渠道作用, 積極挖潛擴容增加就業崗位。 二是擴大服務業就業容量。 推進交通運輸、倉儲物流、節能環保、金融服務、技術服務、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 催生更多新就業崗位。 加快餐飲住宿、批發零售、文化旅游、家政服務、健康養老、托育服務、體育健身、休閑娛樂等生活性服務業多樣化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三是挖潛公共部門就業崗位。 穩定機關公務員隊伍,加大編制調劑力度,優化公務員結構。 統籌用好事業單位編制存量,挖掘崗位資源,加快招聘進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鼓勵高校設立助學助管崗位或就業見習崗位,支持科研院所設立科研助理崗位。 加大鄉鎮(街道)、村(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崗位開發力度,拓寬勞動者在城鄉基層服務空間。四是開發就業新空間。大力發展智能裝備、電子信息、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培育就業新增長點。 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創造更多靈活就業崗位,如直播帶貨、快遞外賣、網約車司機等。 實施“人工智能 +”行動,增強新興技術創造就業效應。 發展銀發經濟、嬰童經濟,圍繞“一老一少”服務開發新就業崗位。
(二)強化就業政策支持。 一是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穩崗擴崗。 深化“援企穩崗·服務千企”行動,激勵企業吸納就業,支持企業穩崗擴崗。 加大對不裁員少裁員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落實穩崗擴崗專項貸款優惠政策,把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等納入穩崗擴崗專項貸款支持范圍, 小微企業授信額度提高到5000 萬元,個人授信額度提高到 1000 萬元。 加大穩崗返還力度,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企業,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比例。 加大就業補貼力度,用好就業補助資金, 將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納入一次性擴崗補助范圍。 加大社保補貼力度,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二是支持自主創業。強化創業服務,動態調整孵化項目庫,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指導、創業孵化、政策落實等“一條龍”服務,提升創業成功率。 用好各類創業孵化載體,降低孵化器入駐門檻, 政府投資的孵化器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實行免費入駐。 加大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支持就業創業力度,加大“隴原創業貸”投放,提高創業擔保貸款額度。
(三)保障重點群體就業。一是高校畢業生。落實好人社部、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做好 2025 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的 17 條措施,啟動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多措并舉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鼓勵高校畢業生參加省內外公務員招錄考試、事業單位招錄考試,鼓勵高校畢業生積極參軍入伍, 擴大社區工作者、“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特崗教師招聘規模。 實施好 1萬名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項目, 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到企業就業、到民營企業就業。 對離校 2 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的,給予一定的社會保險補貼。 將離校 2 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可自主申請。 二是農民工。 加大轉移就業力度,甘肅省每年向外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 500 多萬人,輸轉到省外的約 230 萬人,其中到新疆、陜西、寧夏、青海等周邊省區的占絕大多數,應在鞏固周邊省區勞務輸轉規模的同時,積極向東部沿海地區拓展。 引導和鼓勵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深入挖掘交通、水利、林草生態、災后重建等重點工程項目用工潛力, 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實施以工代賑,吸納更多低收入群眾就地就近務工;引導外出人才返鄉、城市人才下鄉創辦企業,壯大縣域富民產業, 擴大社區工廠生產, 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業。三是退役軍人。鼓勵優秀退役軍人到黨的基層組織、城鄉社區和退役軍人服務機構工作。 搭建就業平臺,為退役軍人舉辦專場招聘對接會。 加強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 引導他們圍繞國家重點扶持領域創業,提升其就業創業能力。 四是就業困難群體。 加強對大齡、殘疾、較長時間失業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和幫扶,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標準,用好公益性崗位,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四)著力提高就業質量。 一是強化職業技能培訓。 實施技能甘肅行動,加強公共實訓基地、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構建以政府培訓為牽引、市場化培訓為主導、 行業企業自主培訓為主體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實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動,推行“崗位需求 + 技能培訓 + 技能評價 + 就業服務”四位一體的項目化培訓模式,推動技能培訓與市場需求相銜接、與就業相掛鉤;實施青年見習計劃,推行帶薪見習,擴大就業見習崗位規模,加強崗位實踐鍛煉,解決技能與崗位需求不匹配問題。二是打造勞務品牌。加強勞務品牌建設是提升就業質量、 穩定就業收入的重要抓手,各地依托優勢資源、文化亮點和特色產業,按照“一縣一品”目標,打造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勞務品牌,如“隴原妹”等家政服務品牌,“蘭州拉面師”“天水麻辣嫂” 等勞務品牌,“魯甘人力”“津甘技工”等特色勞務協作品牌。
(五)加強就業公共服務。 一是提升公共就業機構服務效能。 加強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配強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隊伍, 促進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站、“15分鐘”就業服務圈。 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信息化建設,打造全省一張網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立就業信息資源庫, 與全國的就業公共服務平臺聯通,人社、教育、公安、民政、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數據共享, 將就業信息精準推送給用人單位和勞動者。 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攻堅行動,人社部門要完善實名臺賬,對有就業意愿的提供至少 1 次政策宣介、1 次職業指導、3 次崗位推薦及 1 次培訓或見習機會。 省級人社部門要建立城鄉基層崗位歸集發布機制, 依托公共就業服務網站、市場化人力資源服務平臺等,動態發布本地就業社保、養老服務等城鄉社區就業崗位。 二是提升高校就業機構服務效能。 各高校的就業服務機構要加強對畢業生職業規劃、職業介紹、見習實習等培訓和指導,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 高校就業工作人員要積極對接國有企業、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重點用工企業,了解企業人才需求,聯合當地人社部門,組織企業到校園進行專場招聘,定向投放崗位,促進人崗快速匹配,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