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省農業生產進展順利、開局良好,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 199.1 億元、增長 6.6%,增速比全國高 3.1 個百分點、居全國第 2 位,拉動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 0.5 個百分點。 其中,農業、牧業是增長主力軍,增加值增長 6%和 7.3%,分別拉動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 3 和 3.6 個百分點。 農業方面,蔬菜產業貢獻最為突出,全省蔬菜播種面積 100.7 萬畝、增長5.5%;蔬菜產量 147.2 萬噸,增長 6.5%,拉動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 2.8 個百分點。 上市蔬菜以河西地區日光溫室和中東部地區多層覆蓋塑料大棚的設施蔬菜為主,主要是韭菜、蘿卜、番茄、黃瓜、辣椒、茄子等。 水果增加值拉動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 0.2 個百分點。 牧業方面, 總體呈現持續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全省生豬、牛、羊、家禽出欄同比分別增長 0.3%、6.4%、8.3%和 23.4%,分別拉動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0.8、1.1、0.5 和 0.6 個百分點; 牛奶產量增長 14.5%,拉動 0.6 個百分點。 總體來講,2025 年一季度全省農業生產實現了開門紅,為全年旺打下了堅實基礎。
關于二季度全省農業經濟如何實現“雙過半”目標,可以用 2 句話 6 個字來概括,就是“天幫忙,人努力”。“天幫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老天爺,也就是氣候、雨水等情況。從 2025 年一季度情況看,入春以來,甘肅省整體氣候形勢有利,降水偏多,墑情、苗情都比較好,農業自然災害發生程度較輕,農業生產形勢好于往年同期。 二季度是農作物生長關鍵期,氣候條件和防災減災工作至關重要。像 2024 年 5 月下旬甘肅省張掖以東大部地區遭遇暴雨冰雹, 致使近10 萬畝農作物受災;2023 年河西地區遭遇 60 年一遇嚴重干旱,涼州區連續 80 天、民勤縣 124 天未出現有效降水,發生了嚴重旱災,直接經濟損失 8.4 億元。 所以,二季度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有效防范水旱災害。 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堅持預字當先、以防為主,進一步完善監測預報、防洪工程、防御工作“三大體系”, 著力提高水旱災害風險預見和處置能力,讓準備工作跑在水旱成災前面,避免發生重大險情。要進一步深化巨災保險體系建設, 不斷完善保險內容、擴大保障范圍、提高理賠效率,為農民生產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險保障。 旱情對甘肅省農業生產來講影響尤為重要,平慶地區是典型的“雨養農業”,加之水利灌溉基礎設施還不完善,需要高度重視,做好相應準備。
“天幫忙”的第二個方面就是中央各項惠農支農政策支持。 一季度, 甘肅省爭取各類農業項目資金282.78 億元,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 46.86 億元,當年放貸量居全國第一;“富農產業貸” 貸款余額159.52 億元,存量居全國第三,增量居全國第二。 二季度, 要繼續做好國家各類幫扶政策和項目資金的支持, 重點要把握好兩個關鍵。 一是高標準農田建設。 2025 年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批復和資金下達時間較去年要晚,同時國家層面下調了投資總額、微調了建設重點, 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和農民就近就地就業增收。 2025 年甘肅省要爭取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 280 萬畝以上, 不低于去年規模。 各地各有關方面要不等不靠,抓緊開展方案設計、 招投標等工作, 有條件的要第一時間開工建設。 二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幫扶政策。 2025 年是五年過渡期的收官之年, 國家要開展過渡期政策自評工作, 探索完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 要加強同農業農村部的匯報對接, 積極爭取中央在劃定低收入人口范圍和欠發達縣區時給予甘肅省傾斜支持。
在“天幫忙”的同時,甘肅人也要努力。 關鍵是要聚焦打造國家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先行基地, 把已經確定的 196 個項目真正落到地,確保干一件成一件。另外,4 月 25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四穩”要求, 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比如,2025 年全省主要農產品價格穩中有跌,蔬菜、牛肉、 羊肉價格分別同比下跌 11.65%、6.58%和8.65%,加之二季度是肉類消費的淡季,牛羊肉價格將持續承壓。 我們要探索實行逆周期調節,出臺一些超常規的政策措施,鼓勵肉類消費,穩定基礎產能。 還比如,二季度天氣回暖,還有清明節、勞動節和端午節三個假期,鄉村旅游將逐步旺起來,帶動關聯產業,如鄉村餐飲、民宿、特色手工藝品銷售等業態營收提升。 再比如,2025 年一季度全省共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 430.5 萬人, 完成年度計劃 500 萬人的 86.1%,形勢比較好,下一步隨著高標準農田開工建設, 將進一步帶動農民就近就業增收。 類似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努力做好的工作,要抓實抓細、抓出成效,以“三農”穩促進全局穩,為實現全年旺提供堅實的農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