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蘭山區合作社在規?;⑹袌龌M程中取得進展,但也面臨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等挑戰。蘭山區通過推廣聯合社模式、黨建引領及產業鏈延伸等創新舉措,依據相關政策導向,提升了合作社管理效能與市場競爭力,有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合作社不僅實現農業生產集約化、標準化,還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增加農民收入。未來,應進一步強化數字化賦能、優化金融支持、加強人才培養,以提升合作社整體運作水平,實現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然而,縣域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農村勞動力流失導致農業生產力不足,傳統小農經濟模式難以適應現代市場需求。從產業鏈角度看,農業產業鏈條較短,農產品多以初級產品形式進入市場,附加值較低,農民收益受限。同時,縣域經濟在政策引導、金融支持和市場整合方面仍有不足,導致合作社難以發揮規模效應和市場優勢。
一、基本現狀與發展背景
農村合作社發展現狀與功能"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依據農業產業組織理論,農村合作社作為連接小農戶與大市場的關鍵組織形式,在農業現代化、產業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臨沂市蘭山區作為農業大區,合作社發展已具一定規模,并呈現多元化、規?;褪袌龌厔?。根據2023"年統計數據,蘭山區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3456"家,涉及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及農業服務等多個領域。
然而,在發展過程中,合作社也面臨“小、散、弱”的困境。從產業組織角度看,單個合作社規模較小,難以實現規模經濟,抗風險能力不足;管理模式較為傳統,缺乏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體系,組織效率低下;市場對接能力較弱,品牌溢價能力不高,產品附加值低,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為破解這些發展瓶頸,蘭山區近年來積極探索農村合作社管理模式創新。在國家鼓勵農民合作社聯合與合作的政策引導下,通過聯合社模式、黨建引領、產業鏈延伸等多項舉措,提升合作社管理效能和市場競爭力,推動縣域經濟整體提升。這一系列創新不僅提高了合作社組織化程度,也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體系的銜接提供了新路徑。
縣域經濟發展背景與合作社的作用"縣域經濟作為連接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紐帶,其活力和競爭力直接影響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蘭山區依托農業資源優勢,近年來大力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化,打造多個農業特色產業帶,如方城鎮的甜瓜產業、汪溝鎮的果樹種植、李官鎮的現代農業園區等,這些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合作社的組織和運營。
在這一背景下,蘭山區創新合作社管理模式,契合國家關于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政策方向。不僅提高農業生產集約化、標準化水平,也有效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管理模式的創新舉措
聯合社模式的推廣與資源整合"為解決合作社“單打獨斗”帶來的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蘭山區積極推廣“聯合社”模式。依據規模經濟理論,由多個合作社聯合組成更具規模效應的合作組織,增強市場競爭力。恒韻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整合區域內"16"家合作社,實現統一生產、統一采購、統一銷售。
在國家支持農業生產資料聯合采購的政策鼓勵下,通過這一模式,合作社在生產端能夠批量采購種子、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降低社員種植成本約"";在銷售端,借助電商平臺“貓頭鷹找貨"APP”,幫助社員拓寬銷售渠道,使甜瓜、辣椒等特色農產品順利銷往長三角市場,帶動1097"戶社員戶均增收超1"萬元。
聯合社還注重品牌化運營,成立專項基金用于技術推廣和品牌建設,目前已注冊“沙窩地”“朱雀坡”等10"余個農產品商標,提升產品附加值。聯合社模式的推廣不僅有效解決單個合作社規模小、資金不足的問題,也促進農業產業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運作,為縣域農業現代化提供新路徑。
黨建引領與管理機制優化"蘭山區積極探索“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推動合作社規范化管理,這與國家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引領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要求相契合。李官鎮孫莊子村黨支部通過領辦合作社,成功盤活閑置土地"1226"畝,引入農業龍頭企業天基集團,打造玫瑰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車厘子、獼猴桃等高附加值作物,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增收16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提高至"2"萬元。黨建引領在合作社土地流轉、招商引資、利益分配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汪溝鎮支家莊村黨支部成立的順陽果樹種植合作社,通過黨組織協調,推動"180nbsp;畝老果園改造為現代化采摘基地,引入瑞香紅蘋果等新品種,形成“農業""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吸引周邊游客,實現多元化收益。通過黨建引領,合作社不僅實現規模化生產,還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和服務能力,為縣域經濟協調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三、合作社創新管理模式對縣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推動作用
不僅優化農業生產方式,還推動產業鏈縱深發展。方城鎮恒韻聯合社與睿道醫藥公司合作,開發甜瓜醬菜、阻糖保健食品,拓展農產品深加工領域,使農產品附加值提升""。同時,孫莊子村合作社依托“秋葵深加工”項目,開發秋葵茶、保健品等高附加值產品,每斤秋葵增收"100"元,并結合休閑農業發展,實現“農業""文旅”一體化發展。這種發展模式符合國家關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導向,通過產業鏈延伸,合作社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食品加工、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縣域經濟多元化發展。
優化縣域經濟結構,提高農民收入"合作社的創新管理模式直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優化縣域經濟結構。安慶莊村合作社采用“保底收益""二次分紅”機制,農戶每畝土地收益由原來的"800"元提高至"1500"元,集體經濟年增收"40萬元。通過合作社規?;\營,農民收益結構更加穩定,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增強,這也與國家促進農民增收、推動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目標一致。
四、進一步創新合作社管理模式的策略與建議
深化數字化賦能,提升運營效率"為提高合作社管理效能和市場競爭力,蘭山區應積極推進數字化賦能,構建覆蓋農業生產、流通、銷售全環節的智能管理體系。在國家大力推進數字農業發展的政策背景下,加強與京東、拼多多等大型電商平臺合作,鼓勵合作社開設自營店鋪,并搭建“合作社""電商”直銷渠道,減少中間環節,提高產品利潤率。
同時,引入智能農產品溯源系統,為農產品建立“身份檔案”,通過二維碼追溯產品種植環境、農藥使用情況、加工流程等信息,提升農產品安全性和品牌價值。建設大數據分析系統,綜合分析土壤肥力、氣象數據、市場需求等信息,為合作社提供精準化種植指導,優化農業生產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為破解農村合作社融資難問題,蘭山區政府應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優化信貸政策,降低合作社融資門檻,確保農業生產穩定發展。政府可牽頭設立“農村合作社發展基金”,鼓勵銀行推出合作社專屬貸款產品,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并簡化審批流程,縮短貸款發放周期,確保合作社能在關鍵農時獲得充足資金支持,這與國家加大對農村金融支持力度的政策相呼應。
加強人才培養,提升管理水平"合作社長期穩定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管理團隊,因此蘭山區應加大對合作社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提升合作社專業化、市場化運作水平。政府可設立“合作社帶頭人培訓計劃”,與農業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定期舉辦管理培訓班,涵蓋現代農業技術、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品牌推廣等內容,培養既懂農業生產又具備企業管理能力的合作社經營者。
建立“鄉村企業家孵化機制”,鼓勵有經驗的農業企業家、返鄉創業青年、職業農民加入合作社管理層,推動合作社向專業化、規?;l展。政府還可選派優秀合作社負責人赴國內外農業發達地區(如江蘇興化、荷蘭農業合作社)進行考察學習,借鑒先進管理模式,提高經營能力。鼓勵合作社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對經營規模較大的合作社,可聘請專業管理團隊進行企業化運作,提高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提升農業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蘭山區的合作社管理創新(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義堂鎮財經服務中心)